亦酒亦茶自在香

亦酒亦茶自在香

《明朝那些事兒》書評

《明事》帶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既像美酒又如茗茶的醇香。

酒的特點是拿人。

濃重的口味在第一口就可以讓人被其吸引。這對於歷史類、尤其是正史類文學作品來說,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今日大眾的閱讀習慣趨於快餐化,這樣的環境下,傳統的史書在閱讀者之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而《明事》前無古人之處正在於此。詼諧的語言風格,豐富的聯想空間,多樣的敘議形式,給這樣一部史話著上了足足的小說文學墨色。當年明月自己說,創作這部書的初衷,就是想要把這樣一段有趣的歷史展現給喜歡它的人們,把那個年代在神州大地上揮斥方遒的人們,活靈活現地再現給讀者。他做到了。

從第一部的第一章開始,一份朱元璋的個人檔案,展開了一整個多姿多彩好看好玩兒的大明王朝。這種輕盈肆意的感覺一直伴隨著每一個讀者,直到最後。讀到于謙在京城最後一次佈防喊出各城門守將的分配調度時,我跟著他一同心潮澎湃;讀到朱高煦造反被抓時,我為世上竟有如此奇葩王爺而捧腹;讀到明後期抗倭援朝戰役勝利後頒佈的國書原文引用時,我深深為自己的先人的智慧和勇氣折服!《明事》擁有其他歷史類叢書沒有的令人讀來暢快擊節大呼過癮的豪爽氣質!家國的興衰榮辱,個人的七情六慾,小說細膩、溫熱的筆觸讓我不止一次回想起少時一遍遍閱讀《三國演義》時的場景。那是一種沉甸甸的、不忍放下的幸福。故云:每讀《明事》,如飲醇醪。

茶的特點是回味。

初飲清苦,細品回甘。許多史書都具有這一特色,然而,《明事》畢竟還是一部長篇白話小說。當時的中國大陸,小說市場充斥著玄幻,仙俠,言情等主題的作品,單純寫歷史者了寥寥,不是因為沒有賣點,而是因為胸無錦繡、口難燦蓮,這也是《明事》很難被後來競相模仿的白話歷史小說超越的重要原因。

寫史最有難度的點就是筆墨尺度的把握。史實佔幾成,評說佔幾成?每一段歷史都獨一無二,單純照搬歷史上成功的經典無異於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而《明朝》對於這一點的拿捏恰到好處。七本書中尋常可見的是《明史》、《明實錄》等史料的參引。然而僅是歷史標籤,並不能道盡本著的高妙。書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當年明月眼中的“大明第一牛人”王守仁,作者在對他的評價中引經據典,不吝溢美之詞,還不乏深刻的總結。那種春秋筆法的評人斷事視角,是一位嚴肅虔誠的歷史研究者的心聲流露,非一賣弄文采小說作家所能及。在原著中,“他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諸如此類直率但中肯的多元評述俯拾即是,讀至彼時,我會對當年明月其人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尊敬,尊敬他的極度冷靜、尊敬他的不偏不倚。這樣的小說,自然如香茗一般,值得每一個讀者仔細回味,反覆挖掘新知。

滿天星斗樽前落,無邊山河足底生。

拋開本著獨一無二的寫史手法,明史本身,是我鍾愛並推薦這部書的另一大原因。在作者的筆下,這一段短短三百餘載的中國歷史,不僅充滿了可歌可泣、大喜大悲的時空波瀾,也不乏每一個人作為個體,演奏著自己無可復刻的生命樂章。朱元璋、劉基、朱棣、鄭和、謝縉、于謙、朱厚照、王守仁、朱厚熜、徐階、嚴嵩、張居正、海瑞、戚繼光、徐渭、李成梁、孫承宗、袁崇煥、努爾哈赤……這些全明星式的歷史人物陣容,本身就足以令人對這樣一段色彩斑斕的歷史充滿好奇和神往。

《明朝那些事兒》的故事主人公,從來不具有俗套小說主角一樣的豐滿無死角的完美人物設定,其個人成長髮展的經歷,也因點綴不同層面的苦惱與困惑顯得真實而有溫度。一個個人生畫卷展開的同時,大明王朝每一時期的國運民生,也像一幅幅壯闊的江山晴雨圖,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個人有機的生命賦予國家這個巨大集體以人格形象;而國家大勢則左右著每一個身處其中的渺小的人的命運抉擇。這種宏觀與微觀的交相輝映,給生澀的史書增添了了詩歌的格律美感。這部書之於我個人的影響,是它改變了我看待人和事的方式。曾經的我,喜歡《三國演義》,喜歡小說中那個無所不能、與天爭命的諸葛孔明。我為他歡喜為他憂愁,還對他的宿敵司馬懿心懷怨懟。但是,冷冰冰的歷史告訴我,空城險計不過樹上開花;草船借箭也為移花接木。如魯迅先生言:《三國》狀諸葛多智而近妖。“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的悲情結局並不能掩蓋小說作者對主人公的誇張刻畫,而我喜歡的,不僅僅是那個真實存在於歷史長河的人,更是他被羅貫中先生塗抹上的那張“黑者愈黑,白者愈白”的藝術臉譜。初讀《明事》時,年輕氣盛的我便驚奇地發現:數百年被百姓傳頌的青天海瑞,也會憑自己先入為主的悲憫窮苦之心,把誣告官商的民事案件,錯判刁民勝訴;而與海青天同一時期抗擊倭寇功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也會向自己的中央上級行賄,甚至為討好修道成癮的嘉靖皇帝而進獻祥瑞。我價值體系中黑與白的邊界,開始模糊,史無前例地。當年明月,把歷史人物臉上的粉墨一一洗清揉淨,讓我們看到了一張張真實的素顏,也看到了他們胸中一顆顆善惡兼存,忠於慾望的本心。在此之上,他所呈現的人心,還不是標籤化的一成不變,而是隨時處於變化過程之中,內心的熱忱變成冰冷,面目由可愛轉為可憎,有經年累月積重難返者,亦有一瞬之間一念之差者。每當我看書的眼神變得冷峻甚至老成,明月還會及時於耳邊給我忠告: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要忘記最初的信仰。在他的引領下,我對於古今之人的功過褒貶,多了一重換位思考的視角;對於耳聞目睹的事件,也多了一份客觀的態度與求真求實的精神。擁有酒的溫熱卻不烈化為狂熱;持有茶的冷靜而不冽化為冷漠。這樣的三觀氣質在閱讀本書之後紮根我的靈魂,以至成為後來我對“當代新聞真實的訴求”產生興趣以及對“基於中國國情的新聞自由的利弊”思辨的起源。

最後,還想笑談關於這部書的趣事一二。當年明月於2006年在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塊開連載貼更新小說,因為獨到的視角與極具吸引力的形式呈現歷史,很快積累了巨大的讀者基礎,也引發了煮酒論史版塊盛況空前的超級熱度,甚至一度激起論壇對於《明事》小說貼點擊量造假的論戰。粉絲催促作者加速更新之急切,甚至逼得當年明月通宵寫書,為了讓自己保持長時間精力集中,他一日兩次洗澡,如此夙夜難安經久,身體皮膚都留下了印記。另一件事是在《明事》尚未正式出版前,當年明月已經可以在街市書攤買到不同版本的《明事》紙質印刷書,因為粉絲和讀者的狂熱需求,一些盜版書商不惜鋌而走險,自己替原作更新小說並印刷出版售賣,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這樣一部里程碑式的歷史小說,對中國小說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至今仍被陳列於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榜首,這不僅讀者是對作者心血的忠實認可,也是讀者對《明事》及當年明月致敬的最佳姿態。

以上就是我推薦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一部亦酒亦茶的劃時代小說。周汝昌先生曾在其著《千秋一寸心》雲,“以我之詩心,鑑照古人之詩心,又以你之詩心,鑑照我之詩心,三心相鑑,真情斯見;雖隔千秋,欣如晤面。”,希望更多喜愛歷史的讀者,能與當年明月、與明朝的古人先賢,三心鑑,真情見,千秋之隔如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