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仿到創新,我的作文教學之路


從模仿到創新,我的作文教學之路



由於城市的急劇發展,農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所任教的農村中學生源逐漸減少,學生整體作文水平日趨下降,從記流水帳勉強交作文到回答“寫不來”不交的學生比比皆是。曹文軒說過:“一個完整的人、完美的人、完善的人應該具有寫作能力。

我曾給孩子們講寫作,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能夠寫一手好文章,這是一個人的美德。你日後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得有一個基本的本領,就是寫作的本領。講文本,不能不講文章之道,不能不講文章之法。”我也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講:“你們要學會基本的表達方式,能清楚流利地表達你們的思想。你們出去打工要寫請假條,玩手機要發短消息,升學要寫作文,這些都離不開語言的準確表達,所以,作文是訓練你們語言表達的捷徑之一。

”面對學生普遍作文水平偏低的情況,如何讓學生的作文水平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怎麼為作文提升打開一個新局面?如何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中考的準備?我把我的作文教學經驗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仿寫,是作文的基礎

1.模仿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現實生活中, 模仿是一種照搬,不只要形似,甚至要神似。針對學生表達能力不強,我從仿寫幾句話的訓練開始。記得當時我寫了簡單的一句話:月亮如銀盤,清輝四洩。要求學生仿寫:月亮如

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五花八門,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月亮如擦亮的銻鍋,雪白髮亮。我把這句話拿到班上去唸,學生們都笑了。我問他們為什麼笑,他們回答不出。我說:“比喻倒是比喻了,卻絲毫沒有美感。為什麼我們閱讀課本上的文章會感到賞心悅目呢?因為文學作品中有美,比如內容美、形式美、情懷美、境界美、語言美,所以我們寫話要以美來觸動讀者的心,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我給他們看了張愛玲描寫的月亮:“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學生們嘖嘖稱讚,說虧她怎麼想出來的,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這信紙大約是會浸透吧,像一滴油滴在紙上慢慢擴散開來,這月亮也許有云吧,迷濛不真切。學生們嘰嘰喳喳的討論很熱烈,我也很高興。並且說,月亮不止如銀盤,還可以像柳葉,如銀鉤,像小船,甚至連量詞運用都不一樣。如一輪圓月,一彎新月,一鉤殘月,一抹月芽,並且讓學生根據這幾個量詞畫月亮,學生們畫得不亦樂乎。

2.積累是作文的“活水”。

我鼓勵學生多去圖書室借書看,上我的語文課看也是可以的。並且準備一個摘抄本,什麼好句子、古詩、名言都抄上。名師大家的作品,對我們是益處多多的。積累,對於寫作而言,是何等的重要。我們課內名家文章信手拈來,其中不少要求學生熟讀成誦。眼過千遍,終不如手過一遍,所以與其苦讀百遍,不如將其運用到作文中。這樣,既能豐富寫作素材,又能對背誦的內容記憶深刻,理解更透徹,可謂是一舉兩得。

3.實踐是一種體驗。

後來,我讓大家根據鄭愁予的《雨說》,仿寫“春風說”、“花說”、“秋雨說”或者其他什麼能想到的都可以,只要求仿寫一段詩。交上來的小詩通順多了,也有美感了。學習了《春》後,我讓大家仿照“春草圖”, 用一段話描寫“秋草圖”,並且在黑板上寫上幾句詩讓他們選擇運用。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學生的描寫很生動,除了運用我提供的詩句,還知道從別處找語言貫穿到段落中。我高興地表揚了大家,說他們大有進步。散文的優美,詩歌的小巧,如一道道精緻的“菜”,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寫作體驗。隨著課文內容的推進,學生仿寫的效果愈來愈好。整體來說,語言表達通順,知道運用優美的語言了。

二、改寫,創新的開始

近來,不少熱播的電影或電視劇都是改編自名著,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茶館》等,改寫,能夠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我告訴學生,一種題材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長篇可以縮寫成短篇,詩歌可以改成散文,甚至可以寫成長久鉅製。

我要求學生改寫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很多學生把這首小令改寫成了翻譯。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表面上讀的是作者筆下的風景或是故事,其實讀的是他們的情感。文以傳情,作品中的美感,恰恰體現在情感上。我們常常隨之感嘆、隨之喜悅、隨之動情的,就是作品的美感效應。我要求學生描寫老樹、枯藤、烏鴉、小橋、流水、村民、瘦馬,尤其要求他們描寫夕陽,可以增加炊煙、兒童,可以引用思鄉的古詩,一切的景物都為突出作者深重的鄉愁服務,讓人感到“哀怨”有愁緒。再交上來的作文,效果就不一樣了。

學了《石壕吏》,學生普遍改寫成記敘文。我給他們看了改寫成劇本的《石壕吏》,告訴他們,文章體裁也是可以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我們敢不敢想,敢不敢用。我舉了個例子,小學我們經常表現母愛,是不是經常說自己生病,母親揹我去看病啊?學生們點頭。那我們怎麼把舊事例寫新呢?學生們搖頭。我說,換個角度看問題嘛。把文章的主人公改一下嘛,把桌子、檯燈等屋內陳設變成有思想的,用第一人稱來寫,不是把老題材寫新了嗎?本來很普通的事例換個角度看來看,效果會截然不同。

三、續寫,創新上升的階梯

創新是不滿足於現狀,力求更好,甚至超載現狀。在一定程度上說,創新是模仿後的飛躍。在模仿之後打磨出自己的東西,才是通過模仿去學習的是終階段。只有在模仿中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才是真正的創新。而我的學生才剛剛起步,所以我選擇課內文章讓他們續寫。

先續寫《桃花源記》,並且提供問題讓他們思考:武陵人出來後幹了什麼,如果是現在,桃花源會成什麼樣子?桃花源人會怎麼辦呢?學生們的作文交上來後想象力被我的問題給約束了。我認識到不該自作聰明,我的問題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揮。所以,我從網絡上找了大量的續寫文章念給他們聽,聽了之後發下去叫他們傳閱。他們才發現,原來續寫可以寫成那樣啊!續寫《喂——出來》效果就好多了,學生們不僅想象合理,而且能夠抓住小說主題,深刻揭示環境保護對於人類的重要性。續寫《我的叔叔于勒》,學生們想象力大增,有想象若瑟夫成富翁的,有想象于勒成富翁收養若瑟夫的……各種想象深刻揭露了菲利普夫婦見錢眼開的變色龍嘴臉。

網絡上有一則笑話:

今天我去ATM取錢,前面有一對夫妻。妻子對丈夫說:“我要輸密碼了,你起開”,丈夫退到一邊去了。我心想,這女人好強勢啊,說明女人管賬啊!只聽到滴滴三聲過後,妻子轉身對丈夫說:“好了,我輸完了,該你輸後三位了”!哎呦,我去,真開眼,原來是互相制約互相監督啊——高!我讓學生猜猜後面的結局,要求他們寫下來,學生的想象力可是不容小覷。

有寫成妻子知道丈夫的小動作,卻包容了多年,因為愛與信任;有寫成丈夫有小三,另外有卡的;有寫成丈夫深受妻子,自己得了重病還往卡里存錢的……我覺得這些想象都比網絡上的原文好,因為學生的想象就是創新的開始。我把原文的結局通過電子白板投射出來:可我看見男的先咳嗽了三聲按了3次退格鍵,然後輸入了6位密碼——我整個人都呆了,高手啊,真是魔高一丈!

老公把錢交給妻子後,只見那女的抓起一打錢往男的臉上打,”小樣,你加特技啊,加特技!別人6位你9位,注意你好久了!”男的很茫然,女的繼續發飆,”老孃上次輸520,這次輸748,你都能把錢取出來,牛逼啊你!密碼是啥,不說把你給廢了!”男的戰戰兢兢吐出六個數字”438438”。女的順手拿走了銀行卡,轉身離去,男的摸著口袋裡的那張剛剛取過錢的銀行卡說:幸好哥留有一手。

我表揚了學生們的創新力,告訴他們小說就是要一波三折,才有吸引人看的亮點。這故事的結局並不是唯一,也並不是最好,還有很多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小說的情節設置,都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所在,透過情節我們可以觸摸到更為深刻的人性、生命等各領域的思想精髓,所以,情節的設置,要有相當的視覺衝擊力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很幸運,學生們都還肯跟著我的思路走,所以,縣裡舉行什麼作文競賽,有好些學生得了獎。也有幾個學生,作文交上來字數不是千兒八百,而是密密麻麻七八頁,有網絡小說的派頭。他們的語言,不再幹澀,他們的思想,不再囿於單調統一。我希望他們繼續熱愛語文,熱愛我們祖國的文字,學會用自己的筆,書寫自己的心。

作者通聯:四川省大竹縣竹北鄉初級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