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秦王嬴政的管理哲学!

最近在听曹三公子写的《李斯与秦帝国》一书,再加上锦城伯的阅读,顿时感觉乐趣无穷,这是一部历史类小说,李斯是无可挑剔的主角,在这本书中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完人,但是作为研究营销的人来说,嬴政或许更加值得探究!

人才管理——秦王嬴政的管理哲学!

大秦帝国在战国末期虽然强盛,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能力突出的帝王,依然完成不了统一中国的伟业,然而嬴政最突出的能力,则是对于人才的管理,如果没有嬴政搭建的这个舞台,则不会涌现出吕不韦、甘罗、李斯、尉缭等人才的精彩演绎,读历史有时候就是对于人生的思考,我们都期望成为里面的主角,多吃几天盒饭,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连里面的配角都不曾是,不过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那就是跳出历史设定的圈子,来冷眼旁观这段精彩的历史!

首先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吕不韦,不消多说,对于吕不韦,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一个人,此人是大秦帝国的权臣,可比清朝康熙时期的鳌拜,权臣遇明主,自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完蛋!然而嬴政在亲政之前,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战略定力,对于自己的处境也一清二楚,所以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然后通过让吕不韦与嫪毐的争斗来牵制两个权臣,对于嫪毐这等角色,嬴政自然是不放在眼里的,嫪毐是个头大无脑的角色,不过养虎为患的道理,嬴政是懂的,所以在嬴政亲政之时,通过李斯的谋略,轻而易举便除掉了嫪毐!

李斯,自然是嬴政实现宏图大业最关键的人物,在其三十岁的时候,因为不愿意成为茅厕里的老鼠,所以李斯去往兰陵苟老夫子门下求学,最终学有所成,前往秦国,励志要帮助嬴政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嬴政当年只有十六岁,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便能够分得清忠奸,识得人才或是庸才,能够人尽其用,这是其他诸侯国帝王所不具备的特质!

人才管理——秦王嬴政的管理哲学!

同时代的赵王迁、韩王安,如果也能够听得进忠言,用的好人才,那么或许统一天下的时间还会推迟一些,但是韩王安弃韩非不用,赵王迁听信谗言,赶走了可比肩张仪、苏秦的姚贾!殊不知,他们所听信的大臣,均是秦国所买通的大臣,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加速了六国的灭亡!

然而,嬴政对于韩非的提议,却有着清醒的认识,韩非劝谏嬴政杀郑国、驱外客、诛姚贾,都被嬴政识破,并最终把自己也葬送在了秦国,只留下了可供帝王拜读的《韩非子》一书,呜呼哀哉,自然我们也不用悲叹,一切都是命运而已,嬴政爱才,却不是完全听信其言,用人却能够给予完全的信任,这就是嬴政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历代帝王中,有多少能够分得清黑白的,有多少能够辩得清忠奸的,那个时代,帝王每天都会处理很多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怎么能够打造一个完美的团队?

秦始皇在尽除吕不韦、嫪毐、成佼之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对外有蒙武、王翦、蒙恬蒙毅等大将,还有指明军队建设方向的尉缭;对内有李斯等谋臣;外交上还有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姚贾。战国所有人才都齐聚大秦,为国用命,秦怎能不强大?

人才管理——秦王嬴政的管理哲学!

我一直在想,如果那一天,嬴政听信了宗室的谏言,尽数驱逐了外客,李斯没有给秦王写《谏逐客书》,或者嬴政根本就听不进李斯的意见,或许历史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如今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鉴古知今,无论何时,人才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能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能不能把人才留下来,这都是值得思考的!比如,今天我们想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却不能够把人才吸引过来,或者是人才吸引来了,却不能够对人才好好的利用,这才是管理的最大问题!

管理者要有足够清醒的头脑,要知道自己所希望实现的目标,要懂得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路径,每条路径有什么样的后果,怎样挖掘到行业顶尖的人才,怎样让企业的火车头跑的更快,这样才不至于被昏庸蒙蔽双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