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類風溼病,醫生卻開了抗癌藥,原來是

明明是類風溼病,醫生卻開了抗癌藥,原來是

在風溼免疫科的一間診室裡,55歲的劉女士被確診為類風溼關節炎。醫生開具的處方里,有一種藥的使用讓劉女士有了強烈疑問:“醫生,我得的是類風溼,你為什麼要給我開治療白血病的甲氨蝶呤?是不是弄錯啦?”

醫生笑了笑,說道:“沒錯,就是甲氨蝶呤。”

或許你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得了類風溼的病人,如果沒能使用上甲氨蝶呤,那是件很悲哀的事。一個不懂用甲氨蝶呤的醫生,也一定不是一個好的風溼科醫生。

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
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以對稱性、侵襲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小關節受累為主,中、大關節也可累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患者,其中30—50歲女性高發。RA關節表現的病例基礎是滑膜炎,未經治療的RA可遷延不愈,患者可出現關節軟骨、骨破壞以及臟器損害,最終導致關節畸形並喪失功能,還有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甲氨蝶呤(methomrexate.MTX),在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上,則處於首選地位。

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
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甲氨蝶呤的作用機制。

眾所周知,甲氨蝶呤是一種抗癌藥,用於治療急性白血病、乳腺癌、惡性葡萄胎等。作為一種葉酸的拮抗劑,MTX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DNA合成,起到抗癌的目的。後來,科學家發現,小劑量的MTX可用於治療類風溼,其作用機制分為以下兩點:

1、通過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使二氫葉酸不能還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氫葉酸,從而抑制滑膜細胞的增殖以及誘導其凋亡,起到治療關節炎作用。

2、MTX通過抑制各類促炎因子生成,起到抗炎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甲氨蝶呤開始被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經過多年研究,已成為被國際上公認的治療作用最強、副作用最小、並適用於長期治療的藥物,現已成為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一線藥物。

甲氨蝶呤首次口服劑量常為5mg-7.5mg,每週一次。如療效好且可耐受,可每2-4周增加2.5mg,最大劑量為15mg-20mg,每週一次。如療效較差或不能耐受,則可以考慮靜脈用藥。

在使用甲氨蝶呤的過程中,需要聯合使用葉酸:每週至少口服5mg葉酸,在使用甲氨蝶呤後第3天服用。

服用葉酸的原因是:在減少甲氨蝶呤副作用的同時,不影響甲氨蝶呤的療效。

使用甲氨蝶呤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我們要怎麼做?

研究表明,在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應中,胃腸道反應的發生率最高,其中以噁心、嘔吐為主要表現,發生時間一般在服藥的當天或第二天出現,大多能夠耐受。

其次是肝功能損害,主要以轉氨酶升高到正常值2倍以內者居多,2倍以上者較少,積極給予保肝治療可緩解。由於肝功能損害引起停用甲氨蝶呤的概率是最高的,故在用藥早期,需要每1到1.5個月定期監測肝功能;劑量穩定後可每1—3個月監測一次。

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各類血細胞減少,其中以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較為常見,多發生於服藥後1—2個月。因此要早期、及時檢測各項血常規指標,以便及時減少藥量和對症治療。

口腔潰瘍及脫髮現象也可出現但發生率相對較低,出現後及時告知醫生,調整用量,症狀多數可以緩解。

甲氨蝶呤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其用藥劑量有關,相關文獻顯示,隨著MTX劑量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升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MTX不良反應中轉氨酶的升高具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因此個體化設定MTX的劑量十分重要。

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

作為治療類風溼一線用藥,甲氨蝶呤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直接影響到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效果。如何合理使用甲氨蝶呤,在降低不良反應出現率,減少病人痛苦的同時,增進療效,達到疾病臨床緩解的目的,這值得大家去思考與實踐。

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明明是类风湿病,医生却开了抗癌药,原来是

注: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做科普宣傳,有關涉及廠家的品種僅供學習理解使用,不代表推薦立場!

審稿: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