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有不同的膚色?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認為,如今世界上的人類可以分為三種,即黑種人、黃種人和白種人。有的學者也進行了更加細緻的劃分,除了黑、白、黃種人,還劃分出了棕色人種和橙色人種。

人類為什麼有不同的膚色?

有學者從基因上推測,古人類在褪去體毛之前,隱藏在毛髮之下的皮膚應該是淺色甚至是蒼白色的,和今天的黑猩猩一樣。但在體毛褪去以後,我們的膚色也就隨之變深了,因為產生深色皮膚的突變基因被篩選了出來。

在人的身體中有一種營養物質,被稱為葉酸,這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當人體缺乏葉酸時,會感到疲勞無力、無精打采。更重要的是,缺乏葉酸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統都會造成消極影響。當男性體內缺乏葉酸時,精子的發育會放緩,一些葉酸抑制劑甚至被用作男性避孕藥;而當孕婦缺乏葉酸時,其腹內胎兒的發育也會受阻,胎兒無脊髓甚至大腦發育不全的概率會大大提升。

有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有著較淺的膚色,那麼紫外線對他體內的葉酸水平就會造成強烈的影響,一個小時的猛烈日照足以使得其體內葉酸水平下降50%。在非洲那樣強烈的日照環境下,淺膚色的人,無論男性和女性,都面臨著嚴重的葉酸匱乏,男性會遇到精子活力下降的窘境,而孕婦則會產下畸形甚至夭折的孩子。可以說,在人類褪毛以後,膚色的深淺成為了一種直接影響生育能力和後代存活率的重要性狀。因此,膚色受到了自然環境格外強烈的篩選。

為了適應葉酸的匱乏,智人進化出了深色的皮膚,因為皮膚中的黑色素可以有效地減弱陽光中的紫外線對葉酸的分解作用,以緩解葉酸在體內的匱乏。深色皮膚的男性可以“重振雄風”,而深色皮膚的女性生下健康後代的概率也更大。這讓人類學家相信,我們的祖先起初由非洲大陸向外擴散時,應該是有著深色的皮膚的。

人類為什麼有不同的膚色?

既然深色的皮膚可以有效地防止陽光分解人體內的葉酸,那麼為什麼人類在離開非洲以後,又會漸漸演化出較淺的膚色呢?要想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恐怕就要涉及另外一種營養物質了,那就是維生素D。

維生素D對於人類的骨骼、肌肉生長非常重要,如果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就會患佝僂病,導致身體發育不良和四肢畸形;而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也會罹患軟骨病,關節疼痛、肌肉無力。在舊石器時代,這些病症都會極大地減弱人體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那麼膚色和體內的維生素D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一般來說,人體補充維生素D的途徑,主要有兩種:日照和飲食。當人體受到足量的日照之後,皮膚下的某類化學物質就會轉化成維生素D,以滿足身體所需。但如果身體的膚色太深,皮膚內的黑色素就會阻礙這一過程,人體會因缺乏維生素D而陷入各種麻煩之中,有不少深色皮膚的人移居到高緯度地區或者霧氣瀰漫的地區後,就會受到佝僂病和軟骨病的困擾。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演化出淺色的皮膚。

人類為什麼有不同的膚色?

較弱的光照環境篩選出了淺顏色的皮膚,這樣一來,皮膚相對白皙的人們就能夠在較高維度的地區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以維持自身的健康。但需要強調的是,光照並不是補充維生素D的唯一來源,食物,尤其是肉類食物,也是維生素D的來源之一。愛斯基摩人生活在高緯度地區,但是他們的膚色卻並不是很淺,一個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食物中肉類的比例極高,有人甚至稱他們為“極端的肉食主義者”。從肉類中攝取到足量維生素D的他們,即使在高緯度地區也不需要太淺的皮膚。

總體來看,同一地區的人,其膚色深淺是由葉酸和維生素D兩種營養物質的平衡所決定。對於人類來說,無論是改變自身行為還是改變性狀,都要確保這兩種營養物質不會有任何一種處於匱乏之中。

摘自《進擊的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