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1種做假賬手法被稅局重點清查,不能做!轉給其他會計

今天就和你說一說稅務機關在納稅評估過程中發現常見的21種做假賬的手法,請存在下面行為的企業認真對照檢查,以免自誤!

21種假賬偷稅的事不能做

一、成本費用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成本項目的支出賬務處理變為費用,以達到當期稅前扣除的目的,或將屬於費用項目的支出成本化以達到控制稅前扣除比例及誇大當期利潤的目的。

原因:因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製造費用組成,而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運費及人工搬運等費用也與管理費用較容易整合。

二、費用資本(產)互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費用項目的賬務處理變為資產,從折舊中遞延稅前扣除。或將屬於資產類科目的支出直接確認為費用,當期稅前扣除。

原因:部分資產價值本身就包含費用,故可將其他費用整合進入資產價值,反之亦然。另資產修理,借款費用等本身確認邊界比較容易被人工虛擬,進行操縱。

三、費用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部分稅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費用超額部分轉變為其他限制較寬鬆的或沒限制的費用名目入賬,以達到全額稅前扣除的目的或減少相關稅費等目的。

原因:費用確認以發票為依據,發票容易虛擬。

四、費用預提/遞延/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為控制當期稅前利潤大小,預提費用,以推遲納稅。或為其他目的(如股權轉讓價,當期業績)誇大當期利潤選擇遞延確認。另有選擇性地將費用分攤,如在各費用支出項目上分攤比例進行調節,控制因該項目造成的稅費(如調節土地增值稅)。

原因:同第3點。

五、成本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屬於本期可結轉成本的項目轉變為其他不能結轉成本的項目,或反行之。

六、成本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成本時多結轉,或本期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成本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

原因:成本結轉規定較模糊。

七、收入提前&推遲確認/選擇性分攤

操作方法:將本期結轉收入多結轉或少結轉,下期補齊。或選擇收入分攤方法達到上述2個目的。

原因:收入確認規定較模糊。

八、收入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總額在多種收入項目間進行調節,如把主營收入變為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以達到控制流轉稅或突出主業業績的目的。

九、收入負債化/支出資產化

操作方法:將收入暫時掛賬為其他應付款,或將支出暫時掛為其他應收款,達到推遲納稅或不納稅的目的。

十、收入、成本、費用虛增/減

操作方法:人為虛增或虛減收入或成本或費用,或虛減收入。造成進行差錯調整的依據。達到納稅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十一、轉移定價

操作方法:與外部交易方進行人為價格處理,達到轉移定價的目的,將價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費用的方式互相彌補進入各自小金庫,以達到避稅的目的。

十二、資產、負債名目轉化

操作方法:將固定資產中的資產類別名目轉變,改變其折舊年限;將應收賬款掛其他應收款,或預收賬款掛其他應付款等手法避稅。

十三、虛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賬,造成資金流出,增加本期費用,達到減少所得稅的目的。

十四、費用直抵收入法

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轉稅,在收入確認前即彼此以費用直接抵消,達到控制流轉稅目的。如將商業折扣變為後續期間降低售價。

十五、重組轉讓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權轉讓、資產轉讓、債務重組等進行資金或收入轉移達到避稅的目的。如將公司的資金轉移,達到破產賴帳等目的。

十六、私人費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將私人的費用轉變為公司的費用,即達到降低私人收入個稅應納稅額的目的又增加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費用的目的。如:將個人車油費在公司處理,將個人房租費在公司處理。

十七、收入/成本/費用轉移法

操作方法:分立合同,將收入或成本,或費用轉移至其他公司或個人,達到差異稅率處理的目的。或將各公司的費用進行填充報銷,小金庫補償,達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費用。

十八、虛增流轉過程

操作方法:在流轉過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轉過程,收入額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費用可扣除範圍增大。或可虛擬出部分費用,如將資產由公司借款給個人買下,由公司租賃個人資產,無形增加租賃費用。或利用委託收付款等方式。

十九、利用金融工具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工具進行難以控制未來價格的交易。將交易時價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後成為金融工具的投資收益,避免部分流轉稅。

二十、集團化操作

操作方法:利用集團化操作,達到國家批准的部分集團化統一納稅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將集團內各公司的費用平衡分配,達到統籌納稅的目的。

二十一、其他

如:如借款變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處理。將利息產生的稅金避掉。等等不一而足。

看完上面的21種方法,別說我教你做假帳,我教你的是瞭解這些假賬手法,但真誠地建議你不要去做假賬,道理很簡單,就是如果你做了,只是暫時可能不出問題,事後被抽查出來是儘早的事情。

會計人員是很少主動願意做假賬的,很多都是公司領導或者財務負責人授意的,當然出發點是為了公司,比如想避稅啊,想粉飾報表啊。其實真正的賬務高手,都是業務籌劃高手,而不是盲目地去做假賬。因此,如果你遇到逼你做假賬的公司領導,我建議你與他一起將公司的業務流程梳理一遍,從公司業務運作中尋找到合理的方法去達到他想要的財務結果;如果逼你做假賬的是財務負責人,那麼你遇到的是傻B財務經理,你將此文給他看一下就可以了!

9種記賬方法千萬不能做

1、以“預收賬款”方式銷售貨物,產品(商品)發出時不按時轉記銷售收入,長期掛賬,造成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

在實際操作中, 正確的做法是企業向購貨單位預收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銷售實現時,按實現的收入,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涉及增值稅銷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預收賬款情況不多的,也可將預收的款項直接記入“應收賬款”科目。

2、原材料轉讓、磨賬(企業間在產品購銷業務中不通過貨幣資金流動而是通過協議使得各自的應收、應付賬款相互抵消)不記“其它業務收入”,或者直接磨掉“應付賬款”,不計提“銷項稅額”。

3、價外收入不記銷售收入,不計提銷項稅額。如:託收承付違約金,大部分企業收到違約金後,增加銀行存款衝減財務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詳細規定了價外費用的內容。凡是價外費用,無論納稅人的會計制度如何計算,均應併入銷售額計算應納稅額。

4、返利銷售。返利銷售是廠家為佔領市場,對商家經營本廠產品低於市場價格的利益補償,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商家銷售廠家一定數量的產品並按時付完貨款,廠家按一定比例返還現金,二是返還實物、產品、或者配件。商家接到這些現金、實物後,現金不入賬也不作價外收入,更不作“進項稅額轉出”,形成賬外經營。

5、視同銷售不記收入。企業用原材料、產成品等長期投資,產品(商品)送禮或作樣品進行展銷,不視同銷售記收入,不記提銷項稅額。

6、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不作進項稅額轉出。根據會計準則,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應按照成本計入在建工程,同時進項稅額轉出計入在建工程。

公司資產、股東資產混同。實踐中,存在著大量股東資產與企業資產混同的現象,例如股東個人賬戶用作公司收付款、公司賬戶與股東賬戶互相交易等。當出現財產混同,公司的財產有可能被隱匿或轉移或被股東個人私吞。

7、流動資產損失。直接記入營業外支出,涉及增值稅部分不作進項稅額轉出。

8、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中資產評估減值發生的流動資產損失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的批覆》(國稅函〔2002〕1103號)規定:“……對於企業由於資產評估減值而發生流動資產損失,如果流動資產未丟失或損壞,只是由於市場發生變化,價格降低,價值量減少,則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規定的非正常損失,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其中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黴爛變質的損失。”

9、盤盈的固定資產不作損益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規定,盤盈的固定資產,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