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前陣子《天氣之子》上映。可卻沒有像《你的名字》那樣大熱,那些說新海誠是宮崎駿繼承者的聲音也消失了,為什麼呢?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首先,《天氣之子》日本與國內的上映時間不一樣,國內上映較晚,所以人們可以觀察日本本土的反應來判斷,而本土那邊反響雖然很大,票房也突破了百億日元,但爭議也比較大。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大家爭議的點大多就是劇情上的(因為畫面實在太美無可挑剔),所謂的劇情三觀不正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詬病的還有宮崎駿的《起風了》以及當年大熱的《大魚海棠》,主角所做的決定在觀眾看來是自私的,於是觀眾與主角建立不起共鳴,前面的鋪墊支撐不了後面的結局,觀眾就容易有如果是我,我不會這麼做的所想。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那麼影視作品中的主角一定不能自私一定要拯救世界嗎?我看未必,拿最近大熱的《小丑》來說,觀眾就希望主角自私甚至毀滅世界,觀眾不會說主角三觀不正,因為前期的鋪墊讓觀眾與主角有足夠的情感建立。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話說回來,其實當時《你的名字》大火,離不開兩個層面。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一是年輕人對動漫的喜愛,還有一層至關重要的是看過新海誠的《秒速五釐米》或《言葉之庭》。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那個晚上,筆者躺在床上昏昏欲睡,想到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說是挺治癒的叫《秒速五釐米》,於是就想著看完就直接睡覺,點開了《秒速五釐米》,在被窩裡看完了它,結果那天晚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還抑鬱了好一段時間,原來是這種"治鬱"啊!從此就記住了新海誠,並且把電腦桌面換成了《秒速五釐米》。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不得不說新海誠很有特點,從畫面上講,他對色彩很講究,畫風極其唯美寫意。從劇情上講,它總是賦有詩意,個人感情糾葛下又有宏大的事物,光年之外的隕石,探索未知太空的火箭,燈火通明看不到盡頭的城市。這都讓人感到人類的渺小,對無法改變的事物的無奈與彷徨。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但是也許是新海誠的故事相似性太高,總是講的兩個人的隔閡,距離或是心靈的隔閡,看得出來新海誠很專注於這種情感的描寫,配上唯美詩意的畫面,伴著情緒上的共鳴,很感人,也圈粉了很多人,但拿出來第二次用也許就難說了,會有一種微妙的串味感。說到底新海誠拍了這麼多電影其實是在拍一部電影,少年與少女,愛與隔閡的電影。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做同樣事情的還有王家衛,不過王家衛鏡頭下的情感更加多元細膩,"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但畢竟創作環境不一樣,所創造的語境也不盡相同。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而同是日系創作環境下的巖井俊二就與新海誠有一些微妙的相似。

這些導演的作品都富有一種執念,會明顯感覺他們的電影有自己其他作品的影子,巖井俊二就對書信有很強的執念,以及對一個人死亡的意難平,《情書》、《燕尾蝶》是如此,前兩年的《你好,之華》亦是如此。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篇幅有限,以後我會以視頻的形式,深度講講這兩個我非常喜歡的導演。

當然新海誠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雖然這次可能在劇本上跌倒了,但是沒有關係,畢竟他還年輕,我是說相較於幾位大佬前輩的話……

《天氣之子》票房不及《你的名字》一半,新海誠失手了?

希望誠哥能帶來更好的作品,最好能高產一點,不然再過十幾二十年不知道老夫的少年心還能否健在~

我是饅夫子,一個在影視區苟且偷生的視頻、圖文原創作者。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你想看我繼續講講其他的導演,或是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也歡迎各位影迷朋友點擊我的頭像觀看更多電影視頻解說。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