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奋斗,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同事小姜入职以来一直积极表现——

早上到单位打卡,他准是办公室头一个;

开会讨论项目,发言记笔记数他最认真;

晚上加班,他势必捱到领导走了才撤;

同事发朋友圈的英语打卡获赞,他也去拼排名;

大BOSS爱看历史书籍,他就备了一抽屉存货……

这样的小姜,看上去真的很拼,可惜他的业绩,排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表彰大会评比优秀员工,他再次落败,心中忿忿不平。

事实上,比别人多出来的工作时间里,他真的有在工作吗?朋友圈的打卡高分排名里,他有自己学习目的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想起一句话: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伪奋斗,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我们喝着最贵的咖啡,熬着最深的夜,拍张照片发朋友圈试图感动全世界说:我看起来很拼命。

却往往忽略了一个扎心的真相——

所有的伪奋斗不过都是一场场虚耗生命的表演,它正在消耗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仿佛是一剂慢性毒药,麻醉着我们的神经。

大幕落下时就会发现,你是唯一的演员,也是唯一的观众。

/01/

人生最可怕的是盲目奋斗

综艺节目《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11年前,凭借电视剧《闯关东》中朱传武一角红遍两岸三地的朱亚文,近年来却从“行走的荷尔蒙”直线滑落为“中年油腻男”,人气也跟着跌落谷底。

是朱亚文不够努力吗?

经纪公司的年度工作总结数据显示: 朱亚文一年之中的休息日,只有10天。经纪人杨天真问他:“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朱亚文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

“ 5年了,今天你才问我这个问题,我有点不会答了。”

伪奋斗,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他突然意识到,入行以来,自己从未有过一个真正想要的标签和目标。

走穴、宣传、拍戏、上节目,一年365天像个跑马灯一样转个不停,到头来名气却大不如前,竹篮打水一场空。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许多人认为足够拼命,就会走上人生巅峰,甚至信奉“努力做不擅长的事,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然而盲目地奋斗,往往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今天,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

我们生怕自己跟不上别人的脚步,想要快一点,再快一点……却从不肯驻足停留,为过去做一个复盘,好好思考接下来的人生。

实际上任何成功,不仅仅需要“一万小时的努力”,更需要明确的方向和定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大量心理实验证明:人类的大脑在决策过程中,一是依赖直觉、无意识的快思考系统;另一个是依赖主动控制、有意识的慢思考系统。

真正厉害的人,都擅长运用慢思考做重大决定。

我们不妨拿出一张纸,一一列举出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如何规避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

停下来思考,你才能够为自己描绘出一个真正值得全力以赴的目标;慢下来决定,你才能够积蓄能量去深耕所长,到达不曾企及的远方。

/02/

奋斗的真正动力是内驱力

周末约许久不见的闺蜜喝咖啡,才知道在朋友圈极其低调的她,已经晋升总监了。

距离上一次她以普通员工的视角聊工作,仅仅隔了三年。

聊起这三年的蜕变,闺蜜云淡风轻地说:还不是因为我当初干了整个部门三分之一的活儿!

那时候没有领导逼她,每个人被分配的工作几乎是均等的。

而她偏偏像个充满求知欲的孩子,每碰到一个新客户,她就查百度、上知网,非把这个行业摸透了不可。

同事们戏称她为“风险资料库”,每每加班总能看到那一桌子企业档案和厚重的学习资料。而她自己,却从未抱怨过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正比。

“我大学不是金融专业的,所以只能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企业,尽快学会如何审批业务,把控风险。我喜欢这份工作,它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伪奋斗,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闺蜜不经意说出了获得成功的终极秘密:奋斗的动力,不应来源于竞争压力或是上级压力,内驱力才是第一生产力。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人们之所以会知而不行,说穿了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内驱力。

好莱坞当红男星马特.达蒙,曾在一部电影中饰演沉溺于海洛因的士兵。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戏份不重的配角,达蒙饿肚子、干重活,强行减轻体重40磅。

当被记者提问,是不是受到同侪压力(与平辈、朋友、同行横向比较的压力)时,达蒙答道:

“没有,如果你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外界的反馈里,那么你注定幸福不了。”

真正奋斗的人,他的周围不必要充满紧张的竞争,不断的鼓励,同行者的陪伴。因为通往成功的路,往往是孤独的。

这世上有一条真理:越是进步慢的人,越是向外寻求动力;越是进步快的人,越是向内寻求动力。

电视剧《我只喜欢你》中,班主任对郝五一说:“梦想是你对未来的希望,是你咬牙都会坚持下去的东西……”

追寻梦想的路上总伴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然而谁不是一边云淡风轻,一边打碎了牙和血吞。

然而正是这份内在的动力,可以更持久地支撑我们无惧风雨。

打开自己的内心吧,找到自我驱使的动力,每个人都能一往无前。

/03/

真正的奋斗,过程即是成功

有人问:如果努力了却没有结果,那要努力的过程又有什么用呢?

“过程就是奖励”,这是《乔布斯传》最后一个章节的标题,也是乔布斯生前最爱的一句格言。

人生仿佛一场马拉松,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从一开始就在全程坚持奋斗。

小米的领军人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18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就读计算机系。

上大学后,雷军戒掉了午睡的习惯,他为自己树立的第一个目标是,两年修完大学全部课程,结果他真的做到了。

接下来雷军又有了第二、第三个目标,拿过校内几乎所有的奖学金。

潘石屹曾这样评价创业后的雷军:我就没有见过一个企业家像雷军这么勤奋的,连手机外面包的一个塑料纸应该怎么包都要亲自考虑这些细节。他到任何场合都拿着他的手机、插线板推销,我见过好几次,他说你看我做的这个多好多好。

看过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后,雷军总结道:

整本书三分之二的内容就在讲三句话——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认真拼命地工作。

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经营诀窍。

他的奋斗无意中使用了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保持拼命认真地工作,总有一天会成功。拼命做好过程,结果就是过程当中水到渠成的事。

创业数年,几起几落,雷军终于率领小米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估值543亿美元,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伪奋斗,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于是他为有梦想的人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万事除了开头难以外,中间坚持的过程也很难。坚持可贵,奋斗没有终点,你要学着坚持。

伟大都是在过程中熬出来的。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雷军在演讲中如是说。

真正的奋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过程即成功。一路上的奋斗的历程,远比一刹那的结果更为重要。

易烊千玺曾说:哪有那么多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人生的每一秒本就是由时间组成,谁的成功不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厚积薄发呢?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奋斗路上,我们应当抱以这样的心态:有了努力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在无限接近成功。

尽情享受奋斗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吧,尽力过就不会留有遗憾,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圆满。

不要为暂时的落后而焦虑,不要为别人的眼光伪装自己,不要忙忙碌碌失去了前方的目的地,不要畏惧失败而忘记拼搏的初心……

这世上,所有甘之如饴的奋斗,皆是因为热爱。每一份对梦想的执着,都是我们披荆斩棘的力量。

愿你的拼命,始于内心,源于热爱,衷于过程。

共勉。

▂▂▂▂▂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