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這是 寶雞今樓市 的第 252 篇文章

這兩天樓市君在刷抖音,看到一個視頻十分有趣,主要就是講開發商的套路。

地段偏遠的房子,宣傳就說“遠離都市喧囂,盡享靜謐人生”;

挨著水溝或者水渠的房子,宣傳就說“絕版水岸名邸,上風上水”;

旁邊有一臺ATM機,宣傳就說“臨近金融中心,理財方便快捷”

......

對於初涉寶雞的“剛需”們和眾多對寶雞不甚瞭解的外地朋友們而言,與開發商置業顧問的交流就是你瞭解意向樓盤及樓盤周邊的“第一印象”,對於你買與不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劣勢卻會被開發商“選擇性無視”。所以,購房者在與售樓人員提問方式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千萬別被售樓人員“帶溝裡”去了。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今天,樓市君就充當一次“內行”,為大家分析購房者與內行的提問的重要性,教大家“會問也會看”。

01、購房者:

在售樓處詢問房屋面積是,問法直截了當:房子有多大?

內行:“房子的公攤是多少?”一般公攤面積越小,實際使用面積就是越大,也就是得房率越高。

解釋:明確房屋面積是建築面積還是套內面積、建築面積?建築面積包含套內面積,而套內建築面積不包含。

結論:購房者問面積 內行問公攤。

02、購房者:一般詢問看中房子的價格?

內行:會多打聽不同朝向、不同樓層房子的差價和原因。

解釋:在三家售樓中心你會發現,售樓員不會主動告訴你房子的差價,需要自己“層層深入”細細打聽。首先佯裝“菜鳥”購房者,詢問均價過後,發現獲取的信息不夠。再表明想要居住20-30的樓層意願,並且叫售樓員計算不同樓層需付的價格,然後趁機偷瞄售樓員手上的價格表並進行詢問,果然得到售樓員“不同樓層價格相差幾十元,越高越貴”的答案。

結論:購房者問價格 內行問差價

03、購房者:都知道有個土地使用年限,住宅一般為70年,公寓一般為40年

內行:要問的更深一點,例如“土地是否被囤積?囤積了多少年?”。

解釋:如來到某樓盤,售樓員為筆者介紹該樓盤的各項優勢,但一經詢問,才發現是92年拿的地,只剩下40多年的使用年限,這樣的房子要買可要慎重一點。

結論:購房問使用年限 內行問拿地時間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04、購房者:

一般看中一套房子,會問周圍的配套規劃?

內行:則會私下查看是否屬實,深究“會不會有變數、有無文件下達、具體什麼時候實現等問題”? 解釋:售樓員們往往大肆吹噓一些遠景規劃:以後有公交經過、有商圈崛起、會修高架橋、溼地公園等等。對於一些現有配套內行人也十分注意,如果售樓員說離公交站、某商圈很近,幾步路就到了,那麼一定要實地去走走,看是不是真的很近,有哪些公交會一一去核實,一點也不嫌麻煩。還會問問周圍的居民,實際的住房感受,多方打聽免得日後後悔。

結論:購房者問配套規劃 內行私下考察

05、購房者:

一般會問物業管理費多少?售樓員可能直接跟你說※※元/㎡每月

內行:“這個是第一年促銷的費用,還是一直這個價?”,而且一定要問“物業公司是跟你們一起的還是外聘的?”這點很重要。 解釋:一般最好選用物業公司歸屬於開發商的樓盤,例如萬科、保利的樓盤都是自己的物業公司。有的開發商建完房子三五年後無影無蹤,出了問題外聘的物業公司也找不到開發商,那麼後期會帶來很多麻煩。

結論:購房者問物業費內 內行問物業歸屬

06、購房者:一般關心看中房子的戶型圖,看房子的窗戶分佈在哪?多不多?

內行:

內行一般拿起總平面圖(一層樓每套房的佈置)

解釋:實際上有的窗戶開在狹小的採光井裡,開了窗採光也不一定好。看總平面圖可以知道窗戶前是對著外面的世界還是對著一面牆。另外樓棟之間的差距、樓道的空間大小很大程度決定日後的居住體驗,因此可以看看樓棟分佈圖和樓層總平面設計圖。

結論:購房者看戶型圖 內行看總平面圖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07、購房者:在售樓處沙盤模型看房子,做得很漂亮,綠化多、樓間距大、景觀美等等。

內行:要看就看設計規劃圖(報紙那麼大張的,用藍色墨水打印的那種)。

解釋:沙盤雖然是按照一定比例做的,但是難免誇張。因此,沙盤只能夠做為了解大概位置的參考,不能完全信任。你想知道具體的規劃,那麼一定要看規劃圖!在規劃圖上你可以清晰的看見停車位、垃圾庫、變電站等的分佈,一般是經過備案後定稿的,開發商會上面的尺寸、物體修建,更改機會很小,能夠為你選取樓棟和樓層提供參考。

結論:購房者看沙盤圖 內行看規劃圖

08、購房者:各方面基本信息瞭解夠了,會跟隨售樓人員看樣板間。

內行:直接看毛坯房,而且是不同時段去看,這樣才能真正瞭解房子到底好不好,

解釋:一般開發商會把樣板間建在一塊空地上或者樓棟中間,周圍毫無遮擋,肯定採光好,再加上精裝修,豪華傢俱一擺,一切看上去妥妥的。

結論:購房者問面積 內行問公攤

09、購房者:也知道“貨比三家”多看看幾個樓盤

內行:知道怎麼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獲取更多內情。

解釋:例如在某盤,售樓員介紹該樓盤是學區房,落戶後可對口某小學,另一盤上不了。而當買房君再去另一個盤,針對這一點說時,這盤的售樓員則表示“那個小學不算什麼,要比就比師資,我們會在區域內建幼兒園和公立小學,師資力量很雄厚”。
打聽到一家樓盤的物業費只要1塊幾,而另一家的是2元/㎡每月,這家的售樓員聽到就立刻表示自己是品牌物業服務好,然後就說開始“爆料”:“我有住在那邊的朋友跟我說,他們那邊物業服務完全跟不上來,地上停車亂七八糟,綠化也沒有做維護,很多人投訴,人力物力跟不上來,自然便宜”。

結論:購房者多看樓盤 內行“挑起戰爭”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必須要說明的是:

樓市君並不是要在此故意不尊重置業顧問這個群體,正所謂“欲戴其冠 必承其重”。

置業顧問表面“高收入+光鮮靚麗”的背後,付出與承受的艱辛與不易,也不足為外人道也!


且正如開頭說的,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套路”,可能存在即合理!而合理的前提,是信息不對等!

但是,時代已經在改變!信息傳播,已不再是障礙,還想繼續靠“信息不對稱”吃飯的開發商,今後只會被用腳投票的購房者們,按在地上使勁摩擦!

而唯有專業和坦誠,才能留住客戶。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情得人心!


最後,揭露一下置業顧問說得最多、最頻繁的“謊言”是:


快點買吧,房價早晚要漲的!


自古套路得人心?教你戳穿置業顧問的9大“謊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