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農業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聖地的武功縣,歷來就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在這片紅色熱土上,雙擁工作在傳承中發展,不斷創新與突破,近年來,已榮獲全省“雙擁”模範縣七連冠和全國“雙擁”模範縣“五連冠”,“雙擁”工作已經成為武功縣一張靚麗的名片。

作為駐軍大縣,武功縣委、縣政府始終把“雙擁”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及時調整完善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設立了縣、鎮、村和師、團、連“雙擁”工作機構,形成了黨政軍三位一體、群團組織廣泛參與、全方位覆蓋的“雙擁”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建立健全了黨委議軍會議、軍地聯席會議、軍地互訪、縣級領導聯繫駐軍、“雙擁”工作獎勵等制度,注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民兵連隊等群團組織作用,建立了各種富有特色的擁軍優屬服務組織,實現了“雙擁”網格從縣城到農村、從地方到軍營、從機關到學校、從幹部到群眾全覆蓋。

精心打造了縣城文匯路社區、小村鎮社區等一批“雙擁”社區示範點,改造建成了佔地23.9畝的武功革命烈士陵園,專項撥款30萬元支持某師師史館建設,並將其列為“雙擁”愛國教育基地,每年邀請部隊進行國防教育講座,向廣大幹部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優良傳統教育;

堅持將國防教育作為全縣各級幹部培訓和中小學學習的必修課程,建立黨校教育陣地、國防教育中心和“青年民兵之家”,並在縣內五大高中、駐軍附近各學校及部分企事業單位成立軍訓組織機構,推動形成了“縣有中心鎮有站,基層設有輔導員”的雙擁共建教育網絡;積極開展評選表彰“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人家庭”“最美擁軍人物”和“軍魂永駐展風采”主題徵文等活動,選樹“雙擁”先進典型,組織動員全縣幹部群眾學習“蹈火英雄”李鵬濤和“跳水救人”的轉業士官丁波先進事蹟。

幹部掛帥,資金保障,堅強後盾使全縣雙擁工作站位更高、影響更深;多方動員,深化宣傳,濃厚氛圍在全縣上下掀起了新的擁軍優屬熱潮。

多年來,武功縣各部門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作為,全面落實各項擁軍優屬政策,紮實解決廣大軍民最直接、最關切的現實利益問題,切實保障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堅持妥善安排好退役軍人的“後路”、保障好現役軍人的“後院”和照顧好軍人的“後代”,著力為軍人軍屬解除後顧之憂。

該縣積極推行“就業安置、扶持就業、雙向選擇、有償安置與自謀職業相結合”模式,通過發放經濟補助、免費教育培訓、提供優惠政策、組織招聘會等措施,大力扶持退役軍人自主就業創業,做到了部隊、單位、對象、家屬“四滿意”。同時,狠抓“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發展蔬菜大棚、清水蓮菜5000多畝,保證部隊常年吃上品種齊全的新鮮蔬菜。重點抓好“強軍優屬九件實事”和優待金撥付等工作。高度關注困難優撫對象生活,將符合政策的全部納入城鄉低保,幫助179名困難優撫對象解決了住房問題。

軍地攜手,軍民同心。武功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為駐地部隊辦實事、為軍人軍屬辦好事,駐武部隊發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和“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過硬作風,不但8次參加縣境內搶險救災,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揮灑熱血,挽回經濟損失千萬餘元的同時,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積極參加全縣脫貧攻堅、平安建設、“掃黑除惡”、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省級文明縣城、重點項目建設、學生軍訓等工作,積極開展“牽手圓夢”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精準脫貧等活動。駐軍鎮村組織與駐地部隊互學互幫互促、互辦實事。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廣大退役軍人積極投身各鎮辦社區入戶走訪、運送物資、執勤站崗。他們心繫全縣疫情,自發組織募捐活動,伸出援助之手,彰顯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的承諾。

從政到企、從幹到群,無一不是在踐行著雙擁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一個個成效的取得,武功用實際行動把“雙擁”工作貫穿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軍民融合、共同發展以無形的動力帶動武功快速發展。

(CT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