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在英国人研究出坦克之后,不甘落后的法国人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坦克——雷诺FT17,这款坦克可是说是现代坦克的鼻祖。拥有可以旋转的炮塔,武器是一门37毫米火炮,轻巧灵活。可是服役了几十年之后它也面临更新换代。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法国的FT17轻型坦克,他是坦克的标杆,装备了数个国家。


1931年,法国陆军开始进行新一代轻型坦克招标,FCM公司、哈奇开斯公司和雷诺公司参加了竞标。FCM公司推出了FCM-36轻型坦克,雷诺公司拿出了R-35,哈奇开斯公司推出的是在H-35基础上改进而成的H-38轻型坦克。R-35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在数年前就已完成,装1门短管37毫米火炮,82马力汽油发动机。法国陆军对短身管的37毫米火炮严重不满,最终换装了L-33型长身管的37毫米炮。雷诺公司最终为法国陆军生产了300辆R-35坦克。但它每小时仅20公里的时速实在令人难以容忍,远远不能满足与骑兵协同突破敌军防线的要求。哈奇开斯公司参与竞标的H-38坦克显然吸取了R一35的教训,它换装了12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用更薄的装甲板制造车体,因此其最大时速达到了36公里/小时。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雷诺R-35坦克是法军在二战装备的一款轻型坦克,由于要配合步兵作战其速度在20公里左右


H-38的前身H-35在1933年赢得了法国陆军步兵师的订单,但样车完成后,一线步兵部队却拒绝接受它,而倾向于雷诺R-35型坦克。其中原因很明显,按照当时步坦协同的战术,坦克速度太快徒步步兵跟不上。眼看H-35就要夭折在襁褓之中,骑兵部队批准了采购哈奇开斯H-38。而1934年法国陆军组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师时,也迫切需要采购一种轻型坦克配合索玛S-35中型坦克作战,担负侦察和直接支援步兵作战的任务。在骑兵的影响下,加上哈奇开斯公司在陆军部上层的活动,最终步兵部队做出让步,采购了H-38。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哈奇开斯H系列坦克的生产工厂,其车体和炮塔采用铸造的方式


H-35轻型坦克重11.22吨,装有1台6缸汽油机,它在每分钟2700转时可达到75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使坦克的公路行驶速最大可达28.2公里/小时。H-35的最大装甲厚度为34毫米。在H-35之后的H-38和H-39都有不少改进(加厚了装甲,安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H-35/39系列的坦克总共生产了超过2000辆,二战爆发时约有821辆正在一线部队服役。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法国陆军装备哈奇开斯H-35型坦克,是二战初的法军主要装备一共装备了821辆


哈奇开斯轻型坦克系列的最终型号是H-39轻型坦克,它的尺寸比H-35略大,重量也增大到12吨。车体由铸造装甲板铆接而成。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略偏右侧,驾驶舱有一个双门舱盖,在车底甲板上还有一个安全门。H-39的炮塔也是铸造结构,由APX公司生产,同样的炮塔还装在雷诺R-35和R-40坦克上。炮塔上有一个可旋转的指挥塔,车长从炮塔后部的舱口进入车内,此舱口的门盖可以放落成水平状态,在平时还可当座椅使用。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左侧,油箱在右侧,有防火隔板把它们与战斗室隔开。车体证侧的悬挂负重轮安装在两个上臂之间装有双弹簧的曲臂上: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车体两侧各有两个托带轮。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法军坦克较为相似,因为他们的炮塔均由同一公司生产且相差不大


同早期H一35坦克相比,H-39坦克的后甲板几乎是水平的(H-35有较大的倾角)。水平尾甲板的好处是必要时可在车上安装附加油箱组,或安装一个可拆卸的尾架,上面捆扎圆木以提高坦克的越壕能力。H-39的主要武器是1门37毫米炮和1挺装在炮塔右侧的7.5毫米并列机枪。37毫米炮有两种不同型号:长身管SA-1938式炮,炮口初速701米/秒;短身管SA-1918式炮,炮口初速388米/秒,大多数H一39坦克采用的是长身管炮,车内携带100发炮弹和2400发7.5毫米机枪弹(空弹壳通过滑槽抛出车外)。从火炮的口径和炮口初速就可看出,H系列坦克是典型的坦克分散使用支持步兵作战思想的产物,37毫米的火炮也就收拾收拾地面工事还凑和,那么低的炮口初速,根本就不能用来反坦克。和当时大多数法国坦克一样,哈奇开斯H-35/39坦克还有一个主要缺点就是,车长除了完成指挥职责外还要兼管火炮的瞄准和装填,极大地降低了作战效率。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法国坦克采用双人车组,人机功效奇差,车长不仅要指挥还要装弹瞄准令。某些战雷玩家深恶痛绝


1940年德国重装部队从阿登山区突破至马其诺防线背后,法军一败涂地,哈奇开斯H系列轻型坦克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倒是法国投降后,急剧扩张的德国装甲部队缺人缺装备,战败国的装甲车辆,只要机械情况良好一律充军,因此许多H一35和H-39坦克被编入德国陆军,其中一些坦克一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后还在东线战场使用。德国人显然对H系列坦克看不上眼,它们被排除在一线战斗部队之外,装上电台和新的指挥塔用做后方指挥联络车。这个新指挥塔装有两扇门,分别向左右打开。有些坦克在主炮上安装了一盏探照灯。战争后期,德国本土工业无法充分供应前线部队,包括H一35/39在内的许多战利品坦克被送进工厂,利用其底盘进行改装。克雷费尔德的阿尔弗雷德一贝克公司在H一35/39轻型坦克底盘基础上研制了两种自行火炮。第一种自行火炮安装了1门PaK40L/48式75毫米炮,原来的炮塔被代之以顶部敞开的战斗室,前部装有75毫米反坦克炮。从1942年起共生产了24辆这种变型车。该车重12.3吨,有5名乘员:改装的第二种自行火炮安装了1门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从1942年起共生产48辆。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德军用哈奇开斯坦克改造的雪貂自行反坦克炮装备一门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德军装备的H39型坦克,为了增强他的火力德军为其加装了火箭弹成为行走的“斯图卡”


战结束以后,哈奇开斯H系列轻型坦克便从欧一洲各国军队现役序列里消失了。在二战中交了学费的法国陆军几乎将所有30年代研制生产的坦克抛弃。被涂上了纳粹标记的哈奇开斯轻型坦克不是被击毁就是成为盟军的战利品。其中一些哈奇开斯H系列坦克辗转到了千里之外的中东沙漠。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非洲的法国军队也装备有一部分的哈奇开斯坦克,图为加蓬战役时期的自由法国陆军使用的h35


早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前,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武装冲突就接连不断。由于当时英国驻军无法完全制止这种行为,因此虽然明令禁止犹太人拥有武装,但却同意他们可以在卡车上安装防弹钢板以做防御之用,这可以勉强算得上是以色列最早的装甲车辆。这样的装甲车辆其战斗力显然十分低下:这使得当时的犹太人迫切需求真正的装甲战斗车辆,在一时无法找到适当的军火商的情况下,犹太人的地下军事组织“哈贾纳”(1948年的以色列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防军,武装力量的主体是由英国军官奥德盖温特上尉组织训练的准军事组织“哈贾纳”,实际战斗人员不超过2.5万人)专门组成了搜寻武器小组。他们从驻守当地的英国驻军下手,在买通了一些英国军官后,偷到了2辆装甲车和1辆废汽车。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穿梭在街头的以色列陆军装备的H35型坦克,其火炮换装了英式6磅炮


1948年5月18日,在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平原的居民点与黎巴嫩军队鏖战的以色列士兵们缴获了1辆黎巴嫩军队遗弃的M4谢尔曼坦克,这是以色列陆军的第一辆真正的坦克。在以色列独立战争的初期(5月15日-5月29日),以军节节败退,耶路撒冷旧城区失守,新城区危在旦夕,海法到耶路撒冷的公路被阿拉伯联军切断。1948年6月11日,在美、苏、英签国的锋旋下,阿、以双方达成了临时停火协议(从6月11日起停次4周)。以色列充分利用停火间隙补充军力和购头色需的武器装备,其时,以色列工党领袖梅厄夫人亲自到美国犹太人社团募捐,用20万美元从意大利的美军废弃物资仓库弄来30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而欧洲的犹太人则集体捐赠了2辆哈奇开斯H一35轻型坦克、2辆英国克伦威尔巡洋坦克,这些杂七杂八的坦克便是日后威震天下的以色列装甲部队的维形。随后,以色列又从捷克的旧武器市场上搞到了10辆法制哈奇开斯H-35/39轻型坦克,当时去捷克的接收官就是后来被称为“梅卡瓦之父”的以色列·塔尔将军。H-35/39轻型坦克速度慢、火力弱、防护差,而且其机械系统不见得能适应中东沙漠严苛的自然环境。但1948年的以色列风雨飘摇,不管是不是救命稻草都要捞一把。H-35/39尽管性能不佳,但它好歹也是辆坦克,总比让步兵赤膊上阵来的强啊。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以色列陆军装备的哈奇开斯坦克纵使这种坦克速度慢装甲薄但在当时啥也没有的以色列军队中也是为数不多的宝贝


这10辆H-35/39轻型坦克运抵以色列后就换装了英国的6磅炮,毕竟当时以色列人手里有大堆英式装备和物资,换炮可以统一口径和弹药供给,减轻后勤负担。1948年7月,以色列陆军组成了第一个坦克营—第82坦克营。该营长就是后来的“梅卡瓦之父”——以色列塔尔将军。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拥有梅卡瓦之父称号的塔尔将军,长期使用坦克的经验让他设计出了一款适合以色列国情的主战坦克


全营实际上只有2个坦克连:10辆哈奇开斯H-35/39坦克和从前苏联和波兰犹太移民中挑选出的参加过二战的坦克兵组成了“俄语连”,战场上以俄语为通讯联络语言音2辆克伦威尔巡洋坦克、1辆M4谢尔曼坦克和来自英国、南非的志愿军组成“英语连”,使用英语做联络语言。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编制主要是因为语言问题,以色列是经过近半个世纪努力才复兴了希伯来语言的,上世纪中叶的犹太人大多数只会讲居住国语言。以色列陆军按照拉丁语系和斯拉夫语系划分部队编制也是迫不得已时的办法。第82坦克营和由以色列传奇人物达扬指挥的第89装甲步兵营共同编成以色列陆军最初的装甲部队—第8装甲旅。第8装甲旅在独立战争中共参加了3次比较大的战斗,但战绩平平。其中在打通加沙走廊的战斗中,由于不熟悉地形,第8装甲旅还遭到埃及军队的伏击,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作为南部军区5个旅中的一员,该旅自始至终英勇作战,最终为以色列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装备几个国家,征战沙场,在沙漠拼死一搏——哈奇开斯坦克

停放在博物馆的哈奇开斯坦克,尽管其性能平平,但仍在以色列建国初期起到了拯救者的作用


H-35/39坦克在以色列陆军中的服役生涯很短暂,在以色列得到大批M4谢尔曼中型坦克后,H-35/39就退出了现役,现在,人们还可以在以色列拉特伦坦克博物馆中见到H-35坦克实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