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白茶“漲價潮”,

似乎是當下茶圈居高不下的熱門話題。

很多人單方面以為漲價是源頭企業集體所為。

漲價,真的是企業所願意的麼?

未必,漲價其實是把雙刃劍!

於消費者而言,一聽到“漲價”二字,心裡難免會牴觸,這對企業的品牌印象,銷售渠道等很多環節都會有衝擊。

可能很多人以為企業漲價10%、50%,甚至更多,漲價的這些部分,統統都會歸納到企業的利潤了麼?

其實不然!

茶企、廠家漲價,存在很多客觀原因,也是“被逼無奈”。

一、漲價,市場無法避免的客觀原因

“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第一:市場行為導致茶青原料成本快速上漲;

就拿今年來講,銀針茶青漲幅50%-60%,白牡丹茶青漲幅達80%,貢眉、壽眉漲幅超100%!

第二:白茶作為健康飲品與市場理性收藏;

第三:他行業的踴躍介入白茶行業;

例如,近幾年普洱行業、巖茶行業等眾多行業不斷介入福鼎白茶行業。

水漲船高,原料成本一直在提高,同時其他各個環節的成本也在提升,為了適應市場良性發展,為了更好的做好白茶品質,更好的在市場流通,企業漲價是必然的!

二、合理漲價範圍內,企業更要做好品質!

“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從白茶自身角度來講,它可長期儲存,又是健康飲品,還逐年在升值。有這麼好的先天條件,為何不能漲價?

當然,漲價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理解為漲價。“漲價”無非是淺層表象,我們需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在漲價的資金支持下,整個生態鏈上的人,都能從中受益:

(1)於茶農而言

讓茶農受益、收入增長,他們才有更多的精力與動力,去積極的維護和打理茶園,從茶園保證茶品的安全與健康;

(2)於茶企而言

茶企、廠家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製茶技術,更努力、更規範的做好一杯白茶,提升茶葉本身品質,同時也投入企業品牌文化的建設;

(3)於銷售端而言

讓代理商等流通領域有更大的空間,去做好終端的茶服務,積極的推廣白茶文化;

(4)於消費者而言

如此,消費者才是最終的受益者,喝到一杯安全、健康、有文化底蘊的好白茶!

只要是理性的、合適的漲價,每一個生態鏈上的人都積極的把茶品質、服務做相應提升,那麼漲價未必不是件好事!

三、品質、文化、服務、品牌,才能讓企業走的更遠

“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一片樹葉,富了一方百姓!

從當年只有寥寥幾家茶企,到現在福鼎有幾百家茶企,更有無數的涉茶人員,都得益於市場的認可與白茶行業的良性發展。

每次國內外大大小小的茶博會,都有眾多白茶企業的特裝展位,而且很多從設計到呈現形式都非常有內涵。聯合抱團走出去,這對於福鼎白茶來講,無疑是正面積極的宣傳推廣。

但換個角度,從企業自身來看,每參加一次茶博會都得花費大十幾萬,前前後後長時間的準備,動用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去準備。花費這麼多,無非是想打開更廣的市場。

但在白茶市場如此火熱的情況下,企業是否有考慮到大家都是做福鼎白茶,同等市場下,自家企業與其他企業有何區別?茶品的差異性究竟在哪裡?


“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茶品質是基礎,但文化、服務與品牌多重結合才是軟實力!只有多方面的綜合,才有不同於他人之處。

四、用做“作品”的態度去做茶,才有自己的特色

對於企業而言,真正做好茶,難道僅僅只是把茶做好?

這或許是福鼎每一個企業都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全國各地“一片白”的大背景下,如何突出福鼎白茶的優勢?

茶做好後,如果不賣出去,只不過是一片樹葉而已;

把它分裝、打包、出售,也只是基礎的流通大眾商品;

唯有把它做得更好,給茶品注入企業文化

,注入靈魂,注入人的情感,它才能提升為作品。

如此,才能與市場同等茶品進行區分。這樣的茶品,才有個性,能讓人記憶深刻、念念不忘,讓消費者喝完之後,還想再喝,買完之後,還會二次、三次重複購買。

五、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福鼎白茶這一公眾品牌

“漲價潮”,白茶漲價部分都去哪裡了?


福鼎白茶,十年品牌發展之路,一路走來,頗為不易!

做好一杯白茶不容易,做好一個品牌白茶,更不容易。

雖然現在市場上有不少“外地料”入場、低價茶頻出、做舊茶出現等亂象,這些都需要每一個福鼎人共同監督。

我們所有福鼎茶企應該以一個艦隊的形式聯合起來,去正面、積極、宣傳推廣福鼎白茶。讓市場無形的手最終淘汰該淘汰的,把好的福鼎白茶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喝到一杯健康的白茶,有文化底蘊的白茶。

那麼整個福鼎白茶行業才能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