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洞見|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洞見|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01

心態豁達

作家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寫到,“世間無物皆有情,難得最是心從容”。

逢艱難而不慌亂,處困境而心豁達,是一個人最好的精神境界。

一個人真正的富有,便是內心的豁達與從容。

詩人陸游的詩跨越幾百年依然激盪人心,“昨夕風掀屋,今朝雨淋牆,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

屋漏牆倒、柴米皆空、身染疾病、前路未明,但只要還有一絲氣息,從容豁達且樂觀的人們,便會在那遼闊的田野裡自由自在的起舞高歌。

這是中年人的歷經時光之後收穫的人生箴言,也是後半生保持身心自在的最佳方式

洞見|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02

享受獨處

關於孤獨,作家林語堂曾給出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

他說,“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對大多數人而言,孤獨是最好的冷靜,而獨處是最自在的放鬆。

獨處是一種美德,也是唯一一個能對話生命與靈魂的方式。

享受獨處、享受孤獨、享受人間清歡,是人生下半場最應該學會的生存之道。

洞見|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03

知足常樂

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曾經說過,“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知足,意味著不豔羨不嫉妒不怨憎,意味著天地由心而寬,日月由心而明。

而對於世間大多數人而言,知足,是經歷歲月沉澱之後最聰明的生活智慧。

《菜根譚》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懂得知足的人,即便身在泥淖(nào),也自在如神仙,而不知足的人,任憑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都過得無滋無味。

人生過半,知足者,方能得自在,享安樂。

洞見|人生下半場:豁達、獨處、知足、放下

04

學會放下

凡人之所以常常自尋煩惱,只因放不下人世八苦。

這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每一樁苦楚都可以令人生出糾纏的執念。

而選擇端然放下,才是人生後半場最聰明的處世哲學。

放下,其實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擁有。

也正是因為鍾老的品質高潔與一往無前,才有了網友對他的至高讚譽,“我有國士,舉世無雙”。

凡人斤斤計較,高人心無掛礙,恩怨、物質和慾望,擁有的越多,牽絆的也便越多。

布袋和尚曾有真命格言,“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在揹著一個沉重的布袋在世間行走,每行一步,便想著如何填滿這個袋子,可是走的越久,肩上越沉重,到最後我們恍然發現,其實在人生路上,我們早已舉步維艱。

何不選擇放下?

只因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唯有放下那個布袋,我們才能找回曾經的最樸素最誠摯的自我。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心無掛礙的時光,才是人生裡最珍貴的日子。

人到中年,萬般皆悟。

豁達面對濃淡相宜的時光,獨處於長短皆逝的流年,在遠近相安的人心裡懂得知足,在往來皆客的浮生裡學著放下。

歲月憑風轉,身安心亦安,這便是人生過半,我們最好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