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滿寵結怨,被曹爽拉攏,曹魏重臣王凌的崛起之路

三國良將系列之王凌(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四——力戰有功,三州刺史

作為司馬懿權力道路上最後一位重量級對手,王凌的主要經歷也值得關注。上一期已經為大家介紹了曹操與曹丕時期王凌的事蹟,本期繼續往下說。

太和二年(228),此時魏國的皇帝已經換成了曹叡。這一年大司馬曹休收到東吳鄱陽太守周魴的請降信,於是引發魏吳大戰。在曹休、賈逵、滿寵等篇章中筆者對此戰已有介紹,就不重複了。這裡筆者僅就與王凌有關的記載進行一下介紹與探討。


與滿寵結怨,被曹爽拉攏,曹魏重臣王凌的崛起之路


《三國志·王凌傳》載:後從曹休徵吳,與賊遇於夾石,休軍失利,淩力戰決圍,休得免難。

這段話很好理解,講的是王凌跟隨曹休徵討東吳,石亭之戰曹休十萬大軍遭圍,王凌拼死奮戰打開缺口得以突圍的經過。當然大家都知道,石亭之戰純屬曹休剛愎自用,在已經判斷周魴詐降的情況下剛愎自用,落入陸遜的包圍圈。而曹休突圍最主要的功臣應當是前來救援的賈逵,結果曹休還因為覺得太丟面子給賈逵一頓訓斥,巧的是不久曹休與賈逵二人接連去世。

當然,既然能在文風極簡的《三國志》中留下“力戰決圍”的記載,這代表王凌的表現確實相當英勇,沒有因為遭到包圍而慌亂,是一名優秀的將領。然而這些明確記載的史實背後,已經給王凌後來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三國志·王凌傳》載:仍徙為揚、豫州刺史,鹹得軍民之歡心。始至豫州,旌先賢之後,求未顯之士,各有條教,意義甚美。初,淩與司馬朗、賈逵友善,及臨兗、豫,繼其名跡。

這段話在史書原文裡緊接上一段,表面上只是介紹王凌後來歷任各地廣受好評,其實大有玄機,且由筆者為大家道來。

首先,為大家梳理一下時間線。上面的史料原文並非按照時間先後,稍顯混亂。先看最後一句,王凌與司馬朗、賈逵是好友,三人的相識應放在最前面。在上一期筆者就提到過幷州士人集團的概念,包括王凌、賈逵、郭淮甚至司馬家族都是這個小圈子的成員。畢竟大家都是老鄉,雖不能說黨同伐異,但官場上互相幫襯還是非常有利的。而這些人的結交必然發生在年輕時期,因為後期都分散各地為官,連面都見不到,更不用提交朋友了。明確王凌與司馬朗、賈逵為多年好友這點很重要,咱們接下去說。

其次,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去世較早,在建安二十二年(217)病逝在征討東吳的軍營中,時任兗州刺史。而王凌在黃初元年(220)曹丕稱帝后擔任兗州刺史,成為司馬朗的後繼者。因為王凌與司馬朗的關係,所以工作很容易開展。

王凌後來調任青州刺史,石亭之戰後賈逵去世,滿寵接任豫州刺史。然而旋即曹休去世,滿寵以前將軍督揚州諸軍事,於是王凌繼任豫州刺史。這個時間為太和二年(228)。兩次擔任故去好友的職務,憑藉司馬朗、賈逵留下的良好班底,只要自己不瞎折騰,王凌在兗州及豫州很容易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從王凌的經歷也能看出,幷州系士人此時在魏國內部已經枝繁葉茂,在地方上紮根很深,隱隱成為一股龐大的勢力。

從因叔父王允影響力得以步入仕途,到接替好友司馬朗、賈逵擔任地方長官,王凌多次踩著前人鋪好的路不顯山露水地前進。得益於強大的派系背景,結合自身確實能力不俗,王凌註定要走向更高的舞臺。只不過這次他的對手不是東吳,而是自己的上司滿寵。

與滿寵結怨,被曹爽拉攏,曹魏重臣王凌的崛起之路


王凌重大事件之五——爭權於滿寵

太和四年(230),滿寵由前將軍轉任徵東將軍,正式確立東部前線統帥地位。作為曹休的繼任者,滿寵在揚州與東吳大戰多次,是曹魏中期柱石般的大將。年輕時的滿寵以酷吏形象著稱,所以性格剛正耿直,後來與其他群臣也偶有矛盾,這當中以王凌對滿寵最為不滿。

太和六年(232),東吳將領孫布派人給王凌送請降信。孫布在信中稱因路途遙遠不便親自前來,請求王凌派兵接應。此時已經轉任揚州刺史的王凌便把信謄抄下來報送給滿寵,但滿寵認為此乃東吳詐降,不批准派兵。不僅如此,還直接替王凌寫了封回信給孫布,大意是:“孫將軍你願意棄暗投明,我很欣慰。本打算派兵迎接你,但左思右想,兵派得太多會走路風聲,派得太少則不起作用。我考慮了很久,咱們暫且先聯繫著,等以後有機會再從長計議。”

需要注意,這裡筆者用到的“我”,是王凌而不是滿寵。很快滿寵需要到朝廷述職,臨走時吩咐府中長史,王凌要是非去迎接孫布,千萬別給他兵。

《三國志·滿寵傳》載:寵會被書當入朝,敕留府長史:“若淩欲往迎,勿與兵也。”淩於後索兵不得,乃單遣一督將步騎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擊,督將迸走,死傷過半。

王凌得不到增兵,乾脆就只帶本部人馬七百人前去迎接孫布。果然遭到伏擊,詐降的孫布殺得王凌的部隊死傷過半。在滿寵篇中這件事筆者曾經提到過,當時是從滿寵的角度分析,能夠判斷出對方詐降,並事先做好應對之策。但從王凌的角度,這件事又是一番景象。

《三國志·滿寵傳》載:初,寵與淩共事不平,淩支黨毀寵疲老悖謬,故明帝召之。既至,體氣康強,見而遣還。

剛剛提到王凌要出兵接應孫布,滿寵恰好要進京述職。上面的史料則清楚表明,這根本不是巧合,而是王凌的支黨散佈滿寵老邁昏聵、無法勝任的謠言,這才使曹叡不放心而傳召滿寵。就在滿寵離開揚州的期間,王凌賭氣般地派兵,結果被孫布伏擊灰頭土臉地失敗了。

滿寵與王凌之間的矛盾到底因何而起已不可考,但鬧到這種地步,以至於正史記載得如此直白,可見兩人的矛盾早已公開化。僅就孫布詐降事件而言,投降信是給王凌的,按道理也該由王凌回信。但滿寵竟然替王凌代筆,這對王凌來說無疑感到相當的侮辱。而滿寵臨走時特意叮囑屬下不要給王凌派兵,幾乎是算準了王凌會不聽命令擅自出兵。

滿寵代書羞辱王凌,王凌派人詆譭滿寵。你壞我我壞你的橋段竟然在兩大曹魏元老級人物之間上演,實在令人遺憾。管中窺豹,可見此時的魏國雖然表面強大,內部卻並非鐵板一塊,大臣們的互相爭鬥極大地內耗了國力。


與滿寵結怨,被曹爽拉攏,曹魏重臣王凌的崛起之路

滿寵


這件事後來怎樣了呢?

滿寵進京面見皇帝,曹叡眼見滿寵身強體壯,於是放心地讓滿寵回到揚州。此後終曹叡一朝,滿寵始終坐鎮揚州前線,指揮魏軍與東吳經歷了多場大戰,立下諸多功勳。

至於王凌,先是造領導的謠言,後因詐降計損兵折將,腰桿自然硬不起來。在滿寵麾下,王凌這位揚州刺史被打入冷宮,從史書中隱身了好幾年,這期間包括合肥之戰等重要戰役都毫無登場機會。

但是,耐人尋味的現象出現了。造謠領導、中計折兵這種事之後,王凌仍然穩坐揚州刺史之位,不僅滿寵拿他沒辦法,曹叡竟然也沒處罰他。很難想象如果曹操遇到這種事會怎樣處理,但絕不會無動於衷,畢竟曹操向來以法紀嚴明著稱,只有嚴格執行法紀,國家秩序才會穩定,政治才會清明。曹叡不處罰王凌,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曹叡有所顧忌,不敢對王凌下手。再遞進一步,說明王凌背後的勢力很大,也說明在曹魏內部,大臣們之間盤根錯節的複雜關係已經形成,連皇帝也不敢輕舉妄動。

與滿寵結怨,被曹爽拉攏,曹魏重臣王凌的崛起之路


王凌重大事件之六——曹爽拉攏,拜車騎將軍

正始元年(240),曹叡駕崩,曹芳即位。曹爽與司馬懿共領遺詔為輔政大臣。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國的權力格局迎來新一輪洗牌。

滿寵升任太尉,回到朝廷安度晚年,而王凌則接手徵東將軍,假節督揚州諸軍事。由於此時曹爽佔據朝廷主導權,所以顯然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是曹爽有意拉攏王凌,把揚州軍權掌握在手中。

正始二年(241),東吳大都督全琮進攻壽春,王凌率軍迎戰於芍陂,大破吳軍。

《三國志·顧譚傳》載:譚弟承與張休俱北征壽春,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軍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休、承奮擊之。遂駐魏師。

儘管王凌本傳也有記載,但通過東吳大臣顧譚的傳記,更能體現這場戰鬥勝利貨真價實。從這段文字能深切感受到東吳軍被王凌正面擊敗的狼狽,先在芍陂進攻受阻,然後被王凌乘勝追擊,經過全軍集結抵擋才勉強止住魏軍攻勢。這場東吳全琮指揮的進攻戰,被王凌生生扭轉了攻守雙方地位,可見王凌的軍事能力確實很強。

這場芍陂之戰還引發了東吳的政治地震,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因為這場大勝,王凌進封南鄉侯,封邑一千三百五十戶,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王凌從此成為魏國最高級別將領,一隻腳邁進了魏國的權力中樞。


與滿寵結怨,被曹爽拉攏,曹魏重臣王凌的崛起之路


然而,王凌的迅速提拔是由於曹爽力挺,在曹爽、司馬懿明爭暗鬥的背景下,王凌儘管與司馬懿出身於同一個士人集團,卻站隊在曹爽麾下,這也預示著王凌與司馬懿分道揚鑣,不可能成為同一陣線的人。

不知不覺已經講了這麼多,看來“淮南三叛”第一叛的情況來不及講述了。那麼下期咱們繼續說王凌,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