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世今生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CN) ,又称慢性肾炎,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伴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免疫炎症损伤。该病可由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展而来,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一文读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世今生

一、慢性肾炎的特点

该病由于起病方式、病理类型以及病程的不同而呈现临床表现多样化。在疾病初期,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仅表现为尿检异常,或仅表现为倦怠、纳差、腰膝酸软等。水肿可有可无,时轻时重,多为眼睑和(或)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一般无浆膜腔积液。多数患者伴有中等程度的高血压,少数患者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病理类型为IgA肾病者更为多见),此时可伴有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心脏病、眼底病变等。随着病程持续进展,还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浓缩稀释等功能受损,临床上出现血肌升高、夜尿增多等表现。

在各种因素(如感染、疲劳、肾脏灌注不足等)的作用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出现急性发作,表现为水肿、血压升高、蛋白尿增加、肉眼血尿、管型尿增加,甚至出现肾功能恶化。经积极对症处理后,部分患者可恢复,但亦有部分患者病情迅速进展。在疾病的晚期,主要表现为终末期肾脏病的各种症状。

一文读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世今生

二、慢性肾炎的分型

肾组织活检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部分患者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表现多样,几乎所有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均可出现,我国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除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外,饮食控制、降压、避免肾毒性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一文读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前世今生

三、慢性肾炎的预后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持续进展性疾病,最终将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部分患者这一过程需10年以上的时间。影响其预后因素主要包括肾脏病理类型、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措施和防治各种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慢性肾炎,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