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龍:埋頭苦幹“拔窮根”

劉曉龍:埋頭苦幹“拔窮根”

銅川市第二屆"十佳第一書記"風采

劉曉龍:埋頭苦幹"拔窮根"

本報記者 段海洲

刘晓龙:埋头苦干“拔穷根”

劉曉龍(左)與村民促膝交流

劉曉龍,男,1987年6月生,200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宣部駐耀扶貧幹部,耀州區廟灣鎮柳林村原第一書記。

山巒疊嶂,圍住了柳林村,也困住了柳林人的致富路。2017年12月,初到耀州區廟灣鎮柳林村任職的第一書記劉曉龍嘆息:"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這麼窮的地方,貧困戶家裡住的土房子破爛不堪,家徒四壁也不過這光景。"困難沒有壓倒這位年輕的第一書記,他用心用情用力,真幫真扶真幹,帶領村"兩委"幹部衝在前,充分展示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群眾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脫貧路。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與村民朝夕相處,劉曉龍很快便有了擴大原有香菇種植產業規模的想法,無化肥的香菇契合廟灣水源地、朱䴉棲息地的實際,優良的生態環境也保證了香菇的品質。他積極聯繫落實產業發展資金,以"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形式,半年時間便建成了佔地75畝的標準化出菇棚121座,並配套建設了香菇烘乾車間和香菇儲藏冷庫。他還指導村民左林斌開發山核桃產品,聯繫新建山核桃加工扶貧車間,幫助購置生產設備。楊凌農高會、江蘇東臺農特產品等展銷會上,柳林產品頻頻亮相,斬獲頗豐,但受限於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難以形成更大規模。對此,劉曉龍幫助村上註冊開通了微店"柳林商城",並邀請碧桂園扶貧人員到村考察,雙方一拍即合,由碧桂園負責產品包裝銷售,第一批訂單就有107000元。

讓農村更有人氣。剛到柳林,正值冬天,整個村莊顯得有些冷清,村民在家門口曬著太陽。面對這樣的情況,劉曉龍從自己熟悉的工作入手,確定了文化扶貧的思路。以《柳林村村規民約》為統領,以"八星勵志"、典型教育、村情村史教育及文藝滋養為載體,全方位涵育文明村風民風,以良好的村風民風激發所有村民向上向善的動力和自信。組織文體活動10餘場,舉辦"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脫貧攻堅慰問幫扶、中華傳統文化扶貧文藝演出等活動。開通"䴉美柳林"微信公眾號,宣傳先進事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成功拍攝了微電影《身殘志堅•崔振安》。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和《農民日報》、陝西電視臺《第一新聞》等媒體對柳林村典型進行了報道。

做群眾的知心人。"劉書記,能不能幫我們修一座橋,讓農用車也能開到我們河對岸的田裡。"2018年正月,第一次見到這位第一書記的群眾,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說出了這個多年沒有解決的難題。一年後,在劉曉龍的幫助協調下,一座可以同時容納兩輛農用車通行的大橋已經架好。"劉書記,到我家來喝口水吧。""我今年想發展大棚蔬菜,建大棚還有些資金缺口。"......群眾有什麼困難,都會把劉曉龍叫到家裡嘮一嘮。針對群眾的困難,劉曉龍常常到幫扶單位、到鎮上,聯繫企業,反覆溝通,尋求幫助,群眾的一件件難題得到了解決。

在劉曉龍的幫助協調下,柳林村完成了1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5.8公里的巷道水泥硬化工程。新打居民飲用水井3口,解決了3個村民小組的飲用水安全問題。返京的劉曉龍,帶走的是耀州黨員群眾的不捨,留下的是更富活力與生機的柳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