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樑冰玉的悲劇形象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堪稱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經典佳作,它所描述的愛情故事均以悲劇落幕,令人痛徹心扉,又感動至極。書中的梁冰玉更是在悲劇的漩渦中掙扎。她與姐姐梁君璧共同生長在傳統的穆斯林家庭,所不同的是,梁冰玉從小在父母兄姐的關愛和呵護下長大,沐浴著現代科學文明和民主思想的洗禮,渴望新的人生,以全新的“個性解放”、“人生來平等自由”的思想來構造新的人格。

她身上的現代文化品格更多,也是書中第一位開始覺醒、有了“人”、“女人”的生命意識的女性。冰玉的宣言“我是一個活著的人,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這些相對當時較前衛的觀念,讓她成為反抗封建禮教的先鋒,成為極具獨立性的人物,同時也為她的人生悲劇埋下定時炸彈。

一、梁冰玉無果而終的獨立女性之愛

1. 與奧利弗的異國戀

經歷了初戀情人的背叛和欺騙梁冰玉,帶著刻骨銘心的疼痛,不顧一切反對,勇敢、大膽地追求自己嚮往的自由,毅然跟隨姐夫韓子奇來到英國倫敦,並認識了奧利弗。

奧利弗充滿自信與活力,身上有著西方人獨有的自由與奔放,他向梁冰玉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當梁冰玉慢慢從失敗的初戀中走出,正視了奧利弗的愛時,奧利弗卻抱著未熄滅的愛火死在戰火中。梁冰玉的愛情幻想又一次破滅。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霍達

2.與韓子奇的不倫戀

感情屢次受挫的梁冰玉,與韓子奇在異國他鄉的相互扶持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她渴望著愛別人和被別人所愛,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由自己決定。在這種思想觀念下她向自己的姐夫韓子奇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愛情。他們各自忘卻了自己的姐姐和原配妻子,徜徉在甜蜜的愛情世界裡,並誕下了愛的結晶:韓新月。

然而,從開放的西歐又回到在當時還比較傳統的國內,加之穆斯林特殊的宗教教義要求使得梁冰玉和韓子奇的愛情生活難以為繼。梁冰玉對真愛的追求和爭取不僅受到宗教教義和社會輿論的強力壓制,竟然也沒能得到愛人韓子奇的支持和鼓勵。

在韓子奇心目中,“婚姻就是家庭,就是責任、義務、事業”。這與梁冰玉追求的愛情生活是有著矛盾,她認為,

愛情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不應受到任何阻撓。所以韓子奇選擇迴歸家庭,他們的愛情最終以悲劇告終。最後悽苦的冰玉選擇了離開,獨自一人漂流海外,承受著孤苦伶仃與骨肉分離的愛情苦果。

當三十三年後梁冰玉終於按耐不住對女兒的思念而回來時,迎接她的卻是女兒早逝的消息,人世間最傷痛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何況是她這個對女兒心存愧疚的母親呢!我們不知道這時的梁冰玉是否後悔當初的選擇,但是她那敢愛敢恨的獨立女性性格,卻深深打動著我們。

3.獨立的女性形象

如果說梁冰玉向韓子奇主動尋求愛情、表白愛情,是新時期女性敢愛敢恨的生動表現,那麼,這一敢愛敢恨形象隨著其決然離去又更進一步凸顯出來。充分表現出了,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形象。

梁冰玉的理想愛情一次次幻滅,不但沒能將她徹底擊垮,反而使其在經歷失敗愛情生活中成長成熟。

一個獨立、果敢、富有鮮明個性的現代女性形象躍然紙面。梁冰玉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使讀者不由得不產生欽佩之情,由衷感嘆“這個女子不簡單。”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二、梁冰玉獨立女性之愛的成因

1. 生活的過早獨立,練就了梁冰玉獨立的性格

梁冰玉與姐姐梁君璧共同生長在北京城內傳統的穆斯林家庭,以琢玉為主的小作坊成為全家唯一的生活來源,勤勞、自律、獨立的家庭生活習慣深深影響著她。

身為梁家的小女兒,梁冰玉儘管受到更多寵愛,但是生活的清樸和父母的辛勤勞作,姐姐的成熟懂事,耳濡目染下也使她成長為自理能力很強的女孩。加之父親過早離世,母女三人相依為命,備受同行欺迫的艱難生存環境,練就了她獨立、勇敢的堅強性格。

2. 現代文化的洗禮、新時期女性人格的養成

與姐姐相比,梁冰玉十分幸運,童年時趕上了廢私塾、興學堂,被開明的父親送去讀書,後來又在姐姐姐夫支持下,入燕京大學就讀,接受現代高等教育。作為新時期的知識女性,她個性鮮明,思想開放,人格獨立,注重自我,追求自由平等的新生活

擁有浪漫、獨立、理想化的生活願景。人格的獨立推動她的愛情觀也更為現代、獨立而富有個性,使其對愛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冰玉看來,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要有愛,就一定排除萬難,生死相依,任由愛情自由地、無拘無束地發展。她要像“人”一樣活著,享受愛的權利,滿足作為“人”的情感需要,同時也用實際行動診釋著自己對愛情的理解。在愛情面前,她勇於改變現狀,有思想,有勇氣,儘管幾經波折、幾多猶疑,但在幾場愛戀中最終都表現得堅強勇敢、果斷取捨,面向世人以豪情女子形象。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燕京大學

3. 理想愛情的失敗,迫使獨立性的產生

知識分子的普遍缺陷是太過理想化,這一點在梁冰玉身上體現得比較充分。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年輕的梁冰玉對愛情充滿浪漫幻想和美好期待,根本無法有效解決理想與現實的矛

盾。先後遭遇的以欺騙告終的初戀和並未完全展開的異國戀情,使這個惜懂的少女接連受到打擊。兩次情傷後,她和韓子奇的愛情在戰事紛亂和異域思鄉的大背景下得以爆發。十年的耳鬢廝磨和幼女的天倫繞膝,她渴望和韓子奇的愛情生活能夠長長久久,白頭偕老,擁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然而,飽含理想色彩的愛情和生活在現實社會是無法長久存在的,挑戰世俗的愛情必然遭到挫敗。迫於宗教傳統束縛和世俗輿論壓力,他們的結合被作為萬惡不赦的大罪予以批判,二人被強行拆散,真正意義上的愛情無果而終。

無奈之下,好強堅毅的性格使她果斷捨棄真愛親情,留書幼女,獨身遠行。

4.生活方式的西化,給獨立之愛以滋生土壤

多年的國外生活,開化而獨立,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給了梁冰玉潛移默化的影響。她更加註重人性的自由抒發。她之所以能夠大膽地向韓子奇表白,除了戰亂中人對死亡的恐懼和異域孤獨的原因外,這是一條重要原因。同時,大膽追求冰玉的奧利弗,也在愛情觀上給了梁冰玉以直接影響,使得冰玉敢於拋棄一切,勇敢地向子奇表白。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三、獨立背後之殤

1. 獨立背後的孤獨

梁冰玉這個角色無疑是讓人佩服的,她算是故事裡的女性意識覺醒的第一人,她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怎麼追求,知道當別人踐踏自己人格的時候給予反擊。她也是堅強的,在面對外在的一切壓力時都能堅持自我,迎難而上或坦然放棄。

同時她更是孤獨的,在某種程度上她獲得了精神的自由,但為這自由她也失去了周身的全部,沒有親人,沒有愛人,沒有家人,這或許就是“叛逆者”要付出的代價,無論值與不值,這都是這個人物必然的選擇。

2. 獨立背後的自私

當我們讚揚她的無畏,於惋惜她的孤獨時,回過頭想一想,這樣的一場愛情真的是人們所追求的嗎?難道婚姻只要有愛就能藐視一切道德倫理嗎?梁冰玉一直在強調她和韓子奇是真心相愛的,所以在一起無可厚非,姐姐不能插在兩人中間!但是姐姐的愛算什麼呢?只有他們的愛才高尚,姐姐就是捆綁的束縛嗎?

當愛情遭遇婚姻家庭問題時,如何處理這三者關係,使之相互兼容,渾成一體,梁冰玉的想法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夠成熟的,一味地強調生命賦予她的權利卻少了一份擔當。她的情感表現得過於尖銳,為追求愛情而不顧及周遭的環境和身邊人的處境和感受。透過樑冰玉的獨立背後,我們看到的反而是任性與自私。雖然這些性格缺陷讓人不齒,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缺陷,造就了梁冰玉這個人物角色,使其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充滿獨立性的女性——談梁冰玉的悲劇形象

霍達

四、總結

“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也就沒有崇高!”悲劇的要旨在於人物面對困厄所表現出昂揚進取的積極品質和頑強不屈的抗爭精神,突顯出人類自由意志的崇高與偉大。在這場悲劇中,沒有誰成為最終的勝者——梁冰玉和韓子奇失去愛情,梁冰玉失去女兒,梁君璧失去丈夫的心。

梁冰玉失去的更多,失去愛人,失去女兒,失去姐姐,失去家,成為《穆斯林的葬禮》中最大的悲情人物。不過她為愛的抗爭、情感的犧牲卻又使其成為該部作品中最為堅強獨立的現代女性。她的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尋求自由、追尋民主。

梁冰玉所有夢想幻滅後的悲哀,壓抑得讓人窒息,但這悲哀過後的堅強抉擇卻又令人不得不驚歎而欽佩。獨立之愛的表達,彰顯了現代新女性的獨立意識和抗爭精神。難能可貴的,仍是那份勇氣,那種執著。

參考文獻:

1.《穆斯林的葬禮》

2.《悲劇的美麗——試論霍達小說中的“悲劇精神”》

3.《簡論的悲劇美》

4.《愛情的葬禮——解讀的愛情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