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为什么会灭亡

读《资治通鉴》,开篇就是“三家分晋”的故事。韩赵魏三家灭智伯,瓜分晋国土地这件事,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智伯为什么会灭亡


对于的智伯的灭亡,司马光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他认为,智伯之所以兵败身亡,是因为他的才能胜过了品德。他进一步说:“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他说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失败的乱臣败子,都是因为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

才能和品德,是一个千古不灭的话题,在选人用人方面,在个人修养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

但是,就智伯的灭亡这件事来说,我不同意司马光的意见。智伯的灭亡就是因为他的品德不好吗?进一步来说,得天下者都品德高尚吗,失天下者都品行低下吗?略微思考一下,我们自然想到:恐怕未必。

我们再回头来仔细看看智伯这个人。

智伯,姬姓,智氏,名瑶,时人尊称其为智伯,死后谥号为“襄”,后人也称他为智襄子。在古代,因为“智”通“知”,所以有些古书里也称他为知瑶、知伯。

他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公元前475年,他担任晋国正卿,执掌了晋国的军政大权。

智伯为什么会灭亡


智伯有野心,也有能力,他带领晋军南征北战,先后攻略齐郑,图灭夙繇,建立了很多功勋,也使得智氏成为晋国六卿当中最为强盛的家族。

他的最终目标是吞灭其他几家,智氏家族独代晋宗。首先,他联合韩氏、赵氏、魏氏三家瓜分了原中行氏、范氏的封地。然后,他又向韩赵魏三家提出了土地要求。韩魏两家分别献出了万户封邑,赵氏却拒绝了这一要求。

智伯就带领韩魏两家攻打赵氏,赵氏退守晋阳。智伯三家围攻晋阳长达两年,却不能攻克。最后,智伯派军队掘开汾水堤坝,水灌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几乎变成了汪洋大海,连城墙也快要被水淹没了,“城不浸者三版”。

就在这时候,赵氏却实现了绝地反击,他们派人暗中联络韩氏、魏氏,他们趁其不备,里应外合,杀掉了智伯,灭亡了智氏。

智伯的灭亡看似偶然,其实却有必然的原因。性格决定命运,智伯的灭亡,不是因为品德低劣,也不是因为穷兵黩武,而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和妄自尊大。

智伯为什么会灭亡


早在攻打郑国的时候,智伯和赵氏的赵无恤一同出征,但二人不和。晋国打了胜仗,诸卿在一起喝酒,智伯喝醉了,就把酒罐子砸向赵无恤。赵氏的家臣们群情激愤,要和智伯拼命,被赵无恤拦住。

还有一次,智伯攻打卫国归来,大开庆功宴。在宴会中,他趁着酒兴,欺负韩虎,并把韩氏的家臣段规也羞辱了一番。族人智国感到情形不妙,就来劝诫智伯说:“贤德的人谨慎地处理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招致大患。现在主公你这样羞辱别国的君臣,又不加以提防,灾祸一定会降临的!”智伯却毫不在意,十分傲慢地说了一句:“难将由我,我不发难,谁敢兴之?”意思是说,生死灾祸都出自我手,我不向他们发难就很幸运了,谁还敢给我制造灾祸呢?

围攻晋阳的时候,另一位族人智果曾劝谏他要小心韩氏、魏氏和赵氏勾结,傲慢的智伯根本听不进去。

水灌晋阳城后,智伯和韩氏、魏氏的君主一起看水,智伯得意洋洋地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韩魏二人都变了脸色,因为他们想到,他们两家的都城也是可以被水灌的。智氏家臣郤疵见此情形,对智伯说韩魏两家必反,智伯依然毫不在意,反而在第二天把郤疵说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

智伯的灭亡,其实许多人早已看了出来。

劝谏过他的智果早在智伯被他父亲立为后嗣的时候,就感到了危机,带领着自己的一小部分族人到晋国太史那里注册,改智氏为辅氏,表示脱离智氏,另立宗庙。

智伯向魏氏索取土地时,魏氏的家臣任章也说:“智伯无故索要地盘,我们给了他土地,他一定会更加骄横。他骄横而轻敌,智氏的性命一定长不了。”

所以,智伯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他的才能胜过了品德,而是由于他的骄横和愚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