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

前些天,我几经波折,来到了安徽的一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号有小清华之称的科大。进了大门,我顺着往里走,此刻眼中闪现了华罗庚先生的雕像,且下面有其一句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

这句话是我初次见到,觉得这句话极具意义,于是便“狠狠”地记了下来。慢慢的又和三国时期的军事才子诸葛孔明的一篇文章联系起来,文章名为《诫子书》。

里面有这么两句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阐明了学习、才华以及志向的关系。两者都在论述着一个道理:优秀的人离不开学习!

细细品来,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所学习过得知识,是否像华罗庚那句金句一样,去除我们所能创造的,凡是未知的、困难的,就需要通过学习的途径来解决,没有什么天才,他们只是比我们积累的多;要说聪明呢?得要归根于不断的学习。

逆境中发愤的华罗庚

华罗庚自小家境就很贫困,因家庭条件问题多次转学,多次因交不起学费差点被强行劝退。后来,华罗庚的学业生涯仅到初中毕业为止。

毕业后的华罗庚对数学有独特热爱,他想着:在国际上,很少有中国发表的数学论文以及研究成果,我研究数学,将来能不能为中国在国际数学界上争点光呢?华罗庚抱着为国争光的念头,来努力研究数学。处于数学资源的缺乏,他只有一本几何,一本代数,还有一本很薄微积分,以此开始了他的数学钻研。

华罗庚十八九岁时,在一所学校任职,边教学边兼职学校的会计工作。但后来由于一场疾病的缘故,使他失去了双腿,之后,家里便更加贫困了,使他的生活难上加难。但此时的困难并没有让华罗庚感到气馁,并没有让他止步,更没有抱怨生活的不公,而是更积极地去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业——数学。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

后来,华罗庚又回到了学校里,只做学校会计,不教学了(身体不合格)。一边积极工作,一边又努力钻研数学。直至1931年,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邀请,让他去清华任职。此刻他的努力与勤奋得到了清华大学的认可。华罗庚从初中毕业到大学老师,仅用了6年半的时间,而普通人要想达到这个要求,你算一下得需要多少年!

以此可见华罗庚的能力与勤奋程度有多深!付出的比常人多多少倍!

1940-1942年间,华罗庚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堆垒素数论》(很牛掰的研究成果),此部“著作”的科研成果居世界前列,更是被西方一些国家翻译。从此,在国际数学界,华罗庚小有威名,更是把中国的“面子”给提了上来!

即使在文革期间,华罗庚依旧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克服种种条件的限制,继续深研数学这个“无底洞”。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

之后,华罗庚被被世界各国邀请演讲。他演讲的内容不同于别人,别人一般都是讲自己熟练的、拿手的。而华罗庚呢,却不讲自己所长,讲比人所长,间接的就是讲自己所短。为什么呢?

华罗庚说:中国有句古话:切妄班门弄斧。而我的看法却是反过来的——弄斧必到班门弄。因为,你到鲁班门前耍一耍,如果他说你有存在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如果他向你点点头,说明我们的工作就相当成绩。

从此可见华罗庚的学习方法的高明,亦可见他对学习的一种谦虚、一种敬重的态度。

有一位美国学者听了华罗庚的演讲,便给他写了封信:“您的演讲是真正令人赞叹不已的,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是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只能感到羞愧!”

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坚持自己所追求的,并且能做出出色的成绩,是真正的学者!身处在安逸环境下,是不是更应该努力学习?!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

华罗庚曾写过这四句话:“埋头苦干是第一,白发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的一生似乎在向我们阐明一个道理:只要努力与勤奋,不管外界因素如何变动,你都可以“绕道超车”,并且最终能到达目的地!真是应验了华罗庚的那句话: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亲身经历证明的道理)

因此,我们要保持自己的那颗坚定不移的心,因为只有我们那颗坚定的心,才能让我们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所有改变从一颗心开始,不流于外表,而是深入骨髓。

【作者:易先生,文艺青年一枚,专注成长励志、读书生活领域,偶尔也会写点写作技巧,喜欢读书写作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