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勺子》直擊內心深處的溫柔

光明的背後是黑夜,黑夜的背後不一定是光明。陰天的昏暗依然是黑暗,在濃密的烏雲下,我們依舊只能看見黑色的天空,透不出一點兒光亮。


導演陳建斌以《一個勺子》為名,講述了牧羊人拉條子給大頭哥五萬元為給兒子減刑,事情不成想要討回五萬元的過程中意外拾得勺子,並且為勺子尋親到最後弄丟勺子的故事。其中,導演別具一格,構思獨特,不僅在電影標題標新立異加入地方語言特色,“勺子”既“傻子”,而且運用了金枝子的臺詞直接揭露電影主題“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隱晦的暗指與明示,既緊扣了電影好人難當的主要內容、增加了藝術觀賞性,又表現出導演對人性善良成本的考究、社會的潛規則的探討,以及對老實人的去留的探討這一主題。在帶給觀者豐富的多元化的視聽享受的同時,發人深省。

《一個勺子》直擊內心深處的溫柔

人物是構架這部影片的關鍵所在,豐富的人物形象和飽滿的性格特點,讓讀者更加貼近劇中人的情緒。拉條子作為電影的主人翁之一,象徵著社會最底層的人,面對人性善良的審度,拉條子5次拋棄和5次收留勺子,體現同是底層人的惺惺相惜和人性內心的惻隱之心;三哥、售鋪老闆娘與大頭哥都是社會的踐行者,他們對勺子到來選擇無視,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當做不存在的因素;楊警官和村長作為官家形象出場,對勺子的出現選擇漠視,任其自生自滅。三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引發觀影者發自內心的質問,對人性的審度進行重新判斷,對善良的本質進行考究。

《一個勺子》直擊內心深處的溫柔

電影鏡頭語言簡單明瞭,固定長鏡頭和跟鏡頭貫穿了電影始末,單一的鏡頭變化卻更能表現人與人之間的變化。電影以固定長鏡頭展現了敘述,明亮的舞臺和熱鬧的人群與拉條子漆黑的建築工程形成鮮明的對比,動態的歌舞與靜態的拉條子兩個極端表現,突出拉條子現實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而固定長鏡頭將拉條子的不易反饋給觀影者,通過影片的連續性特點激發觀影者的共鳴。從跟拍拉條子被勺子纏上時的勸說、警告、威脅,捆綁的肢體動作,到救勺子、整理勺子、尋親告示的運動軌跡,表現出拉條子對勺子的情感發生轉變,從被迫到接受的過程,表現出拉條子夫婦內心的善良和牧民的淳樸。

《一個勺子》直擊內心深處的溫柔

電影中穿著紅衣服的小羊羔是電影的重要部分,亦是整部影片的點睛之作。紅色象徵著鮮血,殘酷,被鮮血包裹著的小羊是弱小的,就像被打的勺子,被侮辱的拉條子,在強勢的霸權面前只能默默承受。當拉條子宰殺小羊後,拉條子斬斷了懦弱,衝破無形的枷鎖,敢於面對現實。


拉條子雖然受到了許多欺騙,但是依然有個好的結局——兒子減刑;壞人雖然得到了一些蠅頭小利,但是他們依然活的艱辛,不僅要受著內心的譴責,還要時刻面對外界的輿論壓力,所以,只有善良才能夠讓自己活的舒坦、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