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街頭美食鬥士2》上一期介紹了美食古都——西安的美食,看了看在一個韓國資深吃貨,號稱“韓國最會吃的男人”白鍾元的眼中,什麼是西安的地道美食。石子饃、葫蘆頭、肉丸胡辣湯……白大叔不僅僅找到了真正的地道西安美食,而且找的還都是西安老饕口中的老字號店。可見節目組確實在尋找美食的道路上下了一番功夫。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在最新的一期,白鍾元來到了同樣是我大天朝的一處美食之地——湖北武漢。先來個小提問:武漢美食都有啥?“熱乾麵!”這是不是你脫口而出的答案?有位武漢同學曾向我吐槽說,我們武漢真的不是隻有熱乾麵這一種美食!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那麼就跟著《街頭美食鬥士2》的鏡頭,來看看除了熱乾麵,武漢還有什麼什麼地道的美食!(沒提到的,武漢人記得在評論裡補充哦!)

油燜大蝦

不同於之前幾期處於小早市的節目開頭,這一期的節目迎合了夏季的尾巴,一開始就拍攝了白鍾元大叔在夜市上暢吃小龍蝦,狂飲冰鎮啤酒的一幕。小龍蝦不是哪裡都有嗎?為什麼偏偏選擇了武漢呢?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其實近些年流行的油燜大蝦是起源於湖北潛江的鄂菜,使用的是淡水的鰲蝦(俗稱小龍蝦)製作,而湖北潛江的眾多美譽之一就是“龍蝦之鄉”,湖北人有多愛吃小龍蝦呢?有人開玩笑說,沒有一隻小龍蝦可以活著爬出湖北潛江的這所學校,而這所學校就是著名的“中國·潛江龍蝦學校”。

過早

這個“過早”不是超前、過早的意思,而是“吃早飯”的意思。它是湖北地區一種俗稱,尤以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陽一帶較為突出。看來一個韓國人能瞭解到“過早”的意思,的確是資深吃貨了。更值得誇讚的是,節目組還採用了由日本音樂家馬飼野康二作曲,陳星宇作詞的《過早歌》。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濃濃的武漢方言,一聽就有家鄉的味道,再看歌詞,“來一撈 熱乾麵,芝麻醬 拌著麻油 黑黑髮亮,加一盤 三鮮豆皮,金甲衣 四四方方 微醺酥香,已飽有八分 要不再來點,油餃和麵窩一樣吃一個,什錦豆腐腦 還是糊湯粉選一碗,幹稀搭配 才最好。”管你是不是剛吃過飯,飢餓感頓時湧上心頭。

再看武漢四大名早點,依次是蔡林記的熱乾麵、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三鮮豆皮。白鍾元便找到了兩個,不用再多餘介紹的熱乾麵,和外地人不太熟悉的三鮮豆皮。還有最能體現魚米之鄉美食特色的糊湯米粉。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用新鮮的小喜頭魚熬湯,熬到魚肉跨掉,溶解在湯裡了,就濾掉魚渣配上胡椒和二十多種調料,湯底就完成了。賣的時候只需將米粉粉在滾水中一燙,撒上一把小蔥、榨菜丁和蝦仁。再配上切成小段黃燦燦、酥脆極了的油條,沾著湯汁一起下肚,濃濃的糊汁透出陣陣魚的清淡鮮美。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一勺綠豆米漿均勻地倒在鍋邊,用鍋具將米漿燙勻,形成豆皮。打入雞蛋液,使其均勻覆蓋在豆皮上。等豆皮翻過面來,均勻地撒入精鹽,再將熟糯米在皮上鋪勻,撒入炒好的肉餡及蔥花,把豆皮周圍邊角摺疊整齊,將米及肉餡包攏,邊煎邊切成小塊,迅速翻面。一盤皮薄軟潤爽口,滋味鮮美的三鮮豆皮就出鍋了。

沔陽三蒸

蒸菜,各地對於蒸都有著不同的闡釋,光是蒸就有多種方式。全國第二個“中國蒸菜之鄉”的湖南瀏陽有瀏陽蒸菜,以臘菜為主;全國第三個“中國蒸菜之鄉”的江蘇常熟有“老八樣”。而沔陽則被成為“蒸菜之鄉”。

沔陽三蒸裡的“三”不是確數,而是概數,粉蒸、清蒸、炮蒸、湯蒸、扣蒸、釀蒸、包蒸、封蒸、花樣造型蒸、旱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種。不過,“沔陽三蒸”是指蒸畜禽,蒸水產和蒸蔬菜的總稱。白鍾元大叔就挑選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類,粉蒸排骨,珍珠丸子,粉蒸魚。

韓國人吃在中國之湖北武漢,武漢不是隻有熱乾麵一樣美食

一根根排骨裹著軟綿的米粉,入口柔軟,清香鮮嫩,底部還有番薯塊用來解膩。珍珠丸子表面的糯米晶瑩剔透,內在的肉丁軟糯細膩,肥而不嫩。粉蒸魚先用調料進行醃製入味後,再上籠蒸,蒸出的魚肉肉質細膩,十分鮮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