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品:人設宴,鬼吃飯


清明祭品:人設宴,鬼吃飯

第一集 家鄉的味道

清明,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屬於家庭的節日。到了這一天,數以億計的中國鬼,從外地踏上回家的旅程。他們不擔心買不到票,憑著意念就能橫跨千里。歸心似箭,為的是一頓象徵著團圓的清明祭。

四川人老周,生前最愛吃麻辣兔丁,一定要用上妻子秘製的辣椒油做底料。四川盆地氣候潮溼,多陰雨,住在這裡的人,正需要辣椒的剛猛熱烈。在川菜中,無論是作主料、輔料還是作調味料,辣椒都是寵兒,它給川菜烙上了鮮明的印記。

去世一年後的今天,老週迴到成都家鄉,準備享受子孫後代隆重的祭拜,完成他對家族的迴歸。一頓清明祭,妻子和兒媳拿出全部手藝,既有兇猛地侵略味覺的麻辣,也有潤物細無聲的鹹鮮,讓中斷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親情,重新接通,讓一切回到從前。

剛走到門口,老周的鼻腔口腔便充斥著花椒與辣椒微微刺痛的嗅感,猛漲的食慾衝到喉頭與胸間。召喚他的不僅僅是親情,更有熟悉的味道:麻辣兔丁、藤椒雞、水煮魚、麻婆豆腐、回鍋肉……連下酒必備的椒鹽花生,也沒有落下。

就在老周準備入席大快朵頤的時刻,眼看著祭品就在一步開外,自己卻再也無法靠近半分。老周納悶極了,實在想不明白,以為自己是新鬼,不清楚清明祭的規矩,可惜記者也不懂這套,眼看拍攝即將陷入僵局。

幸好隔壁老王也回了家,他早死幾年,或許有個條理。老周連忙問他。

老王面對鏡頭,微微一笑,說:“祖宗之鬼,不享異姓人祭祀。”

趁老周還沒聽明白,老王大喇喇坐進周家的祭席,一邊啃著麻辣兔丁,一邊對著小周頷首微笑。

祭品,像忠實的信使傳遞著家和親情的訊息。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與鬼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千門萬戶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而不幸的家庭也各有各的不幸。

第二集 善良的饋贈

主食通常提供了鬼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從一個饅頭,到變化萬千的米麵飯食,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餚,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祭桌上的重要主角。

老黃的全名打上馬賽克,反正認識他的人都叫他老黃。從每年農曆十一月初開始,老黃每隔三天,會拉著自己家裡做的七百個饃饃,騎一個半小時的三輪車,到縣城裡去賣。

老黃賣的黃饃饃,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饅頭,是陝北人冬天最愛吃的一種主食。糜子,又叫黍,8000多年前,中國黃河流域就開始栽培種植。

老黃家賣饃饃雖然沒有8000年,但也經營了祖孫三輩。從爺爺那一代傳下來的,除了制饃手藝,還有跟餓鬼打交道的規矩。

解放前那會兒,年頭不好,老黃的爺爺轉了營生,開始賣饃饃。每天凌晨,醒面時間已經足夠,和麵蒸饃,等到揭開蒸籠,天剛麻麻亮。

怪的是,總有幾個碗大的饃饃,一下子縮得只有核桃大小,吃起來就像放了很久的麵筋,饃的綿軟滋味盡消。

老黃的爺爺以為是發麵不好,遇了冷氣就縮,可明明是一起發麵和麵,每一次總有幾個見風縮,其他的都飽滿結實。

有個路過的道士,得了老黃的爺爺一塊饃的恩情,知道這情況,道破了原委:“這見風縮的饅頭,是被餓鬼搶了去。要治他們,我給你個法子,只要在蒸之前,用硃筆在每個饃饃上點一下,餓鬼就搶不走了。”

老黃的爺爺想了一宿,給自家婆娘定下規矩:“黃家的饃饃,凡十個裡,九個點上硃筆,剩一個不要點。子子孫孫只要賣饃,都要遵守這一條。”

傳到老黃這一代,這個規矩也從沒破過。記者問老黃怎麼看這條祖訓,老黃憨厚地笑了,說:“這有啥,十個留九個,咱也虧不窮。”

說著,老黃迎著第一縷晨曦,蹬著三輪,載著六百三十個點了硃筆的饃饃,和七十個沒點硃筆的饃饃,載著黃家善良的饋贈,在鬼影幢幢的伸手與縮手中,向縣城駛去。

第三集 時間的精華

在祭品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祭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祭品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時間的精華。

用稻米釀出的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黃酒之鄉紹興,自古就是繁榮富庶之地。

立冬的清晨,紹興的天空開始下起小雨。這對釀酒師傅老丁來說,是個好徵兆。酵母菌喜歡江南冬季這種綿長而又不劇烈的冷。

這一天,也是老丁父親的忌日。老丁拿出親手釀製的花雕,準備“酹酒”,也就是一種請祖先喝酒的祭奠形式。

老丁像電視劇裡那樣,立於臺階之上,面朝庭院,神情莊嚴肅穆地端起一碗酒,然後瀟灑地把酒一點一點潑在地上。

只見一個頭發花白、步履蹣跚的老頭,半蹲在地,仰著頭,張著嘴,隨著老丁倒酒的姿勢,極為艱難地移動步伐接酒喝。

這不能怪老丁,凡人都看不見這些。

突然,老頭一個踉蹌,跌到在地,老丁的手當然沒停,滿滿一碗,毫不留情地淋得老頭滿身滿臉,真是見者心酸、聞者落淚。

老頭跳起來,擦了把臉上的殘酒,指著老丁大吼大叫:“ 那摩個哦逼。眼烏珠爆瞎哉。奈爹老酒都扭類缺哉。個小娘養個捏逼石!”(注:應為紹興方言,內容無法過審,後期請做消音處理。)

老丁酹完酒,對著鏡頭動情地說:“我父親生前最愛喝酒,今天,我就想讓他嚐嚐兒子的手藝,讓他明白,兒子真的很想念他……”話沒說完,老丁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這,就是酒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親情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頭,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無論天南海北,只要屬於家庭的重要時刻,中國人的祭桌上就一定會有酒。時間的精華,彰顯著血緣親情的凝聚,只是下次祭奠時,別再潑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