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的由来”,“一品盈”带你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五常大米的由来关于一粒米的前世今生。请跟随“一品盈”走入历史看看五常大米都经历什么变迁。


“五常大米的由来”,“一品盈”带你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早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来自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种植技术已在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地区落地生根,成为水稻从我国东部沿海向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和东北腹地传播的重要一环。渤海国“卢城之稻”的种植则无疑是东北亚稻作农业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图们江、牡丹江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其创造了良好的自然基础。“卢城之稻”伴随着辽金王朝的统治,进一步向西传播,越过张广才岭,沿海浪河、蚂蜒河流域上游到达今五常所在的“金源内地”。东北南部的稻种则溯辽河而上,穿越龙岗山区或沿哈达岭、老爷岭西麓的交通廊道进入松嫩大平原,通过松花江、拉林河流域然后到达五常。 五常成为来自牡丹江、延边地区和东北南部辽东地区的两条稻种传播路线的交汇点,辽金时期开创了发达的稻作农业,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今五常大米的前身。


“五常大米的由来”,“一品盈”带你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而到了近代清乾隆十年(1745年),清政府指派1000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名,称此地为五常,后又派旗官协领五常,设衙建堡,1909年设五常府,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


“五常大米的由来”,“一品盈”带你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到了现代,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不断提高。

此间必须提一位人物,田永太先生。田永太先生自1969年开始培育水稻,1972年培育出517,1993年培育出优良品种938(五优稻1号),2000年秋精选出稻花香2号,一举成名。1999年,稻花香2号问世,官方名称“五优稻4号”,之所以叫稻花香是因为这种米太香了,连叶子和稻花都是香的。这是五常大米一个突破性的关键节点。


“五常大米的由来”,“一品盈”带你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回顾五常大米历程自1996年起累获殊荣,直到2019年11月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已达500亿元以上。未来在勤劳的中国人在用智慧的耕耘下五常大米必定会成为大米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