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互聯網+農業”2.0時代

在互聯網思維下,體量龐大的工商資本開始大舉跨界進軍農業。


五常大米“互聯網+農業”2.0時代


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上市公司如蘇寧、恆大、聯想等,投資機構如順為基金、天圖資本、春曉資本等,各路資本巨頭積極佈局,“攜資本以搶市場”,這個市場的潛力被看好。

互聯網農業的1.0時代,是在網上選購化肥、種子或售賣農產品,其時電商企業的著力點是在農戶和消費者之間架起橋樑,為優質的農產品找到銷售渠道。而在互聯網農業2.0時代,如何建立溯源體系,實現農業分享經濟,則成了“互聯網+農業”茁壯發展的新引擎。


五常大米“互聯網+農業”2.0時代


溯源體系的建立互聯網農業的立根之本,是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是對互聯網農業的示範,是對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的信心架構。一個可以追溯到“播種”,“培育”,“倉儲”,“運輸”的產品,才能讓大眾從根本上產生信任。如今五常大米的溯源運營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據瞭解,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根據五常農業實際需要,以大數據採集控制和專家雲兩大平臺為支撐,開發建設了水稻溯源、農業社會化、農產品電子商務、政務資源四大服務體系。

水稻溯源服務體系主要是服務水稻生產,通過確地塊、確種子、確投入品、質量檢測、發放防偽碼,實現對五常大米的全程質量追溯。結合運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確權成果,將五常210萬畝水田信息全部錄入系統,定位到農戶、地塊和邊界,對全市種子繁育企業進行確品種、確地塊、確農戶、確產量,最終確定種子的總產量、種植面積和水稻總產。在生產銷售環節,對種子、包裝物和大米產品應用一物一碼,實行投入品上傳,同時加大對大米產品的檢測力度,實現從種子到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全程保質、保真、可追溯,提高五常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五常大米“互聯網+農業”2.0時代

面對市場上假貨橫行的尷尬局面,“溯源體系”提供了購買正宗五常大米的完美解決方案,發佈了首款“大米防偽碼”。據悉,為方便消費者買到正宗五常米,所有經認證的五常大米都會帶有這個防偽碼,並統一在天貓平臺銷售。只要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知道這盒大米來自五常哪個水稻田、農民購買的種子品種和數量、購買農藥化肥的情況、成品大米的質量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基因性狀比對結果是否在真五常大米範圍內,更好地維護五常大米的聲譽。


五常大米“互聯網+農業”2.0時代

五常市現有大米加工企業297家,年加工能力500萬噸。在全國有品牌店300多個,專賣店1000多個,進商超5000多家。大谷米業以敏銳的市場觸覺在天貓平臺合作建設了“一品盈”五常大米旗艦店,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格局,在“互聯網+農業”深刻影響傳統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同時,眾多巨頭、資本、上市公司等紛紛加大在該領域的佈局,農資電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業信息化將是“互聯網+農業”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互聯網正全面改造中國傳統農業產業鏈,農業互聯網新時代正迎風而來。


五常大米“互聯網+農業”2.0時代


在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吃飽穿暖,他們購買農產品也不再侷限於健康、優質、安全這些基本要求。品牌文化、特色等功能之外的元素也成為他們購買時需要考量的一方面。接受品牌消費,這得益於互聯網多年來的努力,各大電商平臺讓人們便捷地購買全球各地的商品,加上社交網絡與新媒體時代的共同作用,用戶更傾向於通過各種方式分享他們所購買的商品,新的消費文化逐漸形成。這都為五常大米進入“互聯網+農業”2.0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