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凶宅”不吉,随着时间流逝,会不会降低“凶”的程度?

买二手房或者租房的人都知道,很多人不愿意买和租“凶宅”。所谓的“凶宅”就是曾经有人在里面横死的房子,所谓横死就是相对正常死亡、寿终正寝而言的。

提到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因为凶宅起纠纷的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曾经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买过房后,发现是凶宅,于是就退房,但是遭到了拒绝,然后产生了纠纷,卖房的人理直气壮地说:“明朝末年紫禁城里死了很多人,为何不是凶宅?大清照样入住,因为时间过了很久了。我这房子发生事故已经超过10年了,所以不算凶宅……”

一般认为“凶宅”不吉,随着时间流逝,会不会降低“凶”的程度?

其实在我国传统里,的确是认为凶宅不吉利(这当然不科学),也没人愿意买凶宅。这个人的话倒是惹起了我的思考,我们传统文化里对凶宅的认定一般是有人在里面横死,而没有说事故过后多久算凶宅。此人说的话不无道理,可能过了一定期限后凶宅的概念就淡化了,也就谈不上凶宅了。

在明清两代,紫禁城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李自成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按道理坤宁宫可是凶宅了,可是清朝后宫孝庄等没过几个月就入住里面了,根本没有说什么凶宅不凶宅。

一般认为“凶宅”不吉,随着时间流逝,会不会降低“凶”的程度?

清朝皇家对“死”的忌讳可谓是无处不在,这里有个小故事: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六,李煦(康熙的亲信,江宁织造曹寅是其妹夫,曹寅是曹雪芹的爷爷)在请安折子之中,又附奏江南提督张云翼病故的讯息。李煦这个奏折犯了基本的忌讳,康熙看后很不高兴, 于是朱批:“请安折子,不该与此事一起混写,甚属不敬。尔之识几个臭字,不知哪去了?”(这是康熙的原话)

一般认为“凶宅”不吉,随着时间流逝,会不会降低“凶”的程度?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清朝其实对“死”的信息、东西、暗示等等都非常忌讳。但当时满清为何不认为李自成把紫禁城杀的血流成河的地方是凶宅?这大概是顾不得那么多了,毕竟江山才是重要的,而且可能他们也请和尚等已经做了法事了,已经破除其“凶”了。(清朝时候,有什么三长两短就请和尚做法事,这在清宫电视剧里没见过,可能是剧情不需要)

一般认为“凶宅”不吉,随着时间流逝,会不会降低“凶”的程度?

其实无论如何,时间是冲淡一切的良药,包括传统概念里人们认为的“凶宅”。我自从听说那个买房纠纷故事后,特意向对老传统非常了解的老人们打听过凶宅是不是时间久了就不算凶宅了,老人们说的确是这样,过了若干年后就不算凶宅了。因此就算像紫禁城这样的地方无论明末死多少人,过几年就不算凶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