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流行引發的裁員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面臨“停水”的風險”

五分之二的美國人依靠自來水公司,該公司尚未暫停不付款的關閉政策


在大流行引發的裁員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面臨“停水”的風險”

一個標誌,提醒人們在羅得島州里士滿一個休息區的浴室洗。攝影:Oliver Doyle /路透社

如果數月的美國人在未來幾個月內拖欠賬單,就會冒著自來水流失的風險,因為冠狀病毒大流行引發的大規模裁員迫使家庭無法在支付家庭開支方面做出取捨。

儘管公共衛生警告稱,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是經常洗手)對於防止高度傳染性病毒的傳播至關重要,但該國約有五分之二的人口依賴水務公司,該水務公司並未暫停不付款的關閉政策。食物和水觀察(FWW)和《衛報》分析的數據。

根據《紐約時報》整理的數據,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該病毒呈指數級傳播,截至週日在美國已確診336,912例,其中包括9,615例死亡。即使完全採取了緩解措施,例如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社交距離,估計也會有100,000至200,000美國人死於Covid-19併發症。

美國國會女議員布倫達·勞倫斯(Brenda Lawrence)說:“這是緊急情況,當務之急是制止擴散,因此這是毫無道理的,每個人都必須有水……這不應是黨派問題。”

除了造成公共衛生損失外,大流行的經濟影響已經給家庭造成了破壞,3月下半月有近10百萬人申請失業救濟,糧食銀行對緊急援助的需求空前增加。根據Bankrate的2019年金融安全指數,有十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沒有緊急儲蓄或不足以支付三個月的生活費用。

儘管出現了不斷髮展的經濟和健康危機,但迄今為止,只有不到60%的人口受到水切斷的保護。這些公用事業中,只有11%明確承諾要重新連接目前沒有自來水的家庭,因為未付賬單。


在大流行引發的裁員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面臨“停水”的風險”

“隨著失業率達到歷史新高,數百萬美國人將不得不在支付食物,房租和賬單之間進行選擇……水不是人們必須權衡的東西,” FWW的水務主管瑪麗·格蘭特(Mary Grant)說。

沒有國家數據庫跟蹤關閉情況或沒有自來水的美國家庭數量。但是在2016年,每20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被公共水務部門斷開連接,估計有1500萬美國人沒有自來水。

“最容易受到Covid-19侵害的社區最容易遭受水切斷的影響”

最高的停工率集中在南部和農村州,包括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佛羅里達州和俄克拉荷馬州。根據《衛報》的分析,一些受災最嚴重的城鎮包括新奧爾良,底特律,密爾沃基,梅克倫堡,艾達和迪卡爾布現在是Covid-19的熱點。

在該國人均冠狀病毒感染率第四高的新奧爾良,到目前為止,只有300戶家庭重新連接,該市不知道還有多少自來水。

格蘭特說:“這是一整套相關因素,包括制度種族主義,環境不公正和貧困,這意味著最容易受到Covid-19侵害的社區與最容易遭受水切斷的社區相同。”

到目前為止,暫停執行的禁令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緬因州,馬里蘭州,密歇根州,蒙大拿州,新罕布什爾州,新澤西州,北卡羅來納州,俄亥俄州的州長簽發的12個州級命令,這些命令適用於私人和公共供水公司和威斯康星州。

週一,一個社區團體聯盟開始呼籲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Andrew Cuomo)暫停價格上漲,罰款和關閉,直到緊急狀態結束後180天。

目前,有850萬美國紐約人如果不能跟上賬單,仍然面臨著斷開連接的威脅,而沒有自來水的家庭數量是未知的。自大流行之前,紐約市就一直禁止關閉水龍頭,但例如在布法羅,從2015年到2019年3月,水龍頭就被關閉了17,000次。布法羅已經暫停了水龍頭,但並沒有重新連接那些沒有自來水的人。

“獲得水是窮人的問題”

同時,有跡象表明在華盛頓有解決該問題的政治意願。


在大流行引發的裁員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面臨“停水”的風險”


眾議院的第三套救援方案包括15億美元,用於在危機期間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水費單,該條件還要求地方和公用事業部門暫停關閉公用事業部門,才能獲得經濟援助。

但是這些條款沒有被參議院在3月26日批准的最終法案中排除。

取而代之的是,國會民主黨人希望在第四輪救援計劃中提供120億美元的水補貼,其中公用事業的補貼以暫停執行為條件。清潔水機構的全國協會預計,大流行將耗資$ 12.5b n的收入損失,由於未付帳單,債務減免和恢復服務。

上週,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表示,計劃在隨後出臺的基礎設施法案中提議為水項目提議850億美元,以刺激經濟復甦。

根據預測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預測,到五月,將有近2800萬人失業。這是2007年至2009年經濟衰退及其後果期間裁員的兩倍多。

國會女議員勞倫斯​​說:“在這個國家,水的使用並不是一個優先事項,因為這是一個窮人的問題……現在,這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問題,我們必須改變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