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其实都是“成绩”在作怪

导语:这是我们全班同学都不愿提起的悲剧,林(化名)是一名长得特别帅气的大男孩,有点酷似TFBOYS的队长王俊凯,当年他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这是一个妥妥的别人的家的孩子。然而高一上学期那个寒假,他服毒自杀!抢救无效,父母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

对,因为早恋,早恋的女孩儿是他们班上的,叫柳(化名)成绩也很好。其实两个学霸的交往,真的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但是父母极力反对,男孩的母亲甚至做了很多极端的事情,在男孩儿面前,把柳一顿臭骂。寒假期间,担心儿子出去见柳,甚至把儿子反锁在家。儿子本来是想服药吓唬母亲示威,不曾想,结局自己去没法儿控制了,一个花季少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个本来很美好,未来有着无限可能的家庭,就这样,画上了悲惨的句号。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早恋当成教育中的一颗毒瘤,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在中学,打架,上网,早恋,一直是学习的三条“红色高压线”,谁碰谁完蛋。

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其实都是“成绩”在作怪

文明交往距离

在你的心目中,究竟什么是早恋?

广义上: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同性或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并且世界范围内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早恋一般指未进入大学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狭义上:只要孩子没上大学前,并且还在念书,不管是初中或者高中,都算早恋。

我们判断早恋的依据是以这个孩子是否还在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年龄作为前提。

我们从来不会反对那些提早辍学,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务农的未成年谈恋爱。这一切都是因为成绩,进入大学前,一切耽误学业的恋爱都是不被允许的。

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其实都是“成绩”在作怪

学生情侣

早恋真的影响学习吗?

当老师十几年,对待早恋这个问题,我一直持尊重态度,从来没有因为哪儿个孩子早恋,就觉得这个孩子思想有问题。相反,我在和孩子们沟通时,都会开玩笑地对他们说,“你行啊,长本事了,早恋说明你还是有优秀,闪光的地方”而不是劈头盖脸,去压制孩子。作为家长和老师,你越压制,孩子越叛逆,越好奇,只有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她把你当朋友了,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她才会对你无话不谈,你才能把你的担心和顾虑,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告诉孩子。

下面是一组「2018年大学生是否早恋问卷调查」,样板数据2000份,有效数据1563份。

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其实都是“成绩”在作怪

早恋问卷

优等生占比:35%,普通本科生占比:25%,专科生占比:40%

这说明早恋并不一定会影响学习,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在高中谈恋爱,因为没有影响到成绩,家长和老师根本就发现不了。而一些成绩一般或者稍差的学生早恋,一发生成绩下滑,那必然成为家长和老师重点关注对象。

一个恋爱中的学生,成绩要是下滑,老师和家长自然而然会认为是恋爱导致,所以早恋的危害被我们无形中放大。但是经常也会出现一些因为恋爱成绩突飞猛进的,但是我们通常不会说:这个学生是因为恋爱成绩进步了。

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其实都是“成绩”在作怪

早恋的学霸情侣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早恋?

去年,我带的高三毕业班时,班里两个很优秀孩子茜(化名)和龙(化名)相恋了,双方父母都很激动,面对紧张的高考,早恋简直就应该杀无赦,我和双方父母建议,不要强制打压,和孩子好好沟通,信任孩子即不会成绩下滑,也不会做越轨的行为。双方父母强压怒火,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及时做了改变,不再是”你去哪儿?你这样不对?你怎么能早恋”而是:“像你这个年龄对男生有好感太正常了,我女孩儿有这么多男生喜欢,也是说明你很优秀当年老妈也喜欢过班里男孩……”这样,孩子反而愿意把这些小秘密和家长分享,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出谋划策”。

早恋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其实都是“成绩”在作怪

慢慢的,家长逐渐找到了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暖和了,有时候孩子们会主动找他们倾诉困惑和烦,。家长总会在理解和认可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意见。“封建保守的”的家长,变成了“开明时尚的朋友”。

最后,如大家所料,两个孩子互相激励,高考时,女孩儿考到了北大,男孩考上了上海交大。是个完美的结局。

给家长5点建议:

把手机和电脑还给孩子,不再限制孩子跟异性来往。

放松对孩子的约束,给孩子更多生活选择的自由。

以朋友的方式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而不是以家长的身份跟孩子讲空洞的大道理。

允许孩子把异性朋友带回家里,主动结交并认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的朋友打成一片。

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总结:

我庆幸,我是一个懂得教育的老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不仅教知识,还要育人,引导孩子人生路。

对的,早恋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家长在孩子的早恋过程中,用错了方法,对待早恋,即不要放纵不管,更不要一味指责。和孩子好好沟通,做个开明的家长和老师,取得孩子的信任,她才能听得进去你的建议。教育路漫长,和大家一起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