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 武漢,一名16歲的中學生寫給患者的公開信

在武漢,一名16歲的中學生在寫給患者的公開信中,表達了對患者的鼓勵和對醫生家人的牽掛,以及戰勝疫情的信心。

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

陳琪方的媽媽劉凡是武漢兒童醫院的醫生。

已經有19年黨齡的劉凡在兒童呼吸及免疫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她主動承擔起一線臨床救治工作。

劉凡醫生所在的風溼免疫科改形成了疑似患兒的隔離病房。她負責的這一層收治了19個患兒,最大的12歲,最小的不到兩個月。5名醫生和15名護士在這裡24小時日夜守護。她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是母親,卻顧不上自己的孩子。

她還寫道“眾志成城,你的背後有多少人堅持,你的身後有多少人為你加油鼓勁!”

在沒看到陳琪方時,我一向來在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可以寫出這麼溫柔又充滿力量的文字,當看到她時,想不到她只是一個只有16歲的高中女孩。

她溫柔恬靜、卻又樂觀堅強,略顯稚嫩的臉上又多了些許剛毅與自信!

難怪許多網友,看了她寫給患者的公開信之後,都稱讚她:“文筆顏值都在線,別人家的孩子……”。

方方之所以寫這封公開信,是因為她的家深處武漢“重災區”,關於疫情也有著切身的體會,除此之外,她還是一名醫務人員家屬,因為,她的外公與媽媽都參與了這次疫情防控,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劉凡女兒陳琪方:我媽媽其實是個抵抗力特別低的人,她給兒童看病時,自己都能感著冒回來。

琪方的外公劉敦禮本年73歲,是長江醫院退休後返聘的老專家,一位工作了52年的內科醫生。疫情當前,許多年輕醫生被抽調到發熱門診,劉敦禮選擇堅守在醫院的全科門診,他說這是一名老黨員的擔當。

武漢市兒童醫院醫生劉凡:我覺得最多的是受到父親的感染,他對我的鼓舞讓我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動力。

外公和媽媽的堅強與勇敢給了琪方信心,她也希望自己寫給家人的文字同樣可以帶給更多人溫暖。

劉凡女兒陳琪方:在我的世界裡面,我的媽媽和我的外公是很行的。我把他們借給患者,他們能頂起我這個家,那同樣就可以頂起你們患者的這片天。我發了這篇文章之後,許多人說加油、加油,那一瞬間覺得,這個年挺暖和的。

武漢市第二十九中學學生陳琪方:音樂,我覺得它是最直觀的感受,從聽覺上面就直觀地去激勵你。我覺得它比文字更有力量一些,所以我也想把這些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醫護人員、患者、志願者、老百姓們,全部的人共同地期待著光明的出現。

目前,琪方媽媽劉凡工作的武漢兒童醫院已經恢復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在隔離病房堅守的一個多月,劉凡更加珍視“醫者仁心”這四個字。

武漢兒童醫院醫生劉凡:寧願世間無疾苦,何妨架上藥生塵。通過這個事情對我們自己的崗位有更深的感情,它是我們生命意義的一個承載。要感謝這個崗位,因為它給了我機會去真正地可以幫助別人。我可以看到他們的康復,我才覺得生命有意義。

劉凡女兒陳琪方:加油,我的超人媽媽。

要記得向陽而生,逆風飛翔,乘風破浪,歸來如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