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陰陽大要調神論第二


《中藏经》陰陽大要調神論第二


天者陽之宗,地者陰之屬。陽者生之本, 陰者死之基。天地之間, 陰陽輔佐者人也。得其陽者生得其陰者死。陽中之陽為高真, 陰中之陰為幽鬼。故鐘於陽者長, 鐘於陰者短。


多熱者陽之主,多寒者陰之根。陽務其上, 陰務其下;陽行也速, 陰行也緩;陽之體輕, 陰之體重。陰陽平,則天地和而人氣寧;陰陽逆,則天地否而人氣厥。故天地得其陽則炎熾,得其陰則寒凜。


陽始於子前,末於午後;陰始於午後,末於子前。陰陽盛衰,各在其時, 更始更末,無有休息,人能從之亦智也。《金匱》曰:秋首養陽,春首養陰。陽勿外閉,陰勿外侵。火出於木,水生於金。水火通濟,上下相尋。人能循此,永不湮沉, 此之謂也。


嗚呼!凡愚豈知是理?舉止失宜, 自致其罹。外以風寒署濕,內以饑飽勞役為敗。欺殘正體,消亡正神。縛絆其身,死生告陳。


殊不知脈有五死,氣有五生。陰家脈重,陽家脈輕。陽病陰脈則不永,陰病陽脈則不成。陽侯多語,陰症無聲。多語者亦濟,無聲者難榮。陽病則旦靜,陰病則夜寧。陰陽運動,得時而行。陽虛則暮亂,陰虛則朝爭。朝暮交錯,其氣厥橫。


死生致理,陰陽中明。陰氣下而不上曰斷絡,陽氣上而不下曰絕經。陰中之邪曰濁,陽中之邪曰清。火來坎戶,水到離局。陰陽相應,方乃和平。陰不足則濟之以水母,陽不足則濟之以火精。陰陽濟等,各有攀淩。上通三寸,曰陽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陰之鬼程。陰常宜損,陽常宜盈。居之中者,陰陽均停。是以陽中之陽,天仙賜號;陰中之陰, 下鬼持名。順陰者多消滅,順陽者多長生。逢斯妙趣,無所不靈。

【简文】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 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 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 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 钟于阴者短。

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 阴务其下;阳行也速, 阴行也缓;阳之体轻, 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 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亦智也。《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 此之谓也。

呜呼!凡愚岂知是理?举止失宜, 自致其罹。外以风寒署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死生告陈。

殊不知脉有五死,气有五生。阴家脉重,阳家脉轻。阳病阴脉则不永,阴病阳脉则不成。阳侯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亦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阴阳运动,得时而行。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朝暮交错,其气厥横。

死生致理,阴阳中明。阴气下而不上曰断络,阳气上而不下曰绝经。阴中之邪曰浊,阳中之邪曰清。火来坎户,水到离局。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阳不足则济之以火精。阴阳济等,各有攀凌。上通三寸,曰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曰阴之鬼程。阴常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均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 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