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吃飯也要“公私分明”,公筷公勺漸入武漢尋常百姓家

“都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咱們家就試一試,看能不能把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堅持下來。”4月6日一大早,市民張女士一家的餐桌上有了一點小變化,每人面前的筷子由一雙變成了兩雙,張女士強調這是家裡吃飯的“新規矩”。張女士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第一天還是有些不習慣,夾菜時偶爾會“用錯筷子”,但丈夫和孩子對這項規定很支持,大家會相互提醒。

堅持分餐十餘年,一家人也要分清楚


在家吃飯也要“公私分明”,公筷公勺漸入武漢尋常百姓家


範阿姨曬自家晚餐,不僅分餐還備好了兩雙筷子

兩份小米粥、兩份清炒胡蘿蔔絲、兩份雞蛋炒秋葵,再搭配一份水果和雜糧小饅頭,這是範阿姨和丈夫4月5日的晚餐。“我們平時兩個人在家吃飯,都是分餐吃,每份菜都是盛雙份。”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範阿姨發來的晚餐照片上看到,筷架上整齊擺放著四雙筷子,二人不僅分餐,雙筷雙勺也是餐桌上的標配。

“有些人會覺得在家吃飯用公筷,是嫌棄是生分是矯情,其實不是,一家人也要分清楚。”範阿姨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即使兒子兒媳回家吃飯,她也會準備好公筷公勺,“2003年非典之後,鍾南山院士就曾倡導家庭中也要用公筷,我們家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實行分餐制的。”範阿姨說,在家吃飯用公筷公勺並不麻煩,如果家裡人多,可以購買不同顏色不同材質的筷子,方便區分,“既然‘病從口入’,我們更要守住‘舌尖上的健康’。”範阿姨說。

和範阿姨家一樣,葉女士一家也堅持公筷公勺,“和我先生剛結婚那段時間,每次去他們家吃飯都不習慣。”葉女士介紹,婆婆一家一直有用公筷公勺的習慣。葉女士說,“堅持一個月試試,保證不會再說麻煩了。”她還表示,自從用起公筷,她也成為了公筷公勺倡導者,“和朋友在外面吃飯,我也會建議大家用公筷公勺。”

公筷使用60多天,家裡的小學生也堅持得很好


在家吃飯也要“公私分明”,公筷公勺漸入武漢尋常百姓家


彭女士家的餐桌上,長筷子是夾菜的公筷,短筷子屬於進餐的私筷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市民的健康意識有所提高,大家普遍掌握了開窗通風、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一些必要知識,同時,部分家庭也在疫情防控期間逐漸開始使用公筷。


大年初三,家住漢陽的彭女士提前結束假期,參與到了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家裡就我一人出門,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我主動提出以後在家吃飯要用公筷公勺。”讓彭女士意外的是,就連讀小學的孩子也為媽媽的建議點贊,“我會堅持下去的。”第一天嘗試使用公筷後,小朋友表示兩雙筷子吃飯很有意思。

在她曬的照片裡,每個人面前擺放2雙材質、顏色不同的筷子,短的是私筷長的是公筷,用公筷把菜夾到自己的碗裡,再用私筷用餐。如今,用公筷的習慣在彭女士家已經堅持了60多天,“大家已經習慣了。”彭女士建議,在家庭中推廣公筷,首先要讓家庭成員們在意見上達成統一,只有大家在思想上認同,行動上才能一致。

武漢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李俊林在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時呼籲,家庭成員共同用餐最大的弊端在於傳播病原微生物,在用筷子或勺子取食的過程中,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筷勺,許多病原微生物藉由筷勺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了共餐者罹患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他建議,即使家人健康狀況良好,也非常有必要改掉共餐的老習慣,養成分餐或公筷習慣。

(長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