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快到了,明天該進行年終大掃除啦


1月18日是農曆臘月二十四,我國民間有“二十四,掃房子”的民諺,因此農曆臘月二十四也叫做“掃塵日”。

“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快到了,明天該進行年終大掃除啦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掃塵是漢族傳統年俗之一。起源於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

“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快到了,明天該進行年終大掃除啦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照民間說法,“塵”與“陳”諧音,所以“掃塵”也叫“掃陳”。年節掃塵有“除舊佈新”的含義,掃塵蘊含了人們“推陳出新”、“辭舊迎新”、“破舊立新”的願望和期盼,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

宋吳自牧《夢粱錄.除夜》:“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 掃塵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

“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快到了,明天該進行年終大掃除啦


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等等”。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亦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舊時至農曆二十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祀灶前後至除夕,例有一次衛生大掃除,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樑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於此日以掃帚清除乾淨;箱櫃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

據清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蘇州》記載:“二十七日掃屋塵,曰除殘。”

“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快到了,明天該進行年終大掃除啦


清顧祿《清嘉錄.十二月.打埃塵》:“臘將殘,擇憲書(指曆本)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

清蔡雲《吳歈》詩:“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又引《歲時瑣事》:“十二月二十四日掃舍宇,凡有所為,不擇憲書,多嫁娶,謂之亂絲日。”又《月令精鈔》:“二十四日為無忌日。”、“三尸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祟的“神”。據《太上三尸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二十四,掃房子”,春節快到了,明天該進行年終大掃除啦


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願望,這一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反映了中國人民愛清潔、講衛生的傳統,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