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閃耀江城 青年積極戰疫譜寫最美青春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閃耀江城 青年積極戰疫譜寫最美青春

(湖北廣電融媒體 記者 張曉雨 通訊員 洪成)伴隨著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日期的臨近,市民們對小區封控管理政策的關注和期待與日俱增。這些天來,一批基層工作者依然奮戰在武漢社區防控的前線,為即將到來的勝利站好最好一班崗。共青團武漢市委堅持“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組織機關係統黨員幹部“逆行”而上,一批機關黨員、青年團幹持續奮戰在社區戰疫第一線,為打贏武漢保衛戰,譜寫了青春旋律。

複雜多變的身份 永遠不變的初心

“若有戰,召必回!”宋慶是2018年轉業到團市委的一名退役軍人,作為最早一批下沉到青山區武東街航舵社區的黨員幹部,他已連續工作了兩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裡,他彰顯軍人本色,就像社區裡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在開展拉網排查時,他承擔了社區最大網格,300餘戶居民的排查工作,打電話、忙上門,精準記錄排查情況,社區書記許明霞說他是“網格員爭著要的好幫手”;在社區封控保供時,他連夜反覆研究嘗試,率先設計出最便捷高效的購物小程序,成為社區團購名副其實的宋“團長”;在網格小區封控時,他主動擔當了社區門戶小區的值守任務,出入管理、日常消殺、勸導居民,成為了小區最年輕的“守門員”。現在,他又成為了值守小區里老人眼中的“百事通”。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閃耀江城 青年積極戰疫譜寫最美青春

在小區封控初期,80多歲的劉家榮婆婆找到值守的宋慶,說醫生囑咐定期吃無鹽的南瓜子,需要出去買。在宋慶解釋了封控要求,主動提出幫其代購,但劉婆婆堅持要自己去買。宋慶仔細打量著她,感覺南瓜子就像婆婆抗擊疫情的希望,在思量著停市的現狀和婆婆外出購物的困難後,宋慶一路陪著劉婆婆找到了心儀的南瓜子,經瞭解,劉婆婆的獨居在此,封控期間子女無法照顧,宋慶暗暗記下了她的手機和門牌,時常聯繫。前不久,劉婆婆又找到宋慶,請他註冊健康碼,宋慶熱心的幫她開通了網絡,安裝了微信,註冊了健康碼,當婆婆接過手機的那一刻,欣喜的笑了。這僅僅是開始,沒過幾天,婆婆又帶了兩位老人過來,指著宋慶說:“快快快,這個小夥子很耐心,趕緊問他弄健康碼。”宋慶幫助老人們解決了問題。

自此以後,小區裡幾乎每天都會有老人過來找他尋求幫助,“幫我看看怎麼綁定乘車卡”“教教我怎麼發朋友圈吧”……甚至有位老人的孫子在家上網課碰到了問題都會過來問他,他都竭盡所能耐心細緻的解答。宋慶總說“真心的付出就會換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只要萬眾一心,疫情定將望風而逃。”

當好小區安全員 做好志願排頭兵

“把板凳讓給不會操作手機的老大爺坐,你首先要下載武漢戰役APP,再填寫資料生成健康碼。“清晨,早早來到青山區白玉山街康美社區的團市委下沉黨員尹曦耐心的跟社區老人講解如何生成健康碼流程,而這一天,因為他用喇叭反覆提醒社區居民不要外出而被投訴了,但他依然走在了防疫一線,走到了市民身邊,用心和百姓交流,用情感化著身邊每個人。

家住新洲區的尹曦本可就近下沉在更安全和方便的社區,在看到機關對接青山區的社區的消息後,他主動與所在地社區講明情況,到青山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白天,他作為一名基層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口的疫情防控點輪班值守,負責人員登記、體溫測量、宣傳勸導和代購服務等工作。晚上,他回到家負責機關係統的下沉情況統計和上報工作。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閃耀江城 青年積極戰疫譜寫最美青春

社區防控初期的一天清晨,尹曦看到一位老大爺在小區門口徘徊不定,上前詢問得知老大爺沒有微信和健康碼,不會操作智能手機又不敢出門。尹曦主動提出幫其註冊,為了打消老大爺的顧慮,他拿出自己的手機一步一步示範給老大爺看,直到教會大老爺獨立使用健康碼。慢慢的,小區的老人有事都來找他,他也逐步和這些獨居老人成為了朋友。“在社區工作的這段時間,我才真正瞭解到社區工作者工作的繁瑣與不易。能和社區幹部們一起並肩作戰,並築牢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我感到十分榮幸。”尹曦感慨的說。

“黨有號召,我必響應”。尹曦說到,“比起那些在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的醫護工作者,我算不了什麼。作為一名黨員,能夠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既光榮也踏實。我只是下沉黨員中的一員,正是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

彙集愛心擔使命 巾幗微笑顯真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熊佳星作為團市委疫情防控志願者招募工作組的一員,一直在線上與青年志願者密切聯繫、對接崗位。她負責的是武漢中心城區區域最大、青年人最多的洪山區的青年志願者招募工作。第一天招募,就收到了近700封報名郵件,她每天工作到深夜,耐心回覆郵件,細緻對接志願崗位,累計回覆郵件近3000封,將1300餘名青年志願者的服務熱情轉化成志願服務工作,“把每個有志青年的熱心和動力匯聚在一起,抗擊疫情、守護城市”是她給自己立下的軍令狀。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閃耀江城 青年積極戰疫譜寫最美青春

熊佳星在青山區白玉山街康美社區下沉期間,參與到了最繁瑣的社區“四類人員”排查工作。最繁忙時,一天要打800餘次電話。面對新冠肺炎患者家屬的責怪和謾罵,她有過焦慮和委屈,但她說:“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越是苦,越不能退縮”。正是這些有責任心的下沉幹部一遍又一遍細緻的解釋和安慰,才得以讓這些普通的群眾渡過難關,重拾城市復甦、生活順遂的希望。她在沒有物業、沒有保安的小區出入口值守,面對居民的不理解,她總是笑著回答:“為了您的健康,也為了我們可以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希望你們理解”。時間久了,居民們被她的熱情和爽朗所打動。在她與戰友們的努力下,青山區白玉山街也成為了全市中心城區第一個無疫情街道。

積極疫情多面手 到哪都能佔鰲頭

陳廷玎也是團市委機關幹部下沉社區中的一員,先後在康美社區、航舵社區下沉,他總是認真細緻地,向社區居民演示如何申請、如何生成“健康碼”,如何手機“掃碼”簽到。對於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他總是積極幫助他們聯繫社區,登記、開具相關健康證明。分發團購菜時,他是最麻利的那一個。除了下沉任務,陳廷玎還被抽調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援漢醫療隊接待協調組督導專班,開著私車往返東西湖區、蔡甸區開展援漢醫療隊接待保障督導工作,對於家住漢口的陳廷玎來說,頻繁往返於兩江四岸,跑遍了大半個武漢,他總是任勞任怨。“能為援漢醫療隊出一份力,做好他們衣食住行的後勤保障,我感到高興。”陳廷玎欣慰的說道。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閃耀江城 青年積極戰疫譜寫最美青春

這幾天,宋慶、尹曦、熊佳星、陳廷玎並沒有休息,作為武漢團市委的青年幹部,在社區防控的最後階段,他們並沒有鬆懈,依然走在防控工作一線,譜寫了一曲不一樣的、美麗的青春旋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