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錦鯉由淺黃和三色錦鯉交配產生,因身上有白紅黑藍靛而得名五色。五色是2歲以前變化很大,所以在當年1歲時須仔細觀察肌膚及質地,到了3-4歲時就明確表現素質如何,與御三家一樣。

五色淺黃是一般的淺黃浮現緋盤或出現塊狀的墨黑花樣,緋盤與墨黑重疊的部分就產生深藍色。因為不是已固定,不便劃為一種品種。

如果不是特別優美,就不會引人注目或被談論。五色淺黃的形態未有明確傳承到現在,但此品種對日後的新品種影響之深是有不可形容之大。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淺黃之所以未有傳承到現在,原因是可能帶來變種鯉,五色淺黃正在此過程中,無論如何,五色淺黃確實為錦鯉品種確立的劃時代的存在,可以說是變種鯉中之遠祖。

五色淺黃是因為雜亂的色彩相疊而被稱為“五色”,亦即說“五色”並非五種顏色,而是指多種顏色相疊之意。如果硬要舉出五種顏色,即肌地白、緋盤之緋紅、淺黃之藍色、墨黑、最後可舉出緋盤與墨黑相疊產生的深藍色。有些文獻是深藍部分表示為灰色。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總而言之,五種顏色並無明確的規定,所以將具有“多種多樣的色彩”的錦鯉稱為“五色淺黃”。

此一“五色淺黃”日後變成“五色”。五色淺黃似自古代就已存在,可是“五色”單獨名稱是在昭和40年代(1965)錦鯉熱潮大流行時已被列在變種鯉之中,曾有“五色丹頂”品種只有照片留存下來。

另一方面,有些人士是將五色的存在論定是紅白產出的同一時期,所以究竟是自何時起才將五色認為單獨品種,尚無定論。被肯定為一種獨立品種的五色,可分為白五色(近代五色)和黑五色(古典五色)。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在昭和30年代(1955)所示的黑五色類型,是帶黑的淺黃肌底浮現緋盤。目前所存的黑五色是已有流墨風味的美肌居多,但當年的黑五色是豪爽之中不失雅緻。

白五色是以緋盤美麗的類型為佳,最近的白五色,不以帶黑斑點紋樣汙染緋盤,以白地浮現藍色者居多。

所以如果考慮評審會,除了注重花樣優美之外,應注重緋盤之美。有一些人雖然認為後述的白五色與黑五色是品種不同,或說產出過程明確有異。因為黑五色的親鯉亦產出白五色,明確的劃分有一定的困難。

黑五色也好,白五色也罷,其共通點是很容易受環境及其氣候的影響。因成長的中途階段之變動而急激變化其樣相。例如在春天系白五色者可是在庭院池度過一夏之後竟然變成接近黑五色,變化之大令人吃驚。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此種趨勢雖已因品種改良而減輕了,從前是水溫較高的春季至秋天之間原來很美的錦鯉卻因水溫降低,在冬季則淺黃斑紋的藍色變濃,終至變成真理一般的墨黑色。

一般愛好者,甚難見到,見到也是天價。因為相對其他品種而言,五色本來就少。好的五色更少,所以找到一條好五色,比找到一條好的大三家要難得多。

一般愛好者,挑選五色小魚時(五色少,大魚好魚更少,很多人都是找小魚自行養大),緋盤無墨點是優選。(但實際中並不能盡善盡美)

能找到的黑五色,即使緋盤無墨點,很多都是緋盤上底色的網紋仍顯印。需要日後養緋盤展現五色獨有的魅力,而小魚此時緋盤乾淨的,很多時候養大都是白五色,尤應注意。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孔雀錦鯉屬於和鯉,其松葉狀的墨紋、緋紋、白金體色猶如孔雀羽毛般亮麗,因此得名孔雀。

五色,美得豔。孔雀比起五色,清秀了些,但因為光澤紋樣,又透露著小性感。下面就通過這一組圖來感受下孔雀的花紋特點。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五色與孔雀孰美?美豔與清秀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