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滿清四百年(17)經撫敗局

【熊廷弼再次出關】

熊廷弼本不願接手遼東這個爛攤子了,朝臣讓他再赴遼東的時候,他多次拒絕了。當時他抱病在家,從遼東回到家裡,心志頗受打擊。

天啟元年五月,天啟皇帝給熊廷弼寫了一道敕書,召喚他回京任職。朱由校主動認錯,語氣相當誠懇,其文大意是這麼說的:你經略遼東這一年,威懾夷酋,力保危城,後來我卻聽信朝臣讒言把你停職了,現在想來非常後悔。遼陽淪陷後,導致你之前所作的工作功虧一簣。希望你念在皇祖環召之恩,不計前嫌(熊廷弼曾打死1名生員,被彈劾回籍,後被明神宗重新啟用)。我正直衝年,碰上邊患問題,懇請你能勉強為我再度出任遼東,平定邊患。希望你始終念及君臣大義,儘快來京報到。

這封敕書可能不是出自天啟皇帝之手,但絕對是天啟本人意思的體現。像這種類似“罪己”或者“道歉”的上諭,沒有皇帝本人親自示意,臣子可是不敢亂寫的。

熊廷弼看到敕書後,也被朱由校的誠懇所打動。他告別鄉親父老,再次踏上前往遼東的征程。

六月,熊廷弼入朝後,熊廷弼陳述了自己的三方佈置方案。第一,在廣寧集結大量步兵和騎兵阻擋努爾哈赤八旗南下,由廣寧巡撫統領;第二,在天津組建水師,由天津巡撫統領;第三,在登、萊組建水師,由登萊巡撫統領。一旦交戰,用廣寧的重兵憑城固守,拖住八旗主力;天津、登萊水師則從水路進攻金國控制的遼東半島區域(金州、海州、復州、蓋州等)熊廷弼自己坐鎮山海關,統領三部巡撫。此外,還要聯結朝鮮一起發兵助威。

策略制定了,接下來就是做備戰工作了。熊廷弼他開口就是要兵20萬,銀子百萬,還順帶要尚方寶劍,方便他去砍人,並強烈督促戶部、工部、兵部立刻去辦,態度蠻橫那是自然的。

這些要求雖然苛刻,剛繼位不久的天啟皇帝還是咬牙答應了。七月,在熊廷弼臨行之際,天啟皇帝朱由校大擺宴席為他送行,讓百官給熊廷弼敬酒送行,這樣的待遇是一般臣子享受不到的。

兵部尚書張鶴鳴喝下送行酒,準備就遼東事務來個即興講話。熊廷弼一拍桌子,揮手說道:“今日不談邊事!”

張鶴鳴話到嘴邊了,不得不嚥了下去,場面一度非常尷尬。張尚書臉色比豬肝還難看,也只能強忍著奉旨把熊廷弼送到三十里外。

熊廷弼到了遼東後,才發現問題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嚴峻。之前他辛苦募集到的13萬人在遼瀋之戰中精銳盡失,尤其是最精銳的川軍和浙軍全軍覆沒。所謂無川不成軍,努爾哈赤自與明開戰以來,遇到最強烈的一次血戰當屬與川軍在渾河北岸的肉搏戰。川軍以一萬精銳對抗數倍於己的八旗精銳,士氣絲毫不落下風。這些寶貝疙瘩,就這樣被袁應泰全部糟蹋了。當時的遼東,只剩下五萬不到的殘兵分散在廣寧附近,還有一些逃到了登萊和朝鮮淪為難民。按照熊廷弼的標準,剩下的這些士兵全部不能用,留著也是浪費糧食。

除了兵員匱乏,糧草和器械也幾乎丟失殆盡。根據熊廷弼上疏所言,到泰昌元年九月(萬曆四十八年),他在一年多的時間,共計鑄造百斤大炮上百門、四十斤火炮上千門,鳥銃和三眼銃七千多件,盔甲、戰車、刀槍不計其數。為了打造這些東西,熊廷弼不可謂嘔心瀝血,現在這一切都沒了,只得從頭再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頭再來又如何?只要給我時間,我有信心重振遼東。

就金國當時的情況來看,熊廷弼是有這個時間的做準備的,這個時間不多,差不多也就一年多左右。這個在後面再說,留個懸念。

【經撫之爭】

熊廷弼上任後,立刻著手做戰爭準備。之前皇帝答應了,給錢給兵,相關部門也沒有表示反對,但是到了兌現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兵部說好的抽調20萬兵,遲遲不見人影;要求打造的軍備器械,也不見送到遼東戰場。整個遼東,除了熊廷弼很著急以外,其他部門好像都漠不關心。

在這節骨眼上,王化貞跟熊廷弼鬧翻臉了,倒是解救了朝廷那些相關部門,把所有的注意力成功轉移到了這兩人的罵戰之中。

這兩個是怎麼鬧翻臉的呢?

說到王化貞,不得不說他也算是個人才,只不過不是打仗的人才。王化貞同志,出生年月不詳,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是當朝首輔葉向高的門生。他投入工作後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主動向東林黨靠攏。

此人嘴皮利索,對上擅長拍馬屁,深得領導喜歡;對下擅長搞安撫工作,深受百姓擁護。遼瀋淪陷後,無論官兵,爭相往關內逃命。當時王化貞駐守廣寧,手頭只有老弱病殘千人。眼看八旗兵就要打過來了,但是王化貞絲毫不退縮,大力招撫流民,安撫百姓。朝廷得知後非常震驚,認為王化貞帶著一群老弱,獨守孤城,膽氣過人。

都察院副都御史朱童蒙到遼東視察工作回朝後,大力推薦王化貞。朝臣也對王化貞多年來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楊鎬被逮捕以後,讓薛國用代替他的工作。薛國用患病難以任職,就讓王化貞暫時經略遼東,巡撫廣寧。

王化貞重任在肩,就防禦工作積極進行了一系列部署。他先是沿著遼河駐紮了六個營的兵力,首尾相望,抵擋八旗軍渡河南下;接著又在又分別在西平、鎮武、柳河、盤山諸要害駐軍,駐軍密集,絲毫機會不留給金國。

熊廷弼到任後,看了王化貞的防禦部署,基本上可以確定他是個智障了,直接全盤否定了王巡撫的方案。

王化貞忙活半天,沒討到一句好話,自己的方案被批判得體無完膚。人都是好面子的,熊廷弼激烈的言辭讓王化貞難以接受,兩個就此槓上了。

王化貞認為,沿河佈置軍隊,首尾相顧。只要敵軍敢渡河,來一個我殺一個,來一隊我殺一隊。他們無論打我哪個地方,其他地方的軍隊聞風而動,過來支援,他們怎麼有機可乘?

說得好像沒毛病!

熊廷弼則認為,遼河太狹窄,金國輕騎兵一旦過河集中擊潰一個營,其他營地會不戰而逃;邊防堡壘也過小,容不下太多士兵武器,無法抵抗八旗大軍的進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集中兵力部署在廣寧這樣的大城,在敵人進攻的路上多設置一些哨堡偵察即可。一旦發現敵情,就放烽火通知,全部退回廣寧,憑城固守。從遼陽到廣寧有360里路,就是騎兵也難在一天到達,所以發現敵情後有足夠時間備戰防守。

沒跟八旗軍交戰過,都是這樣不知死活,熊廷弼也懶得跟他耐心解釋,直接上疏駁斥,絲毫情面不給王化貞。朝臣還是有明白人的,大家認真思考過後,認為熊廷弼說的更有道理,天啟皇帝特別下旨表揚了熊廷弼同志。

在王化貞看來,金軍一旦和任何一處明軍交戰,其他處的明軍可以立刻支援,進行圍殲。熊廷弼根據自己的實際調研經驗得出,這是不可能的。明軍士氣低落,只要有一處戰敗,其他各處立刻逃跑,根本不會應戰,更別說圍殲敵人了。

這才是兩人爭論的焦點所在。王化貞錯在太相信明軍的士氣和戰鬥力了。

第一回合交手,王化貞失敗了。

現在第二回合開始,王化貞給募集而來的四路援軍命名為“平遼軍”,熊廷弼則要給士兵取名為“平東軍”或“徵東軍”。當時遼東還未完全淪陷,王化貞取名讓遼東多有不悅,而熊廷弼取的名字又讓王化貞很不爽。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吵到朝堂之上,這兩個人也真夠閒的。

既然都不喜歡,可以把援軍命名為北伐軍、關東軍,真不行叫解放軍總行了吧。

第二回合,王化貞又失敗了。

連續兩次失敗,王化貞直接撂挑子不幹了,願意主動把廣寧的兵權交給熊廷弼。你牛你來指揮,我坐一邊當吃瓜群眾總行了吧。

熊廷弼根本不搭理王化貞,上疏說自己統領整個遼東戰區,廣寧的地方歸王化貞管理,老王不能把責任推卸掉。

來硬的被搞,服軟也被搞,這個熊廷弼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王化貞被他折磨得無所適從,情緒低落。熊廷弼還是不依不饒,諷刺王化貞工作態度不端正。

朝臣這時對熊廷弼也頗多不滿,認為他上任後一直賴著山海關不走,整天除了打王化貞小報告,就沒過什麼正經事。人家王化貞好歹還駐守廣寧,身處前線。

兵部尚書張鶴鳴非常討厭熊廷弼,卻非常欣賞王化貞。張尚書讓他別聽熊廷弼的話,放手大膽去幹一番。

八月,毛文龍傳來捷報,奇襲鎮江成功,舉朝歡喜。按理說,熊廷弼此時是遼東一把手,應該先向他彙報戰功。可是這個毛文龍跟王化貞比較投緣,直接繞過了熊廷弼。

滿朝聽到王化貞的奏報,都覺得開心。遼禍起來這麼久,還沒有人像毛文龍這樣直接打入敵人後方,簡直是奇功一件。

當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熊廷弼直接對著王化貞和滿朝樂觀派開火:“還奇功?三方兵力未集合完成,毛文龍就過早暴露進攻意圖,打亂了原先的進攻謀略,看著像奇功,實際是奇禍也。”

熊廷弼一大波冷水潑下去,把朝臣都得罪了,誰看到他的奏疏都煩,也懶得聽他說什麼,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了王化貞身上。

眾人拾柴火焰高,得到朝廷支持的王化貞,膽子也變大了。之前他因為防守的方式跟熊廷弼鬧出了矛盾,現在他轉換思維,直接拋出了自己的作戰計劃。

大致思路是這樣的:西邊聯合蒙古察哈爾出兵四十萬,東邊聯合朝鮮出兵,南邊由毛文龍率皮島將士進攻,他自己以李永發為內應,率廣寧六萬大軍直搗黃龍。

如果認為王化貞一開始就堅持要進攻努爾哈赤,故意和熊廷弼搗亂,那是有點誤解王化貞了。他這個人雖然本事不大,做事還是很認真的,無論對領導還是對百姓,把關係處理得都不錯,唯獨他跟熊廷弼搞不好關係。縱觀熊廷弼的為官生涯,確實是個比較難相處的人。在兩個人矛盾逐漸升級中,王化貞也被帶的逐漸失去了理智,加上張鶴鳴等一堆朝臣支持他單獨行動,所以他也想找努爾哈赤練練了。

熊廷弼在爭吵中,跟所有人都鬧翻了,漸漸變成了有名無實的經略。他的三方佈置策略成為一紙空談,募集過來的人馬全給了王化貞,他自己只有五千軍隊。每天他除了上疏罵王化貞和朝臣,幾乎無所作為。他多次責問張鶴鳴為何把調來的士兵都給了王化貞,老張也懶得回覆他了,全當沒看見。

【災難重演】

經過一番鬥爭後,熊廷弼徹底被架空了,這下輪到他天天悶悶不樂了。

王化貞倒是越活越開心,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八月到十月,王化貞竟然前後出兵五次,主動找金國軍隊決戰,都無功而返。比起熊廷弼,王化貞表現出的膽識讓張鶴鳴更刮目相看,對他更加信任和器重。

面對王化貞的挑釁,努爾哈赤都幹嘛去了?

他在忙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把金州、復州、蓋州、海州等四衛的平民全部屠殺。

在七月二十日,鎮江中軍陳良策與毛文龍私通,在城中發動叛亂,殺了城中守衛佟養真。後來又煽動金州等四衛的平民造反。

努爾哈赤果斷出兵鎮壓,把四衛的平民全部屠戮殆盡,堅壁清野。在努爾哈赤佔領的領土中,就這四衛最富有,城中人口眾多,但心向明朝。努爾哈赤佔領後,一直在做安撫工作,這四衛是塊燙手的山芋,既不能迅速吃掉,又不忍心丟掉。

正是基於這樣的情況,熊廷弼料定努爾哈赤在短期內不會大舉進攻,他才有時間做戰備工作。

經過毛文龍鎮江一戰,努爾哈赤害怕後院起火,直接把這裡的人全部殺了,反而幫助金國了卻了後顧之憂。血腥的殺戮,直接把朝鮮都嚇傻了,根本不敢再聯合明朝進攻金國。

第二件大事,就是與喀爾喀五部結盟。薩爾滸之戰時,楊鎬曾經想聯合察哈爾和喀爾喀五部一起進攻後金。兩部首領拿了錢以後,只有喀爾喀五部信守承諾,派兵一萬幫助明朝。

明朝四路大軍在四天內連喪三路,姍姍來遲的喀爾喀五部聯軍直接被金兵圍殲,首領齋賽被代善活捉軟禁。喀爾喀五部求救無門,最後只得在天啟元年八月(天命六年)籌集了一萬牲畜換回了齋賽,被迫與金國結盟。

兩件大事辦完,努爾哈赤又命阿敏統兵趁夜襲擊了鎮江,毛文龍所部戰死1500多人,率殘部逃回皮島。

後方擺平了,努爾哈赤就著手準備修理王化貞了。努爾哈赤見過不怕死的,但是像王化貞這樣主動找死的還是不多見。此前,努爾哈赤聽說熊廷弼再次經略遼東,還有所顧忌。後得知熊廷弼僅為傀儡,兩人還在鬧矛盾,真是天助我也。

王化貞在也多次主動出擊中找到感覺了,覺得八旗軍也沒有那麼可怕了。他在廣寧吃得好、睡得香,只要聽到八旗軍有何動向,立刻就率軍出征,氣焰非常囂張。

熊廷弼每天除了在山海關生悶氣,就是上疏對朝臣對罵,日子過得比較憋屈。遇到這樣的同事,張鶴鳴也頭疼不已,這人跟刺蝟一樣,說不得碰不得,真不知道拿他怎麼辦。

張鶴鳴強忍內心怒火,催促熊廷弼出關掌軍。希望他以大局為重,和王化貞同心協力搞好工作。

熊廷弼老毛病又犯了,立刻跟張鶴鳴吵起來:“讓我與王化貞同心協力,那你怎麼不跟我同心協力?”直接把他懟得啞口無言。

最終磨磨蹭蹭,熊廷弼帶著他那幾千人馬駐紮在了右屯,把之前相關的軍事部署又重申了一遍,違令者殺無赦。法令剛頒佈,王化貞收到探子來報,在海州發現敵軍,他立刻帶兵趕去,又撲了空。不僅如此,平時王化貞也喜歡帶著兵在前線一帶晃悠。

熊廷弼看了又忍不住參了王化貞。說他動輒出兵,無功而返,把自己的軍備情況全部暴露給了敵人。這樣輕佻用兵,把我的名聲都敗壞完了,希望皇帝下旨約束一下王巡撫的行為,別再讓人看笑話了。

王化貞知道後,快馬加鞭上奏道:“願請兵六萬,一舉蕩平……我不求升官加爵,只求天下太平,免除遼餉加派,我就心滿意足了。即使我勝不了,也能殺敵相當,重創敵軍,保證河西太平。”

“說得好,那就把我也罷免了,鼓舞士氣。”熊廷弼針鋒相對。

張鶴鳴對熊廷弼的忍耐也到了極限,在首輔葉向高示意下召開廷議討論,最後決定撤去熊廷弼。天啟皇帝不同意,讓廷臣再議。

吵吵鬧鬧到了天啟二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真的過來了。

八旗大軍在遼河口東昌堡浩浩蕩蕩登陸,防守渡口的明軍見狀拔腿就跑。八旗軍一路追擊至西平堡,將其圍得水洩不通。

西平堡守將羅一貫(羅一貴)率軍死抵抗,數千將士血灑孤城。參將黑雲鶴出城血戰,橫屍城下。羅一貫本人眼睛被流矢射中,滿臉鮮血,依然毫不退縮。

八旗軍早上攻城,中午的時候城攻破。羅一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對著大明帝國都城的方向下跪,含恨痛呼:“臣力竭矣!”,遂引刀自刎。

王化貞得知西平堡被圍,總共派出三路大軍支援,分別由孫得功、劉渠和祁秉忠率領。雙方在平陽橋展開激戰,明軍說有十三萬,實際上清史記載就三萬人而已,不足八旗兵一半。

孫得功率部躲在後面,激戰開始後他站在馬上使出吃奶的力氣高喊:“明軍敗了,大家快跑啊。”本來鬥志就很薄弱的明軍,一聽到孫總兵歇斯底里的呼喊,立刻丟盔棄甲朝著祖國的方向拼命逃竄。

幾番攻擊下明軍不支,劉渠戰死,軍心動搖。八旗精騎揮刀追擊五十里收割人頭,逃亡路上哭聲、叫聲、哭爹喊娘聲,聲聲刺耳,祁秉忠身中兩刀三箭,跌下戰馬,士兵拼死把他扶上戰馬,保護他突圍,他卻在半途因傷勢過重陣亡。

孫得功趕回廣寧後,召集自己的士兵控制了廣寧城。可憐的王化貞,當時還在辦公室整理文書,侍衛江朝棟闖進來的時候,他還怒斥侍衛為何不敲門喊報告。

侍衛告訴他廣寧淪陷了,再不走就要去閻王那裡報告了。

王化貞面對混亂的局面不知所措,幸好在侍衛江朝棟幫助下,顫抖地整理好文書,騎著兩個駱駝逃出城來。

廣寧城不戰而降,連努爾哈赤都不敢相信。廣寧城連續四次派人過來請他進城,他都拒絕,第五次派親信貝勒過去打探虛實後才進城。廣寧跟遼陽一樣,從級別上看都屬於最高的鎮城,城牆高大堅固。如果按照熊廷弼的方案,努爾哈赤想攻下廣寧,確實不易。

王化貞敗得這麼慘,一方面是他太高估了明軍的野戰能力,另一方面則是他所託非人。蒙古沒來幫助他,毛文龍也沒去偷襲金國後方,李永芳也沒當他的內應。

孫得功本來奉命去策反利用李永芳,結果在李永芳的誘惑下,反而被對方策反了。李永芳美酒佳人招待孫得功,經過糖衣炮彈的輪番攻擊,孫得功飄飄然了。李永芳反過來說服他,說你在明朝那邊這麼多年混成這樣,對象沒談、房子沒買,一天到晚累得要死還沒有五險一金。現在明軍戰鬥力這麼低下,指不定哪一天打到廣寧,你小命就沒了。要是來金國,吃喝嫖賭一條龍服務。

意志薄弱的孫得功從自己的人生前途出發,經過短暫的深思熟慮以後毅然決定加入李永芳的賣國行列。回來後騙王化貞,說李永芳願意當內應。之後王化貞輕信讒言,以為八旗軍限於苦戰,疲憊不堪,正好率兵實施包圍打擊派兵支援西平堡,故傾巢而出。

王化貞逃竄到大淩河的時候遇見了前來斷後的熊廷弼,深感羞愧的他竟然忍不住在熊廷弼面前放聲痛哭。熊廷弼卻冷冷諷刺道:“王大人那六萬部隊要一舉蕩平敵軍,現在如何了?”

聽到熊廷弼這樣羞辱自己,王化貞哭得是老淚縱橫,懇求熊廷弼趕快集合殘兵敗將,配合剩下的五千部隊,再重新奪回廣寧。

熊廷弼揮手拒絕:“時機已晚也。”遂把部隊用來護送這些流民進入山海關。

【是非恩怨】

事後,王化貞和熊廷弼全部被判死刑。生死存亡之際,雙方都走了後門,改為緩期。

本來熊廷弼託汪文言賄賂魏忠賢四萬兩,求他在皇帝面前說點好話。魏公公這人比較實在,事情沒辦成之前不收錢。汪文言以為魏公公不同意,就改道找了東林黨幫忙,雙方一起努力把熊廷弼的命保下來了。

事情辦成了,汪文言沒有如約把銀子送過來。魏忠賢震驚了,不敢相信汪文言敢給打空頭支票。他心生怨恨,發誓要弄死汪文言和熊廷弼。在楊漣案中,這兩個人都被牽扯了進去,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狀》據說是出自熊廷弼之手。

熊廷弼在天啟五年被斬首,傳首九邊。到崇禎二年,才准許歸葬,而不是昭雪。從頭至尾,大明都沒跟熊廷弼平反昭雪,而是認定熊廷弼有罪。

那麼熊廷弼的罪在哪裡?

第一,用人不淑。熊廷弼身為遼東經略,加兵部尚書和尚方寶劍,職責節制一方,王化貞既然不合適,就果斷換掉,廢話那麼多沒有必要。如果不換掉,那麼王化貞犯下的所有錯誤,第一責任人就一定是熊廷弼。

第二,坐觀虎鬥。王化貞所部陷入苦戰,熊廷弼不率兵救援(五千兵也是兵),而袖手旁觀,致使明軍覆沒。救援不成功那是失策,不救援那就是失責。

第三,兵敗畏逃。廣寧淪陷,熊廷弼身為經略不及時召集殘部、安撫流民,卻隻身退回山海關,致使士兵死亡、器械丟失無數。

簡要來說,在廣寧淪陷這件事中,王化貞做不好工作那是能力問題,熊廷弼做不好工作那是態度問題。

造成熊廷弼犯罪的根本原因,則是他自身的性格缺陷。熊廷弼出身貧寒,在成長的道路之中一切依靠自己,缺乏團隊配合能力。在他工作環境中,他就是一個暴君,一個都要聽他的。事實上,這個社會就是由龐大而複雜的分工體系組成,配合是確保體系順利運轉的關鍵所在。缺乏配合能力的人,縱然能力出眾,也難有作為。

反觀王化貞就不一樣了,無論對上級還是對下級,對國內還是國外,他把關係都打理得很好,大家都很喜歡他。當他被逮捕的時候,百姓夾道痛哭。熊廷弼回京聽堪,夜裡騎著馬悄無聲息地走,百姓對此毫無瞭解。相比之下,熊廷弼脫離了群眾基礎,是個活在自我世界裡的人。他兩人一個善於治兵,一個善於理政。熊廷弼哪怕哄哄王化貞,讓他專心搞行政工作,自己專心治兵,榮辱與共,兩人最終都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熊廷弼遭遇給我們的啟示是:先做人,後做事!施展抱負前得先很好地融入所住的環境,讓別人接受你,進而看到你的能力,最終把機會留給你,這才是正確施展才華的方式。而不是像熊廷弼,遇見跟自己意見不合的人針鋒相對,錙銖必較。這樣最終只會落得被眾人拋棄、形單影隻的悲慘結局。(國慶期間比較忙,就沒停止了更新,今天開始繼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