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葡萄牙,為成為海洋帝國做足了準備

在15世紀初年,葡萄牙的人口至多不過100萬人。因為在1348—1349年間爆發過黑死病,1383—1411年又與卡斯蒂爾爆發過長期的戰爭,制約了它的人口增長。但是,即便在這樣的民族災難當中,仍然可以見證人類的韌性。

一,落後的葡萄牙

地理大發現之前的葡萄牙,國土貧脊,經濟落後,大部分土地沒有開墾,境內道路的路況亦很差,與卡斯蒂爾人、摩爾人的連年戰爭使其貨幣不斷貶值。直到1527—1532年,葡萄牙的人口也還在100萬—150萬之間徘徊。儘管里斯本是首都,但是葡萄牙國王並不總是住在里斯本,像中世紀後期和文藝復興時代的大部分君主一樣,國王經常四處走動,除里斯本以外,有時也會住在埃武拉的郊外。 在鄉間,經濟大部分依靠的是物物交換,但是收稅和地租是用銅質的錢幣而不是用歐洲中世紀越來越通用的金幣。在1385—1435年之間,葡萄牙不鑄造金幣;後來因為葡萄牙與卡斯蒂爾的戰爭,以及1383—1385年的戰亂,導致了葡萄牙錢幣的連續貶值,銀錢在葡萄牙也不通用;當時葡萄牙流行的錢幣是一種銀和銅的合金,而銅是主要成分。中世紀葡萄牙人口的絕大部分是農民,他們根據自然條件種植穀物,沿海地區的人口則從事漁業和製鹽業。當時的航海貿易規模不大,但卻日益擴展,主要向佛蘭德斯、英國、地中海地區和摩洛哥出口鹽、魚、葡萄酒、橄欖油、水果、軟木和獸皮,同時從北歐進口小麥、布匹、木材、金銀以及從摩洛哥進口金幣。

中世紀的葡萄牙,為成為海洋帝國做足了準備

二,科特會議

"科特會議"就是指"三級會議","三級"是指貴族、神職人員和人民。"人民",除了在一些城鎮裡有一些行會團體的代表以外,並不包括勞動階級直接推選的代表。這3個階層中的每一個都包含有許多的階級和分支。在1211年阿方索二世登上王位以後,在科英布拉召開了由修道院院長、紳士以及其他貴族參加的會議,此次會議制定的法律旨在保護國王的財產、禁止王室官吏的跋扈以及保障個人的人身自由。在13世紀的中後期,科特會議在國家生活中的作用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在任何時候,只要國王想要召集科特會議,就要開會來討論國家的事務。它規定教會的權利,並就各種各樣的問題向國王提出建議。科特會議沒有近代的民主觀念,可是它堅決地主張保持"地方固有權",即葡萄牙各地區當地通行的法律和習慣。國王為了擴大王權或者提高行政效率,只要可能,總是很自然地傾向廢棄這些地方的法律和習慣。"地方固有權"主要是維持地方的慣例和特權,這些東西是陳舊的和傳統的,但是科特會議熱衷於維持它。科特會議不能算是人民權利的保衛者,可是國王的行政命令侵蝕"地方固有權"的時候,科特會議的抵制確實起到了作用。 貴族和神職人員屬於特權階層。神職人員具有流動性,教會的大門向所有的社會階層開放,所以是才智之士的歸宿。貴族則不是這樣,它是一個由出身決定的社會階層。國王也封賜貴族,但是一般而論,只有貴族的兒子才能繼承貴族的頭銜。貴族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等級,統轄較多土地的大貴族,亦稱富豪;出身名門望族的有繼承權的貴族;騎士——他們出身貴族世家,但是往往除了一匹能夠出徵打仗的戰馬和自己的身軀以外,一無所有。貴族尤其是大貴族可以免除稅收,不可以被隨意逮捕或關押。

中世紀的葡萄牙,為成為海洋帝國做足了準備

三,葡萄牙的文化

像歐洲許多別的地方一樣,中世紀葡萄牙的教會也從事文化方面的工作。第一代國王恩裡克率領軍隊向南方挺進的時候,便一路保護西多會的僧侶,並於1153年創建了阿爾科巴薩修道院,它很快就成為葡萄牙國家基督教文化的中心。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一般由上層和下層之分,上層就是使用拉丁語的僧侶文化;另一種就是普通的民眾(他們中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所能夠接受的、屬於地方的以平民的語言表達的文化。前者包括修道士在修道院裡撰寫的涉及神學、法學、修辭、辯論、教會法典、聖徒傳記、佈道詞、宗教儀軌以及讚美詩等具有神學、神秘色彩和說教意味的著作,它們都是以修道院作為傳播媒介的。在中世紀的葡萄牙,這種文化的中心就是阿爾科巴薩修道院和科英布拉的聖十字修道院。在戰事頻仍與生活動盪的中世紀,只有在修道院安靜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從事這種孜孜不倦的文化活動。 與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葡萄牙的教堂和修道院也附設了一些學校。

中世紀的葡萄牙,為成為海洋帝國做足了準備

1290年國王迪尼斯在里斯本正式創立了這所新的大學。但是教宗禁止在葡萄牙的大學中教授神學,因為他擔心初建的大學在學術水平上不高,這個禁令後來並未嚴格執行。儘管葡萄牙有了自己的大學,但是文化教育方面的情況仍然十分暗淡,有錢的人不在葡萄牙上學,他們仰慕外國的教育,一心一意想去外國鍍金;沒有錢的人就根本不學習。至於著名的教授、受到歡迎的學術著作更沒有。大學只是為教會培養了一些通曉拉丁文的教士,為國家培養了一些官吏或者從事律師工作的文人。這所葡萄牙唯一的大學直到1537年才在科英布拉長久地定居下來,它的學術水平明顯地要低於當時的巴黎大學、牛津大學、薩拉曼卡大學和博洛尼亞諸大學。

四,中世紀葡萄牙的商人

在考察葡萄牙向海岸擴張的歷史時,商人階層是歷史學家比較注意的對象。他們在中世紀晚期的葡萄牙,處於擁有特權的貴族、騎士、鄉紳以及神職人員之下,以及那些毫無特權的手工藝人之上,是中間的階層。這個階層還包括律師、醫師、王室官吏,他們中任何一組人的勢力都不是很大。但是在里斯本和波爾圖兩個城市,商人階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葡萄牙的商人階層崛起在12世紀的晚期,那時葡萄牙本土商人的勢力已有所增長,之後葡萄牙商人遍及海外各地。

中世紀的葡萄牙,為成為海洋帝國做足了準備

1240年,葡萄牙商人已經到了法國。在以後的數世紀中,歷代葡王就像商人以及貿易的促進者那樣治理國家。商業的發展導致價格的上漲,以至葡王阿方索三世於1253年12月發佈諭令,對400種國內的以及來自英格蘭、佛蘭德斯和法國的外國商品予以限價。在14世紀晚期和15世紀早期,里斯本和波爾圖的商人在整個葡萄牙的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很重要的影響,在與外國商人的競爭中,也能憑著公平的競爭手段取得成功。從1385—1465年,在葡萄牙、英國、佛蘭德斯之間有46艘從事航海貿易的船隻被海盜俘獲或在各個港口被充公,其中約81%屬於葡萄牙,約15%屬於外國船隻,還有剩下一部分屬於葡萄牙人與外國人共同擁有。

中世紀的葡萄牙,為成為海洋帝國做足了準備

商業擴張帶來的結果是從14世紀前半葉起,葡萄牙社會就逐步形成一種頗具世界主義色彩的經濟結構和思想。在創建國家的生活模式(以農業、魚產品和提煉工業如製鹽業為基礎的遠距離海路貿易)後,葡萄牙通過海路與西班牙、佛蘭德斯、英格蘭、意大利的地中海港口和東方的港口建立了貿易聯繫。葡萄牙本國也成為一個廣闊的市場,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商人,其中有意大利人(主要是熱那亞人)和西班牙人(大部分是加泰羅尼亞人和馬略卡島人),北方國家的佛蘭德斯人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在貿易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這些外國人中的許多人在葡萄牙定居下來,儘管他們與各自的祖國保持有益的接觸,但最終還是與當地人融為一體。

結語:地理位置是影響葡萄牙發展的重要原因

伊比利亞半島在整個歐洲的地理和文化上都處於極端的位置。這樣的地理環境對他後來在歐陸文明的基礎上邁向海外擴張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是地理環境對於人類文明影響的範例之一。縱觀葡萄牙古代的歷史,她在文化上也有許多複合的層面。克爾特人、迦太基人、羅馬人、西哥特人、摩爾人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葡萄牙民族本身,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或淺或深的痕跡。

參考文獻:

《歐洲史》

《世界通史》

《葡萄牙海洋帝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