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六十六,學唔足

“六十六,學唔足”是客家人常用的一句俗語,意思是即使到了老年階段,仍然需要不斷學習。用來比喻人要有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因為學海無涯,永無止境。

俗語故事

以前,在客家某地區有一個姓潘的地主老翁,高齡66,幾十歲人走南闖北,自稱見多識廣,從未上當受騙過,所以也時常說教後輩,倚老賣老。

一天,恰逢圩日,他老人家滿心歡喜,一早就帶著6歲的小孫子去行街。一路上,潘翁見熟人就打招呼,對人問長問短,並從中百般指點。一騙子見狀,頓生心思,就想著在他身上撈點東西。

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騙子裝出非常熱情的樣子迎上前去:“姑丈,好久不見,我是您老婆的遠方侄兒,幾年前還和您一起喝過酒呢, 您還記得嗎?”潘翁舉目細認,覺得此人似熟非熟。騙子又道:“相請不如偶遇,晚輩早想向你請教請教了!”並一邊握著潘翁的手,一邊帶他走向旁邊的飯店。潘翁想著,怕是自己記性差,忘記這個親戚了。看著這人那麼熱情,又礙於面子,就隨他進去了。

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騙子點了一桌子酒肉,對潘翁說:“姑丈,親戚和街坊們都知您是百事曉,小侄早想上門拜訪請教,苦無良機。今日相遇真是三生有幸,這點薄酒,以表寸心。”這個潘翁被這一吹一捧,心中也就確定這是親戚無疑,便跟他開懷痛飲暢聊起來。

眼看著酒肉將盡,騙子對潘翁說:“對了,姑丈,我父親也上圩來買東西,我馬上找他來跟您坐坐!”“好呀!”潘翁順口答應,並揮手叫他快去。

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可是等呀等,那人卻遲遲沒有回來,店老闆又呼喊著催結帳,潘翁只好乖乖地走到櫃檯前去結賬。誰知潘翁前腳剛去,騙子後腳又踏進飯店,對小孫子連哄帶拉的帶走了。

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他把小孩帶到肉攤前,叫買了10斤上好的豬肉。要付錢時,那騙子往衣袋一摸,顯出尷尬的樣子對賣肉的說:“唉呀,糟糕!錢包還在我老婆手裡,得馬上找她去拿,我小孩你幫我看管一下!”說罷拿起豬肉快步走掉了。

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潘翁心想著剛肯定遇上了騙子,返身回到飯桌前,旁桌的人告訴他小孩給剛才一起吃飯的男子帶走了。潘翁一聽,差點昏倒在地,快步出門找小孫子。一路上邊跑邊找,忽聽見小孫子在一豬肉檔口哭的聲音,急上前抱起。賣肉人喊道:“老伯,這是你孫子吧?剛才你兒子買去10斤豬肉,說是錢包在他老婆手上得回去拿,並交代我看管一下你這小孫子呢。”潘翁一聽,知道又是那個騙子乾的,雖火冒三丈,可又能怎麼辦?只得又掏腰包付了10斤豬肉錢。

俗語故事:六十六,學唔足

潘翁帶著小孫子,無精打采地回到家裡,一聲不響地悶坐在廳堂。家人見狀,紛紛上前問候,好長時間潘翁才慢慢抬起頭,長嘆一聲,對著家人道:

“六十六,學唔足,街逢騙子當知腹;自家被人換酒菜,孫子被人換豬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