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沿著黃河一路向南,我們繼續穿行在這片歷史悠久的陝北大地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很多人想不到,這並不是在江南水鄉,這些出自《詩經·秦風》的詩句,發生地就在榆林的佳縣。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陝北人都說“鐵佳州,銅吳堡”,印象裡佳縣城是在一座高山頂上,面臨黃河,險要而又冷峻。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然而,古時山腳下的黃河溼地,到處長滿了茂盛的蒹葭(蘆葦)

這裡從前也一直都叫葭縣,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改了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前些年的秋天,我曾坐車到過山腳下的佳蘆河邊,黃昏的霞光裡,是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坡,是陡峭的峭壁懸崖,是空曠安然的秋風,還有大紅棗的農人。

仰望海拔800米的山城,頭上是湛藍的天空與潔白的雲團,前方是山腰上的稀疏樹木和窯洞人家。我很想知道,古人為何要在山巔上建城呢?是作為戰略要塞,還是看中了這裡的絕妙風水?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位於城東200米的香爐峰峰頂,是俯瞰佳縣風景的最好去處,東臨黃河,三面絕空,僅西北面以一狹徑與縣城古城門相通。

峰前有直徑5米,高20餘米一巨石矗立,與主峰間隔2米,形似高足香爐,故而得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傳說香爐峰乃開天闢地的盤古安放好的。沿小徑至香爐寺,細觀其戲臺、龍王廟、石牌、石坊,過天橋來到香爐峰上的小廟外,東眺呂梁山脈,宛如駿馬奔騰;

山下房屋窯洞錯落有致,雞犬相聞。“佳臨黃河大橋”溝通秦晉,在天地間書寫雄奇壯美的畫卷。“香爐烘暖黃河浪,鐘鼓敲亂日月辰。誰人不識山中事,錯把紫煙當白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而我對佳縣的瞭解,應該始於一首《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昇,

……

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嗨喲,

他是人民大救星。

這首紅歌,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和少年,也讓幾代國人熱血澎湃。後來知道,歌的作者是陝北佳縣農民李有源。他或許沒有想到,他那從心底裡吼出的一嗓子,將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最強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無論是兩千年前的《蒹葭》,還是紅色時代的《東方紅》,都為佳縣這個小城增添了一絲浪漫的色彩。


還記得當年在農人的窯洞裡過夜,一輪皓月當空,山下黃河水聲嘩嘩,山上松濤陣陣……


往期優質文章: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說的究竟是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