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聚才築夢 演繹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春潮湧動千帆競。開放的海安正以大海般的胸懷廣納天下英才。

自上而下頂層設計,自下而上基層探索,一向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的海安,再次推出重磅聚才“良方”——“海陵英才”新政。強烈的人才意識,鮮明的用人導向,暢順靈活的體制機制,海安特色人才制度優勢,已轉化為人才集聚、活力迸發的“強磁場”。

海安市委、市政府發佈“海陵英才”計劃,將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來海安創業的上限資助,分別提升至6000萬元、500萬元、200萬元,並在政策、服務、居住、子女就學等方面對人才創新創業給予全方位支持。近年全市先後引進國家級人才68人、高層次人才2659人,其中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6人、省“雙創計劃”154人,數量均居南通第一,縣域人才綜合競爭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天下英才紛至沓來,源頭活水驅動創新的願景,在海安正逐漸變成現實。”海安市委書記顧國標說,海安正處在以高質量發展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關口。海安將始終突出高端引領,推動產業攀高走強;突出企業主體,持續增強創新能力;突出改革創新,全面釋放發展活力;突出環境建設,構築人才發展高地,使海安成為人才集聚、人才輩出、人才嚮往之地。

突出“高精尖缺”導向

打出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組合拳”

“海陵英才”計劃是海安人才新政的“升級版”,新一輪“人才新政40條”,進一步加大了吸引人才的支持力度。海安多措並舉打出讓優秀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的“組合拳”。一項項助力產業發展的人才政策利好,將構築起海安“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的發展格局。

海安已有134人入選省“雙創人才”“雙創博士”,5個項目入選省“雙創團隊”。其中,江蘇博聯碩焊接技術有限公司孫博士等3個人才項目進入全省前10名,各獲得300萬元資助。海安開展的“海陵英才”項目評審,先後有300多個項目獲得資助,單個項目最高資助500萬元。

江蘇博聯碩焊接技術有限公司孫博士說,海安人才引進不遺餘力,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創新項目”的精準引才模式,對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予以專項經費補助,支持引導院士、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海外博士等專家來海安進行技術項目對接,靈活認定高層次人才,使其享受相關政策待遇,促使區域人才競爭力顯著提升。

海安在10個區鎮設立科技人才發展辦公室,定編定崗定人,選優配強人才招引和科技一線管理服務力量。藉助高校院所力量,與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雙一流”高校以及省級機關部門充分對接,激發社會能人力量,利用海安籍在外能人返鄉探親、節日聯誼等時機,打“鄉情牌”,引導他們提供引才信息。

助力復工興產

大力支持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

“復工後公司人才流失嚴重,目前研發的特種設備已經順利完成最後階段測試,得益於市人才政策的‘及時雨’。”南通華欣工業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樂博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用工短缺成為企業復工復產普遍面臨的困難。海安加大人才企業的扶持力度,市財政對人才政策兌現“一切從簡”,提前撥付第二批“海陵英才”計劃專項資金1200萬元,及時兌現人才生活津貼、落戶補助、表彰獎勵、科研項目資助等資金412萬元,對企業每招引1個工人給予900元-1500元獎勵,並免費安排包車接送工人,有效緩解了人才企業資金緊張、招工困難的問題,對智能裝備、新材料、微電子芯片等12個產業化項目進行“輸血供氧”。

“這款機器人進一步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重要的還能代替人工完成有害環境下作業。”南通鵬亞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亞洲說,得益於持續釋放利好的人才政策,公司著力延攬了一批高素質緊缺人才,去年企業投入200萬元研發了機器人自動焊接臂設備,今年自復工復產以來,企業產值已經接近去年同期。

生產一線也是戰“疫”一線,在全力以赴防控疫情的同時,千方百計組織各類專技人才助力經濟發展。將廣大專技人才工作的“主戰場”前移到企業生產一線,把疫情防控和復工興產一線作為淬鍊人才、檢驗人才的重要陣地。

聚焦精細服務

培育最優人才創新創業“生態圈”

“經濟發展,拼的是人才、靠的是科技。”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於立忠說,要發揚“店小二”式的服務精神,不拘一格廣聚英才並構築“人才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效而長久的動能。

“南京大學海安高新技術研究院建院之初,海安資助我們2000萬元啟動資金,不然哪有研究院的今天!”院長陸洪彬感慨萬分。

陸洪彬是省雙創博士,他的經歷,是海安整合優化人才建設資金,將“好鋼用在刀刃上”的一個縮影。南京大學海安高新技術研究院是南京大學和海安地方企業合作共建的科技研發機構,招來陸洪彬這隻“金鳳凰”,一群志同道合的高端科研人才順理成章匯聚到研發團隊。著名納米磁性材料專家都有為院士領銜的院士工作站和“納米複合高性能建築隔熱塗料”“高韌型芳綸複合材料光纜增強芯”等高科技項目落地有序推進,給研究院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引進一個人才、聚集一個團隊、興起一個企業、推動一個產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和第一生產力在海安大地得到了充分彰顯。

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原則,延伸服務領域。設立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實行“一卡通”服務,為人才在高層次人才項目申報、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看病就醫等內容作為服務重點,制定服務保障政策和受理平臺,提供“全程化”跟蹤服務,著力打造“親情式”服務體系。紮實開展“學子歸巢”、招工引勞。實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推進“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建設。啟動實施“駐”改“聯”千人千企暖心工程,998名機關幹部進駐1154家企業,以“永遠在線”的狀態精準服務企業,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各種難題,竭盡所能幫助企業按下恢復經濟發展“加速鍵”。

“人才是創新創業熱潮中最活躍的‘因子’。”海安市人社局局長沈宏華說,構建人才創業“生態圈”,激發創新“場效應”,為海安“爭做改革創新排頭兵,爭當高質量發展領頭雁”構築了有力支撐。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梧桐吐綠,花香四溢,海安到處生機勃勃,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胡 春王桂江盧會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