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歷史:寧波市


中國城市歷史:寧波市

早在七千年前,寧波先民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寧波的名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縣治為今奉化區西塢街道白杜村)、鄮(縣治為今鄞州區五鄉鎮同岙村)、句章(縣治為今江北區慈城鎮王家壩村)三縣。唐時稱明州,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鄮、慈溪、奉化、翁山4縣;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遷至三江口(今海曙區),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城市的發展奠定基礎。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稱句章城,縣治置小溪(今海曙區鄞江鎮)。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治於三江口。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稱鄮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明州,轄慈溪、奉化、鎮海、定海、象山等5縣,州治鄞縣,屬浙江東道。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市中心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舊址相傳在今天西門口筱牆巷一帶。

五代十國屬於吳越國。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稱明州奉國軍,屬於兩浙路。

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屬於兩浙東路。

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為慶元府,屬於兩浙東路。

元朝至開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稱慶元路。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屬於江浙行省。

明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7年),中國沿海地區海禁,唯獨明州對外開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採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臺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屬於浙江省,1931年撤寧波市,復入鄞縣。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內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並形成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展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被列為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84年,寧波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8年3月,批准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權限的較大的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5年11月1日寧波當選2016“東亞文化之都”。

2016年,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將鄞州區的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劃歸寧波市海曙區管轄。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