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点击‘关注’,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们一起论家长里短,看人生百态!”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01

你的家与父母的家同在一个小区;

你的家与父母的家仅隔一条马路;

你的家与父母的家只需开车半小时;

你的家与父母的家就在同一个城市……

人到中年,你以为,为人子女,只需把父母的家安放在身边,就可以放心了?

你错了。

即便你与父母只隔一条马路,一个红路灯,一个转角,那也是生与死的距离。

这样的事情从来不是骇人听闻别人家的故事。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就在不久前,芜湖鹰都花苑小区内,一对老夫妻双双死亡多日后,才被闻到异味的邻居发现。

老夫妻生前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有着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

老爷子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奶奶是小学老师,身体不太好。

他们的长子,就住在马路对面的小区里,但平日都是老夫妻相互照顾。

事后经过警方调查发现:事发时,老奶奶因为突发疾病倒在客厅身亡,而老爷爷因患老年痴呆无人照料,也不幸离世。

即便生前桃李满天下,膝下有三个孩子。但面对衰老和死亡,曾经的体面与尊严都不值一提。

当跨过生与死的那条长河,他们才明白:原来这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仅隔一条马路也很难见到子女。

这世上还有一种悲剧,叫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河南郑州有个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

经法医鉴定,老人已去世大概一个月。

邻居说,老人长期独居,半个月前老人的独子曾来看望。但因没带钥匙,以为老人外出,未能进家门。

此前,甘肃省杂技团家属院内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心酸的事。

一位75岁的独居老人被人发现时已在家中死亡。可让人无奈的是,他的子女始终联系不上。

老人的遗体只好停放在殡仪馆,经过多方寻找还在报纸上刊登了公告,但都没有结果……

养儿防老,膝下承欢,儿孙满堂……

这样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成为了我们父母的奢侈品。

我们每天要打数十个电话,却没有一个是打给父母的;

我们每天要发无数条微信,却没有一条是发给父母的;

我们每天要见形形色色的人,却没有一次是留给父母的;

我们每天要做一日三餐,却没有一顿是做给父母的。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凉,不过是从小护你长大,老来无子可依。

他们不愿给儿女添一丝烦恼,最终,却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02

而这样的悲凉还在发生,就在你我身边。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

这是2017年12月,南京一小区内81岁独居老人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时,留在家中遗书上的一句话。

这位生前有儿有女的老太太,7年前独自一人搬到这个小区。

垂老暮年,疾病缠身,她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在今年中秋节当晚写下了这封遗书。

她以为自己如遇不幸,第二天就会有人发现。殊不知,等人发现时,已是两个月后。

而发现者,不是她生养的子女,而是离她最近的邻居。

儿女绕膝,生前却无人问津;遗书落地,死后却无人阅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而这其中,也许就有我与你的父母。

这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次次对为人子女的警醒。

前几天,微博上一条暖心的热搜,惹哭了很多人。

河南一位107岁的老太太,在邻居的带领下去参加婚礼。

看到婚礼的饭桌上放着喜糖,她自己没舍得吃,拿了几个放进口袋里。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回家后,她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那些喜糖,递给自己已经84岁的女儿。

女儿接过糖后,脸上的笑容,像个孩子一样,比糖还甜。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即使年纪再大,在父母眼里,我们始终是个孩子,有好吃的总会捎上给自己。

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老舍也曾说过一段话: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那种安定就是,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你却知道自己始终有退路,有牵挂,有人在爱着你。

歌手刘和刚,曾说过一件令自心酸的经历。

成名后,他把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接到北京同住。

一个周末,他牵着妈妈的手,陪她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当有人向他们母子寒暄问好的时候,母亲快速地挣脱开刘和刚的手,往后藏了藏身子。

刘和刚诧异地问他妈妈怎么了,老人不好意思地回答说:

“这么多人都认识你,俺怕给你丢人。”

母亲的这句话让刘和刚瞬间鼻子一酸,赶忙握紧了她的手。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雷厉风行的父母,在你面前突然矮了半截。

他们变得懂事,变得害怕给你添麻烦,害怕惹你生气,开始看你的脸色行事。

但许多为人子女的你,却把这种懂事,理解成了理所应当。

演员高亚麟在一档综艺节目里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道墙。父母走了,我们就要直面死亡。

深以为然。

只有当父母去世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自己和死神的距离有多近。

父母在时,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父母走后,才会意识到人生的短暂。

父母总是老得太快,而我们却懂得太迟。


“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如止水”:父母最妥帖的尊严在生命的终点

03

曾看过一句话:这人间最妥帖的尊严,体现在生命的起点与终点。

我们大哭一声来到这世上,被呵护,被珍视,被安放。

往后余生,哪怕动荡不安,妈妈的手都没有放过,爸爸的肩都没有累过。

我们蹒跚一路从幼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晚年。

只要有父母的地方,就有一个叫家的地方。

我们被照顾、被呵护、被善待。

过往经年,哪怕委屈受累,伤痕累累,被天下所有人唾弃。但在父母眼里,我们依然是水中月镜中花,浩瀚星空里最亮的那颗星。

世间诸多悲哀,归根结底不过是,初生时如蝼蚁,垂老时如草芥。

而我们很多时候,却亲手把父母置于此地。

作家戈舟在《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一文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对老夫妻,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都在研究所工作,家境环境优渥。

生了两个儿子,儿子们都很优秀: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人大。

毕业后,两个儿子都定居在了北京。经过多年的奋斗,成家立业,在北京都买了150平米的大房子。

功德圆满的老夫妇,本想着终于可以结伴出行,环游世界了。

但老爷爷却突发疾病,住进医院治疗,老太太因为照顾老伴而累倒,幸好被邻居发现才捡回一条命。

此后,两夫妻只能终日相伴,郁郁寡欢。

儿子们听闻后,除了隔段时间请几天假回来看看,又很快赶回了北京。病床上的老两口,只能相互打气,彼此搀扶。

老爷爷出院后,儿子们都不曾主动提出“到我家来住”。老两口也为了不打扰儿子们的私生活,只能花钱雇保姆。

但接二连三请了好几个,都因为照顾不周而被辞退。

面对疾病和死亡,老两口最终做了个生死之约:如果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一定想尽办法紧随其后。

这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能给彼此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

有知识有文化有子女者,尚且如此;没知识没文化没子女者,只会更难。

2007年,日本各级政府就出台了上门探视老人的规定。

工作人员定期上门给老人体检,然后将老人的情况通知给其在远方的子女。

但很多老人不喜欢与人接触,甚至拒绝定期探视。对此,日本政府想出了“水量监测法”的办法,通过检查独居老人的日常用水量,来判断他们的生活情况。

用水量监测实施后,名古屋市在2013年及时发现了40多名在家突发急症或突然死亡的独居老人,将独居老人死亡一周后才被发现的事故数量减少了30%。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父母都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通知我们“他们已经死亡”或者“他们即将死亡”的时候。

是何其的不幸与何其的悲哀。

作家夏七夕在《后来的我们都哭了》中写道: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类。”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

趁一切还来得及,珍惜每一次和父母的相聚。

别吝啬时间,别空留遗憾,别忘了: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人在痴痴地等着你!

你的一个电话,一次探望,也许就能避免他们的一次意外。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