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1905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極其不平常的年份。

這一年,孫中山“造反有理”,提出三民主義。

1300年的科舉制度廢止。

阿拉復旦大學建校了。

詹天佑主導的第一條中國鐵路-京張鐵路開工了。

還有一件事,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爆發了。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1.華僑遭了兵災

誰也沒有想到這場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戰爭,不僅僅東三省老百姓遭殃了,而且城牆之外海參崴的華僑也跟著遭殃了。

1905年,對於沙俄來說,真是流年不利。當年被日本打敗,國力消耗大半,弄得灰頭土臉的。

這幫沙俄的丘八非常不滿意這場戰爭,老子萬里迢迢跑到了遠東,還吃癟,幹了敗仗。於是這幫大兵在海參崴發動了兵變,表達對沙皇陛下的大大不滿。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當時的海參崴“亂兵縱火焚燒,肆行掠劫,槍彈如雨,哭聲震天,通埠商民紛紛逃避,靡所適從。”

兵變過後,“但見華市各街竟成一片焦土。或高牆矗立立,或煙火迷漫,或啼哭奔逃,或橫屍闌地”。

當時海參崴華僑人數達到2萬人之多,自然也就損失慘重,經濟損失約260萬盧布,摺合1000萬兩白銀。

然而實際損失,遠不止此數。

為啥海參崴這麼多華人,損失那麼嚴重?

其實,歷史上海參崴和中國有著割不斷的聯繫。1860年,中俄簽訂《北京條約》,沙俄佔領了遠東40萬平方公里,也得到了東方良港海參崴,更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並以此為太平洋艦隊駐地。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雖然佔領了這些地方,無奈這裡遠離沙俄的中心,人口稀少。為了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更是為了開發這裡的土地,因此沙俄只能採取就近招人的原則。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19世紀末,沙俄開始大量招募華工,此後大量華人前往海參崴謀生,這裡成為華僑的聚居地之一,使得海參崴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俄羅斯城市。

2.大清“強力”護僑

城牆失火,殃及池魚。這次沙俄丘八暴動,大量店鋪房屋被毀,華人流離失所,連飯都吃不上了。

大清國當時雖然破落了,但是面臨僑民哭天喊地,如果不予救助,那真就是顏面無存了,本來內外就反聲不斷。用現在的話說,為了保護大清人民的利益,大清帝國必須救助大清僑民。

兵變發生後,反應最快的就是海參崴的領事機構。他們一邊組織華僑自救,一邊電告清政府,護僑工作迅速展開。

為啥那麼積極?一句話,抬頭不見,低頭見。作為大清政府在海參崴的代表,要是不出來露臉,有點行動,那就沒法在海參崴混了,還不得讓僑民給罵得狗頭噴血。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想想東北話開罵就瘮人,尤其是那幫大媽們罵上大半個小時也不會離開問候對方老母親。當然東北那嘎達天冷,估計要是冬天半小時是不行的。直接動手吧,那海參崴領事館肯定會磚頭橫飛。

為了不捱罵,繼續在海參崴混下去,這幫領事老爺趕忙向國內彙報。

內容翻譯成東北話就是:海參崴這嘎達鬧了毛子兵災,僑民房屋店鋪啥的都沒有了,沒有了吃喝,趕緊想想辦法,你們不出招,我們就得讓吐沫星子噴死。樹要皮,人要臉,就當幫幫我們。

此外,海參崴領事館還通過外交手段,向沙俄政府借調規矩的沙俄士兵,分段保護華僑居住生活區域。

清政府知道了這事後,一是考慮一下大清的顏面,二是為了不讓這幫在海參崴的領事老爺們挨噴。

趕忙與沙俄的外務部交涉:清俄友好,萬望大俄國要竭力保護華民。

海參崴的領事老爺們得知這事,心裡舒坦了一些。政府都交涉了,挨噴肯定是不會了。

還得有點實際行動,於是求遍了海參崴港口的船隻,讓這些華僑去船上躲避戰亂。為了彰顯工作力度,派人沿街喊叫:老少爺們,大家快去港口的船隻避難,已有專人安排。

避難這一遭事算是過去了,但是吃飯也是大問題。那些沒有受災的華僑糧商樂呵了。因為要從他們手中購買大量糧食。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一個星期過後,當時大清國的商輪“海定輪”攜帶衣物、食品到了,考慮受災太嚴重了,稍後又加派的“愛仁輪”。

當時海參崴還成立了賑濟會,籌集捐款,“合華俄之俗,分段稽查。分班放賑,或給麵包,或施白麵,或設粥廠,或給冬衣”。 從國內籌備11萬盧布,專門救濟小戶華商。賑濟會給受災的華僑提供無息借款150萬盧布,待俄國賠償時扣還。

此外,還爭取到一筆華俄道勝銀行借款,暫緩商戶燃眉之急。

3.

3.羅剎,你得賠款!

兵災過了,海參崴的華僑安頓了。損失咋辦?

於是清政府與俄國交涉從速賠償的事情。

一番口舌之戰開始,吐沫星子飛濺在外交文件中。

剛開始,大清外務部向俄國索賠損失。俄國裝聾作啞。

隨後,又致函重申主張,督促儘快賠償。

你不賠款,我找律師。

為了確保能夠獲得賠償,清政府就此事分別諮詢了中俄兩國律師。

答案:沙俄理應賠償華僑損失。

起初,俄方並未表態賠償華僑損失。後來明確拒絕了清政府的賠償要求。

理由是:“俄南境裡海各埠亂事各國商民所受損失甚巨,均未允付賠款。政府不擔亂民責任,此係通例”,

大清國有點惱了。“駁以崴埠兵變,迥非亂民可比。且庚子舊案,各國索償,貴國為最。務望從速照辦,方為公允”。

正式的公文往往是平靜的,要看到後面的口水和謾罵。

庚子年,你沙俄藉口義和團的事情,要的賠款最多。這次我們遭殃了,你們竟然不賠錢,這是不要臉了嗎?

鮮為人知,1905年的晚清護僑行動

沙俄回覆:“此案與庚子案不同,緣官吏曾竭力保護。”庚子年,你們當官的帶頭作亂,這次我們的官可是保護你們的子民了。

畢竟,強勢的外交離不開強大的綜合國力支撐。

當時受損的不僅僅有華僑,還有其他各國僑民。當時各國都要求沙俄因兵變賠償,沙俄又一次拒絕了各國的賠償要求。

無奈之下,大清外務部再次出面要求如數賠償。經過一番口舌較量,這次沙俄認了一回慫。

但是沙俄拒不認賠,只能以“撫卹”為名義,而且錢只有25萬盧布。

損失600萬盧布,只給25萬,這就是傳說中的國際玩笑。數額與損失相去甚遠。

同時沙俄明確拒絕“賠償”字樣。因此,消息一出,華僑極為憤慨,拒絕認收。

僑民不幹,清政府也受不了壓力,於是一再交涉。

沙俄說:40萬,行不行?

大清說:我真的沒法交差,老百姓不幹。

繼續與俄方交涉,力爭全數賠償。

最終沙俄同意增加一倍至50萬賠款。

大清說:還不是不行,太少了。

最後沙俄說:“五十萬之款,已為盡數”。再次拒絕了清政府的要求。

加上已由銀行擔任保險的50萬部分,至少“兩款並計,總近百萬。”

無奈之下,清政府只好逐漸接受這一最終結果,拿到了三分之一的損失賠償。賠款交到清政府駐海參崴總領事處,“轉由崴埠道勝銀行收存發放”。

這一來一往的口舌戰,歷四年之久。最後索賠落地,清政府“勸諭在崴眾災戶議準照五十萬盧布認領”。

4.晚清真的很不堪嗎?

在長達四年的交涉中,海參崴僑民也沒有獲得全額賠償。但是俄國的部分賠款,在一定程度上也補償了華僑的損失。

這一過程中,沙俄態度的每一次轉變都是因為清政府的持續交涉。如果沒有清政府的積極爭取,恐怕50萬賠償也難得。

因為當時殖民時代的外交保護帶有濃厚的強權政治色彩,弱國很難藉此保護僑民。

只是在今天看來,晚清是弱國,但是當時在世界上仍然屬於二流強國,絕非今天看到的一無是處。就是沙俄和清政府翻臉,也要掂量一下。憑藉二流強國的地位,清政府使用外交手段,向沙俄索賠,並獲得賠償。

清末中國敗於西方強國之手,其實和我們看到19世紀西方各國爭鬥的勝敗是一樣,都是強國的角逐。真正的弱國是不敢和強國開戰的。因為大多數戰爭是勢均力敵之下的較量手段。

晚清的這次護僑行動,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老中國開始從閉關鎖國到走向世界的轉型過程。

1.劉家磊 :《二十世紀初沙俄在海參崴迫害華僑的暴行》

2.李志學 :《 “割地成僑” —— 俄羅斯華僑華人史 的特殊一頁》

3.王彥威輯 、王亮編 :《清季外交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