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在古代史中,有的朝代壽命很長,有的則又很短。短則小几十年,甚至嚴格去說還有些幾年幾個月存在的政權。而長的,都是以百年為單位。其中最長的,當屬漢高祖建立的漢朝。這是一個壽命非常長的朝代,歷經了四百多年的歲月。所以漢朝對我們國家影響,無疑是非常大的。直至今天,我們都非常羨慕那段輝煌的歲月。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但是在漢朝之前,是非常短命的秦朝,這一短一長緊挨著在一起,看起來那麼的不協調。所以在漢朝建立之初,大部分人都是經歷了秦末統治的時期,也是難得地跨越了兩個朝代。像是劉邦等人,都是在秦末時期慢慢發家的。今天要說的這位,便是幫助漢朝建立的張良,他的故事又會怎樣的精彩呢!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首先來看一下張良所在那段歲月的背景。由於秦朝的殘暴,導致很快就失去了民心。而且那時候距離戰國結束也沒有多久,所以之前的各諸侯殘餘勢力依舊存在。那時候的劉邦還一點都不起眼,當反秦的浪潮開始來襲的時候,主角們都是舊諸侯國們的貴族勢力。他們趁著天下民心失去,所以又看到了復國的機會。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其中張良,就是舊韓國諸侯國的貴族勢力代表。他對秦朝的痛恨,要比大多數人都要深許多。因為他的家庭,在韓國是屬於貴族階段,而且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貴為韓國的宰相。本該繼承這讓人羨慕的王權富貴,卻在戰國時期被秦國所滅亡,這讓他心中充滿了怨恨。所以他心中一直都對秦朝充滿了恨意,於是帶領著韓國殘餘勢力走向反秦的道路。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最初在歷史中露頭的他,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人,做事並未考慮全面。韓國滅亡後,他發奮圖強去學習,希望有一天可以推翻秦朝的統治而報仇。在求學完成之後,他就制訂了一個謀殺秦始皇的計劃。他的計劃是在秦始皇出行的時候,用大力士扔鐵錘砸死秦始皇。這個計劃看起來荒唐,但想要實現其實是非常難的。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最難的,是如何知道秦始皇的蹤跡。所以他耗盡了家產,最終確定了秦始皇出行的足跡。細心的人,可能就會發現這其中的疑點。一般帝王出行都會有很浩大的隊伍,而又怎麼去分辨秦始皇在哪一輛車上呢?古代是非常講究地位尊卑的,所以在那個時候天子所乘坐的車輛是六駕的,這就讓人很容易分辨。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但是當張良等人看到車隊開來的時候,卻發現所有的車輛全都是四駕的,這讓他有些不知所措。最後看到一輛最豪華的車輛,就認定了是秦始皇的車輛,可結果偏偏卻不是,這一次的刺殺行動以失敗告終。原來秦始皇早就有所準備,因為在此之前已經遇到很多次行刺了,所有乾脆把所有車輛都改為了四架。此次行動失敗之後,張良就過上了逃亡的日子。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在秦末的時候,天下各方勢力湧現,都想在亂世之中取得自己的地位。而張良也趁著這個機會,輔佐韓王去推翻秦朝的統治。可是那個時候的韓國殘餘勢力,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即使是在戰國時期韓國也不算一個強國。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在戰亂的年代,他的才能開始被彰顯出來,在他的輔佐之下自己的勢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他一心只想要復仇,而且以一箇舊諸侯國為旗號,勢必會給自己構成很大的限制。在他的陣營中,絕大多數都是舊諸侯國的子民。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在反秦的道路上,他結識了劉邦。那時候劉邦的勢力還微不足道,當時的大勢力大都為舊諸侯國的勢力。可是眼光獨到的他,卻只看中了劉邦的為人。但是他又不能背叛自己的君主,這讓他進退兩難。這麼聰明的他,肯定知道自己跟隨韓國舊勢力的侷限性,但是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把道義看的比生命還重要。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劉邦也多次表達了對他的看重,他又何嘗不知道。在還沒正式輔佐劉邦的時候,他也幫助了劉邦幾次,每一次都讓劉邦在絕境求生。他想要去輔佐劉邦,而劉邦也需要他。最終是在韓王被殺之後,他才正式加入了劉邦的陣營,而且還沒違背道義。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張良的謀略,在當時是沒人可以相匹敵的。無論是佳境還是絕境,他總能做出非常正確的決定,在漢朝的統一到建立的過程中,他功不可沒。而最讓人稱讚的,還是他那做人的品性。在他的時代有漢初三傑的美名,其中一位就是他。而另兩位,也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人,一位是蕭何,另一個是韓信。他們三個人的功勞都是巨大的,所以在漢朝的地位也非常高。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而最終活得最好的,卻是張良。尤其是韓信,最終落得一個被處死的下場,一個開國功臣竟然混到了那樣的程度。而縱觀張良功成名就以後,他卻不貪戀權貴。其實他並非是不愛權貴,而是深知君王是怎樣的人。再者,無論心胸多麼寬廣的君王,有一點是非常在乎,那就是權力。張良偏偏不在乎權利,究竟是因為什麼也不得而知,從結果來看他的智慧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在漢朝建立之初,國家有很多的地方還需要完善,他也幫助漢朝去規範國家的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後來在爭奪皇權的時候,他維護太子的統治,最終輔佐太子順利登基,避免了因為奪權給國家帶來的動盪。他的地位在漢朝非常的高,對於皇帝來說都會擔心這樣功高過主的人出現。

而他卻懂得及時退位,在後來漢朝逐漸穩定之後,他就開始過上了遊歷的生活。到處走走,看看風景,這樣的人生我們求之不來。

漢初三傑之張良,一心想著滅秦,功高而選擇退位

這樣的富有謀略,不貪戀權貴的賢臣,在歷史中都是非常少有的。整個漢朝歷史,國家歷史,他的地位都非常高。在後來的很多賢臣,都在仿效他的為人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