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讓快樂幸福倍增,也讓寂寞痛苦減半,投桃報李,源於分享之心

分享可以讓快樂幸福成倍增加,也可以讓寂寞痛苦隨之減半。

齊宣王好樂,孟子便以音樂勸導他。一次孟子問他:“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回答:“不若與人。”孟子又問:“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王回道:“不若與眾。”然後孟子舉例說明“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王與民同樂,才能長樂。朋友們學會與眾人分享,才能使自己的快樂翻倍。

與民同樂,與民共享,一個國君有這樣的心理,國家王道可行矣。而一個人有這種分享的心理,則人與人的關係就會健康而和諧。

分享可以讓快樂幸福成倍增加,也可以讓寂寞痛苦隨之減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相思豈是一個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與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酒也變甜,分享後便是快樂。 當《拉德斯基進行曲》伴隨著人們熱烈的掌聲,相和著響徹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瞬間,快樂也瀰漫了世界。如果沒有分享,孤寂人生,誰來聆聽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來,誰來領略你眼中的精彩?

豔陽高照,綠草如茵,清淨的高爾夫球場內,只有一位猶太教的長老在揮杆打球。這是猶太教的一個安息日,按猶太教的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甚麼事都不能做。這位長老難忍心中之癢,就這樣偷偷到高爾夫球場打球,他想著打九個洞就好了。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於是天使告訴上帝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上帝聽了,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從第三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桿進洞。長老異常興奮,到打第七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您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上帝神秘地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個洞,長老都是一桿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長老實在不捨得就此罷手,於是他決定再打九個洞。天使又去找上帝,很著急地說:到底懲罰在哪裡呢?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打完十八洞,長老的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高爾夫球手都優秀,他樂壞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分享讓快樂幸福倍增,也讓寂寞痛苦減半,投桃報李,源於分享之心


上帝說:正是,試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在任何人面前誇耀自己,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生活需要分享,無論是快樂或者痛苦。沒有人分享的人生,是一種懲罰。

子期、伯牙的相遇是一段傳奇。伯牙一曲高山流水,與子期共享,不管滄海桑田,還是天上人間,他們用分享譜寫了生命的樂章。

俞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大師,被稱為“琴仙”。這一日他坐船來到川江峽口處,突遇狂風暴雨。船伕速將船搖到一山崖下拋錨歇息,雨過風停,伯牙見這高山之間的川江有別樣的風韻,不禁犯了琴癮,就在船上藉此情景彈奏起來。他正彈到興處,突然琴絃斷了一根。猛抬頭,見不遠處的山崖上有個樵夫,正立在那裡注目聆聽!伯牙問到:“小哥怎麼會在此處。”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被暴雨阻於此崖。雨停正要回家,忽聽琴聲一片,不覺聽上了癮!”見樵夫如此說,伯牙高興地問道:“你既然聽琴,可知老夫適才彈奏的是什麼曲子?”樵夫說到:“略知一二,方才大人所彈,乃是您見到山中川江在雨後的感慨。大人的琴音是那般昂揚雄偉,就像那巍峨的高山!有的琴音是那樣浩浩蕩蕩,就像滔滔流水!”

俞伯牙心內一驚,心想;他比我自己的體會都深!遂驚喜萬分,急忙推琴而起,拱手作禮道:“真是荒山藏美玉,黃土埋明珠!老夫遊盡五湖四海,遍訪知音,今得遇小哥,此生心願已了!”遂促膝談心。俞伯牙才知道鍾子期雖是個樵夫,可是學識淵博,深諳樂理,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便拉他面對青山作拜,結成刎頸之交。

分享讓快樂幸福倍增,也讓寂寞痛苦減半,投桃報李,源於分享之心


然後伯牙將自己剛才所彈一曲起名《高山流水》,以紀念與子期之交。 次日,豔陽高照,長江口兩人灑淚而別。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敘衷腸。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約定日期,俞伯牙又駕舟來到長江口,卻不見鍾子期來與他會面。一打聽才知道,子期已於年前病世!伯牙聽了頓時熱淚長流。來到子期的墳前,一曲《高山流水》之後,伯牙淚流滿面地說:“從此知音絕矣!”說完,他拿起琴,朝鐘子期墓前的石頭用力一摔,琴身粉碎。

從此俞伯牙終生不再彈琴。

山青青,水盈盈,彈一曲《高山流水》,震徹群山,激揚層浪。於是俞伯牙與鍾子期共同欣賞這份相遇相知的真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份默契與和諧是上天鑄就的。

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分享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也明白了存在的意義。分享快樂,承擔痛苦。在你與人分享的時候,就肩負著一份責任。讓他更快樂,讓痛苦全部溜走,讓陽光灑滿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