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的公司老闆有可能是天下最苦逼的職業!

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的公司老闆有可能是天下最苦逼的職業!

標自動化的職業苦逼指數排名高於某國總統。 2009 年,我自己加入非標自動化行業前夕,無意間看到的這個職業排名調侃,強化了自己嘗試非標自動化行業的決心。因為這個排名很有道理,非標自動化行業的往往都是一些創造性的工作,非標自動化做項目過程中,很容易獲得成就感。 “再也沒有一個行業是公司會付錢讓你專門去各種做創新的/玩各種機器人。我喜歡創新,所以非標自動化行業把我吸引 進來了”。

“at work; during work (在工作中 享受創新)”,“非標自動化可以很快了解很多有意思的設備,收入也不算差,而且能夠開闊視野,學到很多東西”。

很多想進入非標自動化行業的人這樣向我描述他們的動機:非標自動化應該是個具有挑戰性的職業,是吧?

天下最苦逼的職業

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

過去幾年與大量非標自動化工程師、非標自動化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發現做非標自動化公司的老闆可能是天下最苦逼的職業。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們的自尊很受傷,但有很多的共鳴,希望大家接著往下看...

就我個人對非標自動化行業多年的觀察而言。導致“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可能是天下最苦逼的職業”的核心原因在於兩點:

1.非標自動化公司會不斷分裂的內在動力;

2.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的成長“魔咒”。

以下就此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 .非標自動化公司為何會不斷地分裂?

1.從國外到國內,從過去到現在,從高端到中低端,非標自動化公司在持續的裂變中發展。如無意外,將來也會如此。兩個原因決定了非標自動化公司會持續地分裂:

1) 人類傾向於誇大在群體努力結果中自己貢獻比例的天性;

2) 技術往往跟工程師 走的非標自動化核心資源控制格局。

2.想象這樣一個測試,一個30萬項目,公司裡很多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這 30 萬元的營業額有關,如:公司的創始人、總經理、行業團隊負責人、該項目經理、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公司的人事、 行政、財務、市 場、供應鏈、採購等支持部門。讓所有人獨立評估自己在這個 30 萬元項目上的貢獻比例及應分得金額,然後把所有的獨立評估加起來,你應該會同意:總和的數字會大於 30 萬元 及 100%的比例。超過 100%,很顯然有人高估了自己的貢獻。你可以重複很多次類似的測試,相信每次加和的比例都會超過 100%。這說明在群體貢獻中,誇大自己貢獻比例是人類的天性。這個論斷其實是有很系統的心理學理論支持的。人的認知受限 於自己內在的感受與從外部獲得的信息。人對於自己為群體結果的付出,自己能夠了解感受一切,而對他人為群體結果的付出則很難有個全面的瞭解與體會。

3.非標自動化項目成功的核心因素在於:對於項目經驗的積累、方案設計、調試等資源的掌握。這些知識、經驗、技能與工程師 (而非公司) 更緊密;技術資源自然也就跟工程師走。 很多有經驗的客戶比較看重項目經理的設計方案和思路,這也是很多工程師準備開始單幹就很容易拿到意向訂單的原因。

4.當有能力的項目經理(工程師)覺得在群體結果中,自己分到的部分吃虧 了,而自己又能輕鬆帶走技術與資源,出走創業就成了最自然的選擇。

5.“好景難過一年” “個人能力全面發展、單產/利潤直線下降”——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的成長“魔咒”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在第一年的日子通常都會覺得只要誠撐一撐,發展會越來越好,而且有足夠的理由。 大多數選擇創業的工程師對項目本身非常瞭解,在原公司積累的客戶與項目資源很容易轉移到新創公司,業績往往不會因為轉移平臺而損失多少。有時因為更加努力,收入可能會更高,而新創公司往往無需為支持系統、辦公場所、人員配備有較大的投入就能獲得這個業績,所以創業的第一年通常覺得前景無限。

6.這樣往往讓人產生自己創業收益會更高的錯覺,因為這裡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成本因素:創業工程師之所以能夠積累相應的客戶與項目資源,是因為有原公司的平臺,而建設這個平臺,原公司需要付出較多的綜合成本(資金、精 力、心力等)。

7.工程師自己創業時,可以完全帶走並享用這些資源而不必為之支付成本,當然投入產出高。換一個角度看,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前期能贏利並不意味著公司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有多強,因為這些利潤往往是“偷來的”。

對絕大多數新創公司來說,這樣的好景不會持續太長,原因如下:

1.很多新創公司往往由幾個對前公司分配不滿的工程師組成,並非出於共同的價值與理想。創業初期大家容易團結,一旦度過生存階段後,“自己 吃虧了+技術跟工程師走”的行業規律也會在新公司發揮作用,新公司很快會面臨核心成員間如何協調利益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未必比前東家高明多少。處理不好,新公司的核心成員未必能夠走出“三年之癢”;更多的是在一年內公司內部就出現的矛盾,每個人的能力和付出不可能一樣,誇大自己貢獻比例的人性再次悄然萌生。

2.敢於創業的人,大多期望有所發展,初步成功之後,招兵買馬和基礎建設很快會吃掉看起來可觀的利潤。

3.新公司在“招聘並留住有經驗的工程師”方面的能力往往比較弱,加上沒有品牌及可信度基礎,想要突破既有資源持續發展往往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4.從受僱的工程師到自己當老闆,創業工程師的能力需要全面的發展。從單純的業務能力擴展到公司經營的各個方面:招聘、人事、行政、財 務、供應鏈、公司策略等等。但是,能力的全面發展很少能夠轉化為現實的公司業績,相反,由於分散了關注的焦點,其結果往往是單產與利潤逐步下降。

5.由於招到熟手工程師的難度較高,新公司往往傾向於 (或被迫) 培養新人。兩年左右,新人成熟之時,往往又是離開之時;兩三年後,可能除了老闆,好的工程師幾乎都沒有留下。

6.少數的新創公司,可能良性地發展過了這“三年之癢”;公司可能倒閉關門了;大部分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可能在關閉可惜、留住無味的尷尬 中迷茫地前行。這似乎是非標自動化行業新公司發展的“魔咒”。

7.不斷分裂的業態與新創公司的成長“魔咒”使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們通常面臨多個艱難的選項。

8.把客戶及關鍵技術資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控制能力強了,但喪失了成長的機會,最終是開了個公司讓自己來當技術總監,操著當老闆的心,可能還賺不到做工程師的錢。

9.建設小公司的家庭氣氛。個人情感上對下屬工程師投入很多,期望以此長期留人,最後往往發現自己很受傷。

10.通過業績分紅吸引並留住工程師。最後發現提高分紅比的辦法很快就用到了極限,即使老闆自己不賺錢,工程師還是會覺得自己吃虧了, 老闆再次受傷。

11.把工程師發展成為合夥人,大家一起做大。很好的想法,但並非很多老闆都有與他人真正分享的心胸與智慧,同時合夥人多,協調不好反而更麻 煩。

12.提升公司的品牌、系統、規模。讓公司擁有小非標自動化公司無法擁有的能力,這樣公司會面臨投入過高的風險。

13.防止工程師複製公司技術資料,工程師之間的相互制約,嚴格的競業禁止協議,所有設計資料進行加密,從機制上降低工程師離職對公司業務的影響。這樣公司的研發成本、溝通成本會急劇增加,無論內部還是外部合作,協同效率大幅下降。

總之在這麼多兩難的選項中糾結,雖說各個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的苦逼之處各有不同,但苦逼之感卻是相似的。

二.趨勢

痛苦是改變的動力。非標自動化老闆們痛苦的源泉在於非標自動化公司易於分裂的天性與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的成長“魔咒”。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有理由相信非標自動化公司未來的組織形態將按如下幾個趨勢發生變化:

【趨勢1】做大

1.“大”是提高工程師分裂公司的難度及降低分裂對公司業務衝擊的最有效途徑。“大”的要點在於提升公司品牌而降低客戶獲得的難度,以及提高公司吸引並留住工程師的能力。工程師從大公司出來能夠帶走自己熟悉的客戶及技術,但很難建立一個類似的品牌。大品牌非標自動化公司出來的創業工程師,需要適應在無公司品牌支持下如何開展業務與發展團隊,而中小公司出來的創業工程師則很易適應。這客觀上提高了從大公司分裂的難度,由於有品牌,即使人員離職,大公司也能迅速招到合適的工程師從而恢復元氣。而中小公司的關鍵工程師獨立創業,通常對原公司則是災難性的衝擊,因為中小公司很難吸引到合適的人才快速恢復。

2.大的核心在於品牌,不是規模、不是資源、不是系統。通過系統來防止資源流失,通過競業禁止協議來防 止前員工不正當競爭,通過人員相互制約的分工來防止走一個工程師丟一個項目,這些都是實用的做“大”的辦法,但過度依賴則可能誤入歧途,因為除品牌之外的優勢都很容易被複制。

3.在未來的 5-10 年,中國市場上的格局可能是500家左右的綜合性品牌大公司,加上 5000-8000 家定位精準專注一個細分領域的大公司。專注型的大公司人員不一定多,但在自己的細分定位市場上的品牌則很大。

【趨勢2】做小

1. “小”是解決公司分裂的最為徹底的辦法。因為核心團隊就是老闆(們),也就不存在分裂的問題。據說德國的非標自動化有超過7500 家,其中人員超過30人的公司的數量很少。相信絕大多數的公司都不會超過15個人 。德國擁有全球最成熟的自動化市場,大量的微小自動化公司的存在,客觀上說明了“小而精”的生命力。很多公司甚至就是隻是針對某一個行業的一款定製氣缸或機械手夾具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

2.在中國,把公司“做大做強”可能是社會價值普遍的追求。在這種浮躁的氣氛下,做“小”大體上是因無法做大而被逼的選擇,而非出於價值的認同。但我相信在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動選擇做“小”會逐步成為趨勢,因為“苦逼”的生存狀態誰也不想要,主動選擇的“小”,往往離幸福生活更近。

3.在未來的 5-10 年,中國市場上應該會出現 100000 家以上主動選擇做“小”的非標自動化公司。這些小的非標自動化公司,通常 15人以下,通過對行業、技術、地域3 個維度及既有客戶與資源因地制宜的組合,有自己獨特的定位,老闆自己就是公司最核心的一線工程師。如果能在內心價值上接受這種“小”,這些小公司們會健康快樂地活著。

【趨勢3】 不大不小的中型困局

1.我對中型非標自動化公司的定義與通常以人數分類的常識不同,中型非標自動化公司與小型非標自動化公司的關鍵區別在於:老闆在實際業務操作中所佔的比例。在小型的非標自動化公司中,核心客戶/技術資源由老闆自己控制,同時大部分的業務由老闆自己操作;而中型非標自動化公司主要客戶及技術資源及大部分業務操作由受僱的工程師來完成。所以同樣是 50 個人的非標自動化公司,如果大部分業務操作由老闆自己完成,其他人只起輔助性作用,這樣的非標自動化公司雖然有一定的規模,但本質上只是人數較多的小型公司。中型非標自動化公司與大型非標自動化公司的核心 區別在於品牌,大型公司 (不一定人數多) 在自己的業務定位領域至少位於前10名的品牌,中型公司沒有這樣的品牌效應。

2.中型公司基本上只能是一種過渡狀態:要麼往前做大,要麼退回“小”的狀態,或者消失,很難較長時間 (5 年以上) 保持中型的狀態。因為中型非標自動化公司總體上無力長期應對“持續分裂與成長魔咒”的困擾。

3.在未來 5-10 年,中國市場上可能會保持 5000-10000 間這樣的中型非標自動化公司。這些公司的老闆們會是最糾 結的群體,會在激情、迷茫、希望與失望中不斷交替。要麼鼓起勇氣讓自己成為了大的公司,要麼主動選擇迴歸到健康的小公司狀態。試圖長期保持中型狀態的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們,可能真的在從事天下最苦逼的職 業。

【趨勢4】平臺與工具型公司

1. 在非標自動化公司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必然催生出一批為非標自動化公司服務的平臺與工具型公司。這些公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將大體上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非標自動化系統軟件、人才整合共享、非標自動化公司管理諮詢、非標自動化技能培訓、非標自動化業務拓展、非標自動化行業整合、非標自動化公司的市場推廣支持、非標自動化行業的投資以及其他可能出現的創新產品與服務。

2.這類平臺工具型的產品與服務一定有其市場空間,因為這與精益敏捷創業的趨勢相符。精益意味著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無需“個人能力全面發展”,無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需要什麼產品與服務可以向平臺工具型公司購買,比自己去做成本更低且服務更好;敏捷意味著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能夠通過低成本的快速失敗而找到合適自己的市場定位。敏捷必須以精益為基礎,否則低成本失敗無法達成。平臺與工具型公司將會是非標自動化公司老闆走出創業成長魔咒(好不過 3 年,個人能力全面發展,單產/利潤直線下 降) 的捷徑。這種平臺支持下的精益敏捷創業模式, 將使小公司保持長期持續穩定發展能力的可能性得到極大的提升。

3.與歐美較為成熟的市場相比,非標自動化行業的平臺與工具型公司在中國發展基本處於萌芽階段。比如我個人所 知的全球性非標自動化軟件公司就超過 300 家,大部分知名的大非標自動化公司都是使用第三方軟件、機構集成、極少自己開發。非標自動化、標準件集成、軟件也有更細分的市場,有的公司專注小集成標準件研發,特定行業夾具製作,有些公司專注標準件二次整合。而到目前為止,中國市場並未出現主流的非標自動化服務型公司,因為知名的非標自動化公司要麼自己組建部門,要麼很勉強地湊合。最容易有生意機會的非標自動化服務都還處在這樣早期的階段,更不用說其他平臺與工具的發展了。

4.中國非標自動化市場上平臺與工具型公司發展嚴重滯後,其核心原因有兩點:真正懂行的人不願 (或不屑) 做,而實際在做的人可能不太懂行。做好非標自動化行業的平臺與工具,需要對非標自動化業務及行業有豐富的經驗與見解,有這樣的見解與經驗的人大體上都能經營好非標自動化業務本身,讓這樣的一批人放下“既得利益”,去全力投 入有較多不確定性的平臺工具類業務很難。有些在非標自動化行業的成功案例,嘗試既經營非標自動化公司,又做非標自動化平臺與工具,這樣的模式基本是個死局,因為既做裁判又做球員,大家就不願用你平臺與工具了。也有不少人意識到了非標自動化平臺與工具的生意機會,並開始嘗試,但由於對非標自動化業務與公司的運作本身缺乏經驗與見解,暫時還沒有把平臺與工具做好。

5.在未來的 5-10 年,將會有更多人加入到平臺與工具型公司的創業中,事實上我所認識的很多非標自動化朋友已經在嘗試。這個領域會有一定的機會,但需要摸索合適的模式。考慮到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商業傳統中不太願意為服務型產品支付現金的傳統,如請教朋友管理問題,大家可能更多是吃飯聊聊,而非正式付費。

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做平臺與工具型業務,不確定的因素就會更多。在這個領域,未來的5-10 年,極有可能出現的情形是這樣:很多先行者因為性急,不夠有耐心,嘗試失敗之後,潰敗退出; 部分有耐心而沒有摸對門道的先行者,在苦苦地掙扎中前行;為數不多的幾家以非標自動化服務型為基礎的平臺工具公司成長起來,並開始贏利並以此帶動了其他平臺業務的發展。

【趨勢5】沿著降低苦逼指數的方向創新

A.沒有人能夠真正預測未來,我們所做的預測本質上來說都是我們基於過去已知的經驗對未來的猜測而已, 預測的侷限是留給創新的空間。

B.並非像很多“專業”的工程師所宣稱或一廂情願地期望那樣,非標自動化業務本質不在於製造,儘管有製造的成 分。非標自動化業務本質在於應用的創意,儘管應用創意看起來只是一個虛擬的東西。

C.如果非標自動化業務的本質在於應用創意,那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將會影響應用創意的產生、收集、整合、使用的方方面 面,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 5 年內,非標自動化行業應該有屬於這個行業的創新。

從組織形態的角度,創新一定會沿著降低非標自動化公司經營者苦逼指數的方向進行。這些創新將有助於解決如 下的問題:

1.如何整合自動化行業閒置/不對稱的資源?

2.如何讓非標自動化公司不易分裂?

3.如何降低分裂對非標自動化公司的破壞性衝擊?

4.如何分才能使非標自動化分裂得更有建設性?

5.新創非標自動化公司如何走出成長魔咒?

6.小公司如何避免船小易翻, 儘管人少,卻能保持營業額/利潤持續穩定地增長?

為一個多年的非標自動化行業創業者,我期待: 有一天,當非標自動化公司的老闆,不再是天下最苦逼的職業。 因為我始終認為,非標自動化是在創造更好的工具,而人類的文明是由工具的進步推動的。這種滿足感我想只有我們自己能夠體會,等你告老還鄉的時候,指著家裡的生活用品告訴你的子孫,製造這個產品的設備是我當年研發設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