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該如何從源頭上消除過度焦慮嗎?

研究表明,擁有積極心態的人能更好地面對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麗娜安排了自己的“冒險之旅”,為此她感到興奮,但之後就變得沮喪和焦慮。原來當她告訴母親她即將開始長期旅行時,母親脫口而出:“好好享受有我們陪伴的日子吧,誰知道你還能不能回來!”就是母親這一句強大的暗示影響了她的心態,讓她的情緒慢慢變得消極和焦慮,以至於讓麗娜對期待已久的旅行感到毫無興致。

所以,如果我們心態積極,忽視別人的負面暗示,讓情緒停留在正確的頻道上,就可以從源頭緩解焦慮。

當你覺得煩躁不已,腦中想著“一切都會變糟”時,你可以問問自己:剛剛發生了什麼? 你在擔心什麼?這是用好奇來替代焦慮。你還可以問自己“我需要做什麼”,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現在需要休息,那做些什麼可以滿足這個需求?是散個步,還是給自己放個假?

利用好奇、玩樂、關愛的積極情緒幫助我們調節情感也可以化解焦慮。

慾望越多焦慮越重。但有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虛榮心欺騙。比如我們被漂亮的晚禮服所吸引,卻因售價與自己的收入相差巨大而悶悶不樂,最後陷入了焦慮。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穿它的場合,我們也並不是真的需要這樣一件昂貴的漂亮衣服。所以多問問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認真

傾聽內心的渴望,明確自己真正的需求,就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焦慮。

大部分時間裡,我們想的事情和當下所做的事沒有太大關係。而對未來的擔心,很多都是大腦想象出來的,並不會真的發生。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專注自己所做的事情,併為它尋找解決辦法,就不會產生焦慮,甚至會讓人開心愉悅。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心流狀態。“心流”是用來描述我們全身心投入一項活動時的巔峰狀態狀態。人們處於心流狀態時,精神會高度集中,會全身心的去享受這項活動。所以不要患得患失,保持專注的狀態面對當下也能減少焦慮。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離群索居的人往往有明顯的性格缺陷,比如孤僻,焦慮等心理障礙。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穩定而良好的人際關係,他將無法獲得安全感以及自尊、自信等多種心理需要。

西方心理學家克林格做過一個調查。當人們被問到“什麼使你的生活富有意義”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回答“親密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由此可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平和心境,有助於產生幸福感。

當我們過度焦慮時,就會被焦慮所控制,就會把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而只有當我們用行動用專注去回應,用積極的思維去尋找解決辦法時,焦慮才會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