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1993年,80后还是小屁孩,最爱玩铁环和跳绳。

记忆中,家里的黑白电视不时冒出满屏的雪花,还得上手摇一摇。

当时还掀起一股存款热,一有余钱,爸妈就会存到银行里,毕竟十个点的利息,就跟变魔术一样,钱躺着就能变多。

也是在这一时期,平安的马明哲从台湾取经回来,将公司重心由财产险向寿险倾斜。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策略是有效的,而且效果特别明显:

1993年,平安总保费收入才5.5亿元,而1996年竟达到了97.1亿元,而超过三分之二的保费都由寿险贡献。

同时期,其他的保险公司也开始倾向寿险业务,国内的寿险的保费规模越来越大,谁也想不到,这种盛况已悄悄为保险行业埋下一颗暗雷,而且是杀伤力巨大的那种。

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保险

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还沉浸在发展迅猛的亢奋之中,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危机感。

1996年5月起,央行8次降息,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从9.18%一路降到了1.98%。

当时很多保险从业者甚至觉得,银行降息后,会有更多人来买保险产品,是个卖货的好时机。

只有少数清醒的人知道,大事不好!而且产品卖得越多,后果就越可怕。

银行存款是定期的,最多也就存个几年,后面利率变动,再存就按新的利率给你了。

但保险产品不一样,比如一款年金产品,它的预定利率在设计产品时就定下来了,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会变。

而保险公司收上来的保费,一部分是要拿去投资的,预定利率则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未来经营投资能力的预测。

在扣除一些运营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是可能给到消费者的回报。

还是以年金险举例,按照之前的经济形势,保险公司以为能赚到120块,于是约定每年给用户100块,但实际投资拿回来的钱只有80块,还要补贴20块给用户,这就是利差损。

要命的是,保单基本是长期的,合同约定给多少年,也就是说保险公司要一直补贴。

在此之前,已经成交了大量高预定利率的长期保单。卖出去了就得按合同走,保险行业的“利差损”噩梦就此开始。

1、过高的预定利率,下滑的投资收益

1993年到1998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都很高,大多数时候甚至高于银行一年期存款。

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数据来源:《中国寿险业当前面临的利率困境及策略选择》

但是实际的投资回报率又如何呢?

90年代初期,当时对保险资金该如何运用还没有监管约束,用在哪儿没啥限制,投资房地产、证券、信托的都有,经历了一阵“乱投资”的时期。

没过多久,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房地产萎靡不振,保险公司产生很多不良资产。

与此同时,监管也开始出手。1995年,《保险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营方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

已经投资的项目不景气,监管对投资渠道又多了限制,各方面因素作用下,

导致保险资金的投资回报率长时间在5%以下,远低于当时产品的预定利率。

根据银保监会(原保监会)公布的一组数据,2000年到2005年期间,保险资金整体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年份,也才4.30%,却要担起90年代高预定利率产品的重任,保险公司苦不堪言。

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2、影响长远的利差损

平安、国寿、人保、太保等都没逃过这场利差损风波,其中平安人寿的损失尤其巨大。

2007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在当时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假设下,平安的保单隐含的亏损已经超过200亿元,峰值的亏损在400亿元左右。

从后面的情况来看,这个数据,还是偏乐观了。

2009年媒体报道,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的利差损将接近800亿。

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二、预定利率的调整历程

在意识到利差损杀伤力后,保险公司和监管纷纷行动起来。

保险公司将已经上市的相关产品做下架处理,监管不再签发高预定利率的新产品,并调整预定利率。

略微尴尬的是,央行连续降息,对比之下,之前设定的预定利率又高了,所以预定利率也在不断的下调,直到1999年,调到了最低点2.50%。

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数据来源:《中国寿险业当前面临的利率困境及策略选择》

预定利率的下调,是把双刃剑,它在挽救保险公司的同时,也无意中阻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预定利率低,产品缺乏吸引力,竞争力差,销售情况不佳,大家也都很头疼。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13年,银保监会再次调整,对于寿险产品中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上的其他普通型年金保单,预定利率最高可到4.025%。

三、高能预警,预定利率再次下调

4.025%预定利率放行了五六年,现在又降了。

2019年8月30日,银保监会公布,将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含普通型年金险)的预定利率降为最高3.5%。

2020年,预定利率超过3.5%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就不予备案了。

从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经济环境来分析,这次调整是在意料之中。

从国际来看,光是今年,已有大约30个经济体相继宣布降息,如马来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

欧洲央行从2012年开始降息数次,今年9月调整后,基准利率已经为-0.5%。去银行存钱,不仅不给利息,还要付一笔费用。

低利率时代之年金投资策略之三:保险公司都不愿回忆起的那段往事


从我国情况来看,央行基准利率虽然有升有降,但长期来看是在降低的。

预定利率下调,是避免再次上演利差损的悲剧。

一个人的成长,会犯错误、会有磕磕碰碰,经历之后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

保险也是一样,”利差损“往事很惨痛,但这段历史,也在提醒着保险业,避免以后再发生相同的错误,更好的向前发展。

保险往事有很多,感兴趣的话,咱们下次接着说。

PS:本文数据参考:《迷失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