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法門,都不一定是講道理!你做對了嗎?

法門 1:家庭是講愛的地方

家庭是一個需要講理的地方嗎?非也,其實家是一個需要講“愛”的地方。

尤其是很多男人在外面打拼有一定成績,你再能賺錢或者再有理,如果的一味的講道理,這應該如何,那應該如何的,只能積累家庭矛盾。家需要的是包容和關懷,到了家裡都得卸下理性, 裝上感性,溫暖全家。

各種法門,都不一定是講道理!你做對了嗎?

法門 2:職場少講理,多講利

《易經》繫辭上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管你講不講道理,有沒有理,你只要把人對利益的需求滿足、平衡好,大家才會舒服,才能打造一個有可能和諧的團隊。

各種法門,都不一定是講道理!你做對了嗎?

法門3:跟長者講禮,跟強者講禮

面對這些人最需要講究的是一個字:“禮”。

比如面對長輩/老師的時候,即使有理,都得表現的畢恭畢敬,有禮讓三分。


法門4:面對公共、公眾衝突講法

處理衝突及不公平待遇時,懂“法”的人遠比講“理” 的人要佔便宜,要更高明,未來是一個越來越講“法”的社會,不懂法的胡來,只能是吃大虧。

面對不公平待遇的時候需要講理嗎?現實告訴我們,在遭遇不公的時候單純靠講理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比如公司無端解聘員工時,員工需要拿起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後才把問題給解決。公司經營也是這樣,在全球化的時代,要合約合規。符合當地的法律,天獅集團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

各種法門,都不一定是講道理!你做對了嗎?

法門5:對治各種人,我們該如何說話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神不說話,(就像孔子講的夏蟲不可語冰),有些話要考慮影響和社會價值,比如: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出於這種考慮。這就是各種道的體現。


法門6:講故事給人印象最深,效果最佳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無法用實際的語言來描繪,只能通過具體事物不斷的呈現出背後的道。

傳承、記錄中華五千年文明,中華民族選擇了講故事,從盤古開天到女媧摶土造人,乃至伏羲畫卦,一個又一個故事,世界上其他民族也多如此。

各種法門,都不一定是講道理!你做對了嗎?

孔融讓梨

為什麼講故事比講道理管用?

世界上最高超的手法,莫過於通過故事影響人。講故事之所以效果好,它能留下痕跡,它最大特點是又有又無,可張可弛,可收可放,留給聽眾自己去品味,正所謂:大象無形。講故事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當然,我們學會了精神內斂原則,還可以從故事現象中汲取讓人受益的哲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和真相通過故事所應出來。從現象到本質乃至究竟真相,證悟無色聲香味觸法,色即是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