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许久没有提笔写文章,文笔渐生疏,也怠慢了我的友情和公众号。虽然还保留着“文艺青年”的虚名,心中委实觉得不妥。反观生活,一半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懒惰,借口做个贤妻良母,抽时间陪孩子读诗讲故事玩游戏,又不想熬夜写文章。尽管脑海里一直都在构建长篇小说,总是拿为人母的身份,逼迫自己妥协拖延。另一半的原因,归结于进取的虚荣,心比天高,总想踮一踮脚,努力努力,摆脱一下平庸的困境。

无法静心写字,长而久之,恶性循环,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工作,越来越缺乏耐心。偶尔有些闲暇时光,喜欢刷些流量新闻,转眼就忘,并不走心。后来的某一天,孩子问我,“黄鹤楼在哪儿呀”,我心里一惊,感叹土豆的念念不忘,也顺便再给他讲了一遍诗。五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精辟简短,很适合小孩子的启蒙。我却偏爱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总是给孩子品读《黄鹤楼》,《望庐山瀑布》等,孩子也很有耐心,慢慢地都学会了。

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母亲的生活模式,真切地影响了孩子的一切。漂亮会打扮的妈妈,孩子就会自信,耐心温柔的妈妈,孩子就会性格好。思来想去,我别无长处,只能好好看书写文章了。这样一来,就把心心念念许多年的《浮生六记》看完了。为什么心心念念?拜林语堂所赐,他认为《浮生六记》中的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由于他的极力推荐,《浮生六记》才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林语堂的经典著作,英文水平,以及在民国文坛和世界文坛的地位,家喻户晓。我也很喜欢他的《京华烟云》,原著和电视都略微看过,原著很好,人物个性丰满,命运走向合情合理。电视剧,为了突出峰回路转的剧情,增加爱恨情仇的力度,牺牲了原著人物的善良美好。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读书人,经历跌宕起伏,享过荣华富贵,最后漂泊无依。饱尝人情冷暖,生离死别。《浮生六记》,作为描述作者生平的自传体散文,成文以后,正如作者的一生,默默无闻。直至清朝末年,才在苏州的冷摊上被发现残稿,得以流传。

读者的兴趣都在第一记《闺房记乐》,而《闺房记乐》的灵魂,都在芸娘。芸娘,沈复的妻子,本名陈芸,字淑珍。未曾入学堂一日,呀呀学语时,听人讲解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长大后有机会看见《琵琶行》的文本,逐一对字相认,这才认字。识字以后,渐通吟咏,时而能做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嫁做人妇,芸娘陪夫君读书,谈及对唐诗的领悟,经典诗评信手拈来,“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芸娘巧手持家,兰心蕙质。父亲早逝,靠一手刺绣,养活一家三口之余,还能供弟弟读书。婚后生活在没落的官僚家族,忍辱负重,不起纷争,小至珠钗首饰,大至沧浪亭雅居,主动赠与弟媳。不督促丈夫考取功名,以闲云野鹤的心态,陪夫君游山玩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生……”

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夫妻情深意笃,花前月下,对月老许愿,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妻,不昧今生,来世方觉得有情趣。中年生活窘顿,颠沛流离,不能护儿女周全。至芸娘早逝,临终对沈复的告别,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此生无憾”。芸娘心善,丈夫有才华却不能养家,她还是崇拜欣赏,无半点怨言。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芸娘无愧此生。作为读者的我,对于芸娘的离世,心情复杂。既悲痛红颜早逝,从此世间少了一位绝代佳人。又感激命运及时收手,自古红颜不能见白首,又何苦继续受折磨!然而终究是心生遗憾,情意难平。

芸娘有着同样兰心蕙质的女儿,名唤青君,冬天鹅毛大雪天,一件单衣裹身。冻得瑟瑟发抖,还强颜欢笑,安慰父亲,后被迫送入王家做童养媳。《浮生六记》对青君着墨不多,却总让人挂念,比芸娘,青君身体康健,更懂人情世故,结局应该会更好。甚至还会产生虚无缥缈的联想,青君会将父母的故事口口相传,讲述给自己的儿孙,在后世,让书和故事有个相遇。不过,这毕竟只是臆想,《浮生六记》对于青君的描述,止于童养媳。默默期许,善良如青君者,此生不再挨饿受冻。

世间万物,得到就意味着失去。纵然夫妻情深似海,连儿女都不能护得周全! 至此,沈复方才悔悟,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我们寻常人,看沈复和芸娘,大都替芸娘不值得。而林语堂先生只夸芸娘可爱,他笔下的可爱,是个概括,囊括所有。抛却了世事的纷繁复杂,只留下芸娘的赤子之心。他钟情的,大概也是作为人妻的芸娘,色韵兼有,娇俏妩媚。美貌与气质并存,面对清高自负的丈夫,能做到夫唱妇随。与夫君品画论诗,也是众多文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太湖泛舟,携船家女一起调笑夫君; 为夫谋美妾,情真意切,至死方休。当时当日,至今时今日,足够惊世骇俗。

作为一个裹小脚的女子,为人女,刺绣养家,兼顾其弟;为人妻,与夫君志趣相投,孝敬公婆,与人为善;为人母,差强人意,儿女自小缺衣少食,尝尽生离死别。

在悲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个场景,《步步惊心》里,穿越的若曦对姐姐说,“你这样的人才,何必困在贝勒府里,和另外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对芸娘说,你这么完美,高洁自持,生活情趣高雅的人,何必牵绊于沈复一世?此生受尽磨难,还期待生生世世!满腔怒火散尽,才终于明白了这个现实。在古代,即使是三百年前的康乾盛世,女人的一生都依附于男人,出生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受教育,接受文化熏陶,只是少数人的幸运,大多数女人,在目不识丁的世界里,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不知不觉,既无悲苦,也无幸福。而芸娘,有幸嫁给了青梅竹马的如意郎君,细细讲究起门第,也算是高攀了,嫁入豪门。且沈复待她极好,给了她完整的夫妻情爱,给了精神世界的平等尊重。后面的凄惨结局,也是造化弄人,沈复只是心高气傲的酸腐文人,无法挽回树倒猢狲散的命运。盛极而衰的家族,尔虞我诈的社会,无法独善其身,更谈不上护家人周全。

前些时日,看过一篇文章,问网友,“如果有来世,你还愿意嫁给现在的老公吗?”评论区一片刀光剑影,有暴力,有高冷决绝,比较血腥的做法就是在相遇之后赶紧灭口,比较理智的做法,好好读书,孝顺父母,会挣钱,不结婚。

如此,才更明白芸娘的可爱,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妻,足够的勇气,宽容和爱。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愿我们都能,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