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大學——背景提升解析

課外學術活動,背景提升越來越被廣大中國學生和家長所關注,但是如何有效的進行有深度的課外學術活動,一直也是學生和家長所關心的問題。以哈佛大學為首的眾多美國名校招生官們,對“有深度的課外學術活動”的解說是“專注並深化一種或兩種活動或愛好,而不是同時參加許多一般的活動”。根據以往經驗來看,規劃學生的課外活動,必須遵循以下五大法則,越早越好:

1、評估法則:全面、客觀評估學生的愛好與專長;

2、創新法則:探索學生獨有的、有創意的專長;

3、專注法則:專注一個領域的愛好、活動、專長;

4、堅持法則:時間上保證投入,持之以恆;

5、發揮法則:提升專長水平、擴大收益範圍;

當然我們需要避免的誤區一,諸如許多名氣很大的掛名組織,聽上去是非常高大上。但是在介紹信最後一段,往往會輕描淡寫地表示:要想正式某某組織,需要繳納多少多少會費或者多少多少項目費用。然而對於很多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被迷惑的高中生來說,拿金錢換取Common App裡一個國家級別的獎項/活動,真是太值了!誤區二,國外志願者、支教等活動。志願者是有門檻的,如果你僅僅去做做義工、支個教,那還不如直接把錢捐出去呢?然而,如果你執意要去國外傳播人性光輝,招生官自然會帶著這個問題懷疑你:“中國的那麼多問題你不想著去解決,中國那麼多需要支教的地方你不去,幹嘛花幾萬塊錢跑到國外去?”可惜,現在低門檻的志願者活動現在早已變成了課外活動刷子的代名詞,在招生官眼裡意義基本為0。誤區三,各大“名人”的推薦信,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申請者及其父母都覺得,利用家庭高大上的人脈關係網給孩子申請加分是件光榮的事。於是乎,各種省長、總裁、會長等平時根本與申請者不可能有什麼交集的人分分鐘都變成了父母通關係邀請寫推薦信的對象。誤區四,粗製濫造的作品集與演奏視頻。大部分招生官自己對藝術其實並沒有特別高鑑賞能力,因此一般他們需要委託自己學校藝術學院的教授來幫自己評估。一旦學校藝術類老師對學生作品頻頻搖頭,而申請者在其他申請材料裡有吹噓自己的藝術造詣,招生官就會感覺自己被欺騙了一樣。

自從瞭解到美國大學重視課外活動以後,一些學生開始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去社區服務、支教、參加學校籃球隊、參加科技競賽等無所不包。但是在美國名校招生官的眼中,課外活動的數量越多就代表這個學生越優秀麼?事實上,課外活動的“質”更為重要。像以前的時候,可能留學沒現在這麼火熱,文書寫的很華麗、高端,招生官就覺得可以了,但是隨著留學人越來越多,像之前的那種寫作模式已經看膩了,“獲得XX比賽第一名”“我們通過這次活動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等等,這種很表面的名次,很格式化的語言,招生官已經免疫了,招生官更喜歡看的是能體現出學生獨特的、個性化的東西。參加課外活動的數量多,只會讓美國名校覺得你是一個非常全面的學生,但卻不能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們要對已有活動進行梳理,將某一個或幾個能突出反映你特點、優勢或能力的活動找出來,將這些活動深入下去或挖掘到更高的層次。這樣的活動才更易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很多申請美國本科的同學到高三或者大三才意識到背景提升的重要,所以在高三或者大三拼命參加課外學術活動。美國高校對於申請人只有三種歸類:拒絕、待定、錄取,而這類學生頂多歸入待定。這又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幾年一貫的課外學術活動更能體現一個人對所從事活動的激情、毅力與堅持,而這些個性是美國大學招生官非常認可、希望申請學生具備的良好個性特質。所以建議大家,課外活動千萬不要“臨時抱佛腳”,應儘早規劃,以積累更具競爭力的背景來申請更好的大學。總之,為了在招生官眼中體現出一個最全面立體的申請人形象,背景提升的重要程度早已和標準化考試成績達到同一的高度。

當然我們也有很多途徑去找到屬於自己的背景提升,

1. Reaserch科研進老師的實驗室做項目。

這個涉及的機會包括本校的,外校的,還有海外的。科研都是有一個導師,一般有實驗室或者做項目的小團體。在你參與科研的過程中,可能你會與團隊一起做出了一個最終的成果,也可能是沒有看到成果(比如因為科研還沒有結束,你便因為某些原因離開了)。這些都不要緊,重點是你在申請材料中是有東西可以寫。議在申請季之前的那個暑假來美國做科研,入境身份是b1/b2旅遊簽證,角色是unpaid research assistant。申請的時間是2-4月份申請當年的summer research機會。科研這一塊,落實到ps和cv裡,就是你以你的真實經歷裡負責的科研模塊為基礎,適當的擴展寫一些其它的東西,比如你瞭解其它的一些細節是怎麼做的,也可以寫進去。所以這種擴展的空間不是那麼大。所以最好的做法還是做一個完整的項目。

2.Publication/Paper 論文

有些項目/科研的目的性很強,是以發表論文為最終目標的。但是有些項目/科研,並不強調最終是否要發表為論文,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與團隊裡的老師與同學一起協商,看看發表為論文的可行性。論文提交後,到最終發表比較漫長,半年到兩年不等。但是這並不影響寫入我們的申請材料,cv ps裡都寫就行。如果沒有發表,就可以寫under review,或者submitted to 什麼會議這樣。sci難度大,ei難度小。

3.Patent 專利

其實專利和論文有些類似。也對應一個項目。如果同一個項目,想申請專業和發論文都做,那先專利、後論文。

4. Conference 學術會議

這個是指的參加會議。這個既可以是做presenter(演講者、彙報者),也可以只是做一個attendee(出席觀眾),不管是哪個身份,經過適當的描述,都可以是申請材料中很閃亮的經歷。作為Presenter,你在會議上演講後,展示完你的東西后,一定會有人走過來和你交流,他可能會說,我目前也在做和你的這個東西很像的一個東西,想以後多和你交流。他也可能走過來問你一些針對你的東西的具體問題。所以你就多留意大家和你交流的時候,對你來說是新的東西的這些東西,因為這個是你通過演講/彙報所帶給你的bonus。你知道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寫入申請材料的。作為Attendee,你在會議上要多去和人主動交流。參加完別人的彙報後,主動上前和演講者聊天、要名片,聊他的背景、他的作品、他的經歷,然後再聊你的背景你的經歷。如果有一些social的場合,比如晚宴或者是會議午餐,一定要去,然後多和鄰桌、鄰座的人聊天。因為這些人很有可能是在業界和學術界摸爬滾打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人,他們對領域的理解、對趨勢的判斷都會很到位甚至很超前,那麼作為一個本科生、研究生,根本體會不到這些東西,如果你聽來了,知道了,你就可以寫入申請材料,這是非常好的原始素材。建議:參加會議的時候,尤其是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在上衣口袋放一個錄音筆(或者手機打開錄音機),這樣聊天的時候和別人聊天的內容就都record下來,然後晚上回家整理筆記,整理ps素材。在會議上不要害怕提問題,或者交流。因為會議就是交流的場所,牛逼的人去會議是呈現一下他做的事,不牛逼的人去會議是看看牛逼的人做了什麼事,就是大家交流一下。聊天才能創造出價值。

5. Academic Project 課程大作業

這個就是指的某門課的大作業,或者是大型實驗課、編程實踐課等,也可能是你自己研究、開發的一個什麼東西。不管是團隊,還是個人的,都是很值得寫進文書中的。個人項目素材:技術博客。比如你在實踐課上做了一個很小的算法,你就要適當包裝一下這個經歷。比如你就去查這個算法可以應用於什麼大環境,大項目,然後你就研究一下具體它是怎麼integrate進這個大環境裡的,然後自己試圖去拓展,去延伸,去包裝。寫一個ps可不容易了,要查很多東西。

6. Internship and Work Experiences

途徑:通過校園招聘、學長學姐內推、親戚朋友關係,爭取實習與工作關係。 Bonus:老闆或者是某個上司的推薦信,儘量選一個教育背景、技術背景強的人,方便推薦信包裝為牛推。如果有很多internship和work experience的話,那admission committee會認為你來讀書後更有可能找到工作,所以其實申請委員會是想要你的,只要你講清楚,為什麼工作了一段時間/實習了一年半載了/已經讀了一個國內的碩士了,還要申請一個美國的master就可以。如果實習和工作是外企的話就更好了,這樣你的老闆很有可能有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教育背景,那麼他們做推薦人的話,是對申請很有幫助的。老闆的推薦信一定要有細節,不要一直往外扔形容詞。

7. Contest

途徑:學校宣傳、網絡直接搜索在線比賽種類:CS相關的比賽(app開發、web開發、算法),MIS與Data相關的比賽(商業案例大賽、電子商務大賽、數學建模大賽)比賽往往也對應著一個項目,也是可以適當包裝的。比賽的指導老師,可以作為推薦人然後寫推薦信。在美國,cs領域,業界有做hackathon的傳統,如果國內也有類似的東西,acm,app開發比賽,算法挑戰賽,一定多參加參加,多和業界打打交道。多和比賽的指導老師交流,爭取推薦信機會。

8. Certificate

這指的個人考取過的cs相關證書。只是嘴巴說自己對cs感興趣是沒有用的,如果有一些證在手,那會很有說服力。轉專業申請cs的同學可以考簡單的證,本來就是cs相關專業的同學考一個稍有難度的。推薦: network+,security+,CCNA, MCSE,RHCE,RHCSA。複習耗時大約1到2個月,大部分有題庫,可以直接購買。比如cmu的biz專業,建議考oracle的java認證證書。所以的確是有這樣的碩士項目是期待申請者獲取了業界的證書了。而且對於轉專業的同學來說,證書也是證明你能力和興趣的一個很有利的方面。但是考點國際上都多多少少知道的證書,不要只考國內的證書。

9. 交換生和Summer School

途徑:本科學校提供美方合作院交換、直接自己申請。你會學1-3門課程,如果學了那種帶項目的課程的話,或者是在交流交換期間做過什麼項目的話,要寫出來。Bonus:1.課程professor的推薦信 。2.可以與很多美國學生和國際學生交流,如果發現來自其他美國學校的學生就可以多聊聊,然後方便ps裡寫why school。這個很長見識的,而且很多人都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強化背景。大家自行google或者baidu一下學校的名字加summer school就能查到官方的鏈接了。

10.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種類:志願者經歷、社團骨幹、學生會經歷。Bonus:包裝昇華的空間非常大,多和cs /data/mis扯上關係。比如我host了什麼計算機比賽,我調研了企業的實習項目,從而設計了比賽的內容。

申請美國大學——背景提升解析

申請美國大學——背景提升解析

申請美國大學——背景提升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