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礪石導言

一方面是極具韌性與彈性的中國經濟,另一方面是國內各行各業企業的積極作為,這二者組合起來,讓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復甦充滿信心。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在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是當下國人極為關心的一個話題。

對經濟學有所瞭解的朋友都清楚,投資、出口與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但在當前階段,中國基本完成了“高公基”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建設,投資不再是好的時機,而目前全球範圍的肺炎疫情大爆發,讓出口也很難發揮作用,所以,消費便成了驅動中國經濟復甦的最核心引擎。

只有當老百姓吃、喝、穿、用等日常生活消費得以恢復,才會帶動所在領域企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與合作伙伴企業的復工復產,而上下游企業的復工生產,能大幅增加就業與居民收入。只有老百姓有了工作,收入有了保障,才會促進社會整體消費力的提升,並進一步帶動各個產業的復甦,最終讓經濟進入正循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各地政府官員紛紛帶頭下館子、逛商超,鼓勵市民消費,目的就是為了讓消費這個驅動經濟的龍頭率先啟動起來。

而要想判斷中國消費市場的復甦前景,我們既不能盲目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而是需要基於具體的數據去進行判斷。

前不久,筆者在萬達集團調研時瞭解到,其座落在全國188個城市的325座萬達廣場已經全部開業,這些萬達廣場的恢復遠超預期,和去年同期水平相比,萬達廣場本週的客流已經平均恢復到近9成,其中更有近百座萬達廣場在部分業態尚未營業的情況下,客流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近日,筆者又注意到另外一個更為驚喜的數據,就是自3月15日起,中國著名電商平臺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已穩定在5000萬個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過60%,物流包裹數量的大幅增長,對應的則是訂單數量的大幅增長。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在疫情剛剛緩解不久,無論線下萬達廣場,還是線上拼多多的數據表現,都充分顯示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快速復甦,這出乎很多人意料。分析背後根源,筆者認為這主要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

一方面源於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當14億人口的各種需求匯聚到一起,便會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從而帶動中國各行各業轉動起來;另一方面源於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形成的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完善的線上與線下商業基礎設施,這讓中國能夠在供給端,較為獨立自主地滿足龐大的國內需求。需求端與供給端這兩個關鍵因素組合起來,便讓中國經濟具備了巨大的迴旋餘地,較其他國家經濟更具韌性與彈性。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雖然能讓整體消費市場得到快速復甦,但不可能讓中國整體經濟在此階段還能實現大幅增長,但拼多多卻實現了60%物流包裹的同比增長,背後是其不斷鞏固的系統性競爭優勢。

根據拼多多前不久發佈的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全年,拼多多全平臺成交額達人民幣1006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4716億元增長113%,增長速度接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行業平均增速的7倍。在萬億交易規模與三位數的業績增速背後,是拼多多在商家與買家兩個電商最重要的領域,形成了極為穩固的商業生態。

首先,在買家端,拼多多早期利用社交流量紅利與差異化的“拼團”模式,在下沉市場建立起用戶優勢,之後又通過大規模的綜藝營銷與百億補貼計劃,佈局一二線市場,實現了更廣範圍的用戶覆蓋。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單季度淨增4890萬,較上一年同期淨增1.67億。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以用戶數計算,拼多多、阿里、京東三大電商平臺的單季淨增用戶分別為4890萬、1800萬與2760萬,拼多多在三大電商中繼續維持年活躍買家增速和淨增絕對數的領先優勢。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在商家端,拼多多則通過“農產品上行”與“新品牌計劃”等創新方式,構建豐富的商家生態,為用戶提供更多品類的高品質、高性價比商品。同時堅持“0佣金”政策,即除支付給支付機構千分之六的手續費外,平臺不向商家收取任何佣金,針對優質優價的商品還提供足量的免費流量扶持,這大大助力了拼多多平臺上商家生態的繁榮。

其中,“農產品上行計劃”聚焦在農產品領域,其致力於突破國內農產品在生產端小規模分散、流通環節鏈路過長的核心障礙,將農產品過去冗長的流通環節簡化成農戶到新農人到消費者的短鏈路,大大提升了農產品上行的流通效率。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上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

“新品牌計劃”則側重工業品領域,其核心模式是拼多多通過提供數據支持、研發建議和流量資源,聯合實力強勁的代工和外貿企業,探索基於消費者需求的C2M定製化生產,一方面幫助這些企業實現從品牌代工方到擁有自主品牌的轉型,另一方面為消費者帶來豐富、優質與低價的商品。

截至2019年底,參與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定製研發的企業已超過900家,正式成員達106家,累積推出2200款定製化產品,涉及家電、家紡、百貨、數碼等近20個品類,累積定製化產品訂單量超過1.15億單。得益於基於消費者需求的定製化生產,這些產品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藉助“農產品上行”與“新品牌計劃”,讓拼多多突破了傳統電商巨頭在很多上游主流品牌領域的“二選一”封鎖,打造了自己在供應鏈端的差異化優勢,實現與其它電商平臺競爭的彎道超車。2019年,在拼多多持續豐富這些創新定製化產品的帶動下,拼多多活躍買家的年平均消費額進一步增長至1720.1元,較上一年同期的1126.9元增長53%。

另外,在疫情特殊時期,拼多多還採取了一些針對性的關鍵舉措,來促進平臺的交易。

例如,為維持特殊時期商品供應的穩定有序,幫助平臺生態內的商家共克時艱,疫情期間,拼多多對每一位堅持服務消費者的商家進行資金支持。1月底,平臺首批劃撥10億元專項資金,為每一筆發貨的訂單提供2至4元的專項補貼,以激勵商家保障消費者物資需求,降低商家的運營和現金流壓力。

由於此次疫情爆發讓過去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鏈條失效,導致很多農產區的農產品無法及時銷售,拼多多通過上線“抗疫農貨”專區,統籌中國郵政、順豐等骨幹物流企業和資源,協調各地政府為農產品開設綠色通道,針對全國農產區推出電商培訓計劃,以及推出特色農產品的“市長縣長直播間”,從供給端保障時令農產品的順暢供應。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其中“市長縣長直播間”效果顯著,拼多多平臺與山東、浙江、安徽等地合作了超過20場市長縣長直播間助農活動,覆蓋沃柑、椪柑、雞蛋、紫薯、酥梨、鮮花、小米、茶葉與蓮藕等多種農產品。截至3月31日,累積吸引近1100萬消費者參與消費,直接銷售農產品超過800萬斤,帶動平臺同區域農產品產生3200餘萬份訂單,為相關網絡店鋪共吸引319萬新粉絲關注,相當於直接培養了15個網絡新興品牌和知名農產區區域品牌。

同時,為拉動“中國製造”復工生產,拼多多還推出“產業帶復工線上大聯播”系列活動,目前已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市的地方政府合作,各地政府主官紛紛走進拼多多直播間,推動各地逐步恢復製造業的內需動能。截至3月31日,累計帶動產業帶商品訂單數超過2000萬,為企業新增粉絲超過190萬,直接扶助了大量行業準一線新品牌。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正是拼多多在供應端與消費端長期積累的系統優勢,以及應對疫情衝擊所採取的種種努力,讓拼多多得以在疫情緩解後實現快速增長。同時,拼多多的優異表現,也讓其在資本市場表現出了難得的穩定性。

根據最近一個交易日數據顯示,拼多多股價為36.9美金,這較其2018年上市時的19美金髮行價接近翻倍,在最近兩年大多數新上市公司股價都跌破發行價的背景下,拼多多是極少數上市後還能讓投資者獲得豐厚收益的企業。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媒體界,都瀰漫著很多對中國經濟未來恢復的悲觀情緒,而此時,拼多多卻拿出一份亮眼的物流數據,這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電商平臺目前已成為反映中國消費市場活躍度的最重要晴雨表,而拼多多又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覆蓋各個層次市場的電子商務平臺之一,其用強勁的增長數據,證明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活躍程度,消費市場的活躍將直接加速中國經濟的恢復。

從拼多多的物流數據,看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彈性


就在3月31日,拼多多還宣佈部分長線投資人通過定向增發方式,約定購買該公司新發行總值11億美元的A類普通股,其中包括騰訊也以約5000萬美元的總價認購了拼多多615.574萬股的A類普通股。在疫情剛緩解不久的特殊時期,拼多多此時能獲得長線投資人“真金白銀”的支持,這極為不易,一方面證明了投資人對拼多多長期發展的看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復甦的的樂觀情緒。

另外,作為中國眾多企業中的一個縮影,拼多多為應對疫情衝擊採取的各種舉措,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在困難時刻的堅持、努力與創新。據瞭解,拼多多此次新募集的11億美金資金,並不會保守使用,而是會繼續投入到商家端的“農產品上行”與“新品牌計劃”,繼續在消費端投入到“百億補貼”計劃,以為刺激全社會內需,拉動社會就業做出進一步貢獻。

一方面是極具韌性與彈性的中國經濟,另一方面是國內各行各業企業的積極作為,這二者組合起來,讓我們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復甦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